米易的“陽光味道”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陽光米易此時正值春暖花開!

枇杷、櫻桃、葡萄、脆桃……月月豐收的新鮮水果成為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一張亮麗的名片。這裡屬於南亞熱帶乾熱河谷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且降雨量豐富,農產品呈現出“早、稀、特、優”的鮮明特色。“農忙”一詞在米易彷彿沒有明確的時間概念,勤勞的人們一年四季都有瓜果為伴。

在撒蓮鎮禹王宮村的葡萄種植園,一串串名為“陽光玫瑰”的青色反季節葡萄掛在枝頭茁壯生長;平陽村的番茄收購點,工人正在對新鮮的番茄進行打包裝箱,與往年不同的是,蔬菜收購點內的人們都戴上了口罩。

再把目光轉回縣城,米易的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以上,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9%,是名副其實的康養勝地。全面復工後,合美壹家酒店總經理陳宇每天早上會和員工們一起做清潔、檢查大堂書吧裡的書籍。在“世界讀書日”這天,這家圖書文化主題酒店組織了一場朗讀會,氛圍熱烈。從2015年開業至今,已有12萬人次在這裡享受到陽光下閱讀的“慢時光”。

春天的米易,一日比一日熱鬧。56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率達100%。滿載“陽光味道”的瓜果蔬菜一車接著一車被運往全國各地。一幅蓬勃向上的春日圖景在這裡徐徐展開。

文旅結合 扮靚城市暖了人心

在繁華與繁花深處,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住所,離塵不離城,是大多數人選擇到米易旅居的原因。米易地處北緯26度,縣城海拔高度1100米,十分適宜居住。更多遊客熱愛的是這裡的陽光和綠色,米易年均日照時數2700小時,平均氣溫20.5攝氏度。森林覆蓋率達到64.3%,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9%,獲評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十佳示範城市。

陳宇是米易這座康養小城發展的見證者。他告訴記者,2016年合美壹家酒店的開房率是38%,2019年,這一數據已經攀升至70%,其中近35%是回頭客。

“我們的酒店就開在海棠灣社區裡,既承載著酒店功能,也承擔著服務社區居民的功能。”陳宇說,海棠灣社區里居住的72%是外地人,酒店之所以在大堂裡設置書吧,是希望為住戶、客人提供一個以書為媒、交流分享的環境,“不少酒店的大堂著意於引導客人在酒吧、咖啡吧進行消費。我們這裡不會強制消費,4000本藏書就是最佳精神食糧”。

金盃銀盃不如口碑,吸引遊客的除了美景,還有米易人的淳樸、善良、友好。

成都遊客何明成記錄了親身經歷的幾個細節:有銷售顧問會將糖紙捏在手中,直到遇到垃圾桶才扔;有藥店營業員會放心地把藥賒給外地遊客;吃一碗羊肉米線,店老闆都會擔心他吃不下大碗,主動建議他點小碗。“這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卻能看出米易人將文明二字融入了血液。”何明成說。

近年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文明禮儀我踐行”等主題教育活動在米易蓬勃開展。大興文明之風,讓米易的旅程更暖心。

如今,米易縣已經獲得“全國文明縣城”“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縣級)”等榮譽稱號。2019年該縣接待遊客突破6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9%和22.6%。

農旅結合 富了百姓美了鄉村

站在米易縣龍華村米易枇杷生態園觀景臺放眼望去,萬畝枇杷林猶如“綠海”,十分壯觀。眼下已近枇杷銷售尾聲,龍華村黨支部書記楊利貴卻忙得腳不沾地。

為了增添枇杷生態園的觀光性,變產區為景區,這裡目前正在打造遊客接待中心。“我們正在打造的龍華枇杷觀光園主打枇杷元素。把枇杷生產和鄉村旅遊有機結合,讓枇杷成為龍華村的一張名片,希望人們說到枇杷就會想到龍華村。”楊利貴說。

金燦燦的枇杷早已成為龍華村村民致富增收的“金鑰匙”。據楊利貴介紹,2013年,村裡開始大面積種植枇杷,現在71%的田裡都種著枇杷。以前種普通農作物,一畝地的收入不到2000元,現在一畝地的收益能達到4萬元。

攀蓮鎮賢家新村是距離米易縣城最近的旅遊新村。午後,靠在別墅陽臺的搖椅上,一杯花茶,一束陽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品嚐著鮮美的瓜果,好不愜意!有老人漫步在村中,金毛犬安靜地走在一旁,有孩童在追逐嬉鬧,有年輕人在大棚裡摘菜,歡聲笑語一片……

“從2014年開始,村民們趁著新村建設的機會,將農房按照統一規劃改建成了小洋樓發展旅遊。房間住宿標準對標三星級酒店,為客人提供一日三餐,人均消費90元/天。”賢家新村黨總支副書記胡定雲說。

村民文啟雙家的小洋樓有14張床位,年接待遊客收入可達30萬元。全村規模不一的農家樂共有200餘家,總接待能力近1萬人。“遊客越來越多,帶來了很多新的信息,更新了我們的觀念,只有把村子的環境打造得更好,村民更加文明禮貌,才能吸引更多遊客。”胡定雲說。

農旅結合,一方面為村民們帶來了“錢景”,去年米易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900多元,同比增長9.9%;另一方面也改變了鄉村的風貌,全縣87個行政村加快推進“四好村”建設,將特色“九大碗”、環境衛生“七個好”等好習慣、好風氣寫入村規民約,以陽光的心態、整潔的村貌、文明的風氣,引領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旅遊產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