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麥積山,領略佛教之都

天水麥積山,領略佛教之都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剁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在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 館。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遊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遊勝地。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後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天水麥積山,領略佛教之都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佈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古木,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便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

麥積山石窟群中宏偉,壯麗的一座建築是第四窟上七佛龕,又稱“散花樓”,位於東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經約八十米,為七間八柱廡殿式結構,高約九米,面闊三十米,進深八米,分前廊後室兩部分。立柱為八稜大柱,覆蓮瓣形柱礎,建築構件無不精雕細琢,體現了北周時期建築技術的日臻成熟。後室由並列七個四角攢尖式帳形龕組成,帳幔層層重疊,龕內柱、梁等建築構件均以浮雕表現。因而,麥積山第四窟的建築是全國各石窟中大的一座摹仿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構建築的重要資料,真正如實地表現了南北朝後期已經中國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內部面貌,在石窟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天水麥積山,領略佛教之都


麥積山石窟,距天水市區35公里,在秦嶺山麓中。進入景區即可乘坐電瓶車到達山腳下,不過強烈建議電瓶車應該一直開到石窟入口,因為從山腳到石窟入口有貌似兩公里的上坡盤山路,年齡大腿腳不好的老人,走著也非常吃力。石窟中佛像保存完整,大多開鑿於周朝和北魏時期,當親眼目睹時感覺太震撼了,驚歎於古代工匠的匠心獨運!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時時聽見周圍善意的提醒:看自己的腳,別忙看周邊,這樣恐高症會減輕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