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城市裡的它們:野生動物離我們並不遙遠!

撰文 / 王大偉(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提起野生動物,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是非洲稀樹草原上追逐著羚羊的獅子,還是澳大利亞草原上蹦蹦跳跳的袋鼠?是四川竹林裡抱著竹子大快朵頤的熊貓,還是西藏雪域高原上如王者般的雪豹?這些都是。但其實,野生動物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裡,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

遍佈全球的小老鼠

在人類成長的歷史上,老鼠早早就陪伴著人類一起生活了。絕大部分老鼠生活在田野裡或農田中,但偏偏有2種老鼠在城市最常見,它們就是褐家鼠和小家鼠(屋頂鼠也是三大家鼠之一,但主要分佈於較溫暖地區,分佈較窄)。雖然名字裡都有“家”字,可卻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動物。

住在城市裡的它們:野生動物離我們並不遙遠!


褐家鼠和小家鼠遊走於家野之間,隨著人類的腳步遍佈到世界各地。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得益於它們驚人的繁殖力——孕期短(21天)、成熟快(1~3個月)、產仔多(一胎超過10只)……可以說,所到之處遍地開花,肆意橫行。

另外,它們還特別能做到“隨遇而安”,各種管道、垃圾處理場、地下排水系統、地上水系與公園溼地……到處都可以成為它們的安樂窩。因此,世界各大都市都飽受鼠患侵擾……雖然老鼠猖狂,但是在城市裡人類也有很多“幫手”,在暗地裡幫助著我們。


以鼠為食的夜行俠

有如此眾多的老鼠,天敵哪能放過機會?貓頭鷹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

貓頭鷹是鴞形目鳥類的俗稱,它們在晚上活動、捕食、求偶,長耳鴞是城市中常見的一種貓頭鷹。它們夏季生活在東北地區,秋冬季則南遷到北京、河北以南的廣大地區越冬。長耳鴞特別喜歡在古柏林裡安居,在北京的天壇、國子監,保定的直隸總督府,上海的崇明島,江蘇的鹽城等許多地方都有它們的身影。長耳鴞沒有牙齒,無法咀嚼,只能將捕獲的獵物整隻吞下,對於無法消化的毛髮和骨骼,會“打包”形成食團,從口中吐出。因此,科學家經常在長耳鴞棲息的樹下拾取食團,分析其中的動物骨骼,來獲取它們的食譜信息。

分析發現,長耳鴞的食團中有蝙蝠、鼠類、鳥類等;在不同地區、城郊和城區間,食團內的食物組成也有所不同,鼠類的比例最高可達98%以上,褐家鼠和小家鼠往往是它們的主食。

住在城市裡的它們:野生動物離我們並不遙遠!


除了貓頭鷹,黃鼬的身影在城市裡似乎也越來越多,黃鼬俗稱黃鼠狼,民間把它稱作“黃大仙兒”。我們常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足以說明人們對它們的熟悉。

其實,吃雞真的只是黃鼠狼冬春缺糧時的無奈之舉,它們真正的主食是老鼠。黃鼠狼對棲息地的要求不高,草垛、墓地、樹洞、洞穴、亂石堆都可以做窩,也吃刺蝟、雀等小型鳥獸,這讓它們在城市及周邊也可以逍遙自在的生活。夜晚,如果你看到地上有一道黃光一閃而過,那八成就是一隻黃鼠狼在捕獵呢!

一字之差 待遇不同

老鼠如此令人討厭,但同為齧齒動物的松鼠卻廣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在城市中常見到的有巖松鼠、赤腹松鼠、歐亞紅松鼠、隱紋花松鼠(花栗鼠),等等。

住在城市裡的它們:野生動物離我們並不遙遠!


城市裡的松鼠過得逍遙自在

松鼠具有儲存食物過冬的習性。在夏末至秋季,它們忙忙碌碌的到處尋找種子,或儲存到巢穴,或者埋起來,以備冬季所需。它們也有記性差的時候,那樣的話,種子就發出芽來,長成樹苗。因此,說它們是植樹造林的能手,一點都不為過呢!

在野外,松鼠們還會圖省事而“偷盜”同類埋藏的食物,有時還會為了一顆松果而大打出手,你死我活。而在城市裡,生活卻簡單得多:它們跳進垃圾桶,尋找遊人吃剩的各種美食;公園裡無人問津的堅果,也隨它們自由採摘。它們吃喝不愁,過得很是逍遙。

動物雖可愛,也要有距離

儘管這些野生動物有的很惹人愛,但由於野生動物接觸的環境複雜,因此它們往往是寄生蟲、細菌和病毒的“集中營”

比如:老鼠身上有跳蚤、蜱蟎,會傳播鼠疫、出血熱等50多種人畜共患病;刺蝟身上帶有蜱蟲,會傳播森林腦炎;鳥類攜帶各種禽流感病毒;蝙蝠雖然小,卻是百餘種病毒的天然宿主……因此,當我們看到野生動物時,請儘量與它們保持距離,不要隨意觸摸,更不要將它們作為美味佳餚

我們能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不要隨意捕殺、食用野生動物,與它們和平共處。這既是在保護自然的和諧與平衡,同時更是在保護我們自己,讓我們遠離未知疾病的侵害,保護人類社會的穩定與繁榮!

除了以上提到的野生動物,

你還知道哪些生活在城市裡的野生動物呢?

歡迎給我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