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碎語(179)

流年碎語(179)

流年碎語(179)

文/代伐鍾

自然科學的專家,多半都是創造者;人文學科的專家,大多都是啃老族。

那些“紅學”專家、“錢學”博士、“國學大師”,他們寫過一首像樣的詩嗎?作過一篇像樣的文嗎?為中華文化寶庫添過一塊磚嗎?加過一片瓦嗎?為社會發展和百姓福祉出過一個有用的主意嗎?他們所做的,不過就是皓首窮經、冷飯熱炒、步人後塵、淘金撿漏、死纏爛打的那點“餿事”而已。

仔細看看,他們到底都做了些什麼。他們在研究、探討、發揚、光大的名號下,立了一個又一個項目,要了一筆又一筆經費,辦了一個又一個講座,出了一本又一本書籍,拍了一部又一部片子,搞了一個又一個活動,樹了一個又一個品牌,建了一個又一個景點,提了一個又一個口號,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把祖宗留下的那點東西翻了又翻、炒了又炒,甚至牽強附會、胡編亂造,簡直折騰了個底朝天。

究其實,他們這樣做,不過是想把前人創造的那點東西,加以利用再利用、榨取再榨取,使其價值最大化;不過是想把祖宗留下的那點文物,價格炒得高些、再高些,以便他們和那些利慾薰心的人更好地用老、蹭老,多分一點“遺產”,多得幾文“啃老錢”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