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普通論壇背後非尋常的思維邏輯

成果轉化需要什麼?產業

產業升級需要什麼?科研

怎麼能讓合適的成果找到合適的產業?這好像很難簡短回答,而包括青島在內的山東各城,在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成果轉化率低、產業結構“陳舊”的短板,似乎也印證著之前很長一段時期內,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解答好。

不過“著急”的青島也在發生著變化。或許11月27日舉行的一場論壇,可以交出一份青島的解題新思路。

一場普通論壇背後非尋常的思維邏輯

在這場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企業家創新創業發展論壇上,開幕式、主論壇和五個平行論壇、雙招雙引項目及創投風投推介會等內容陸續推出。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的青年企業家、從事深度研究的科技專家、洞察行業發展趨勢的產業大咖、助力科技創新的金融機構專家學者共400餘人齊聚島城,分享行業見解,展示創新成果,激發思考創新,深化交流合作。

這與文章開頭的提問有何關係呢?

在這次論壇的雙招雙引項目及創投風投推介會上,發佈了41個希望落地青島進行轉化的項目,基本都是人工智能、芯片、新材料、智慧醫療等未來產業領域。與這些專業化程度極高的項目本身相比,更加吸引濤君的是這些項目是怎麼選出來的

一場普通論壇背後非尋常的思維邏輯

據論壇承辦方——青島市科協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項目的選拔走的都不是尋常路:不是由各級“官方”機構層層聯繫介紹來的,而是由第三方的專業招商公司——賽創未來公司選擇出來的

其實,對於那些“參會”經驗豐富的“老江湖”來說,辦會時拉幾個項目和企業來站臺撐門面,幾乎是個公開的秘密,至於會後這些項目和企業能留下多少、能產生什麼價值,根本無所謂,會議場面好看、領導滿意就行了。

不過對於當下的青島來說,辦會只是手段,聚合資源才是目的,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企業家創新創業發展論壇也不例外。會議辦得好不好,關鍵還得看這會開得有沒有用。

一場普通論壇背後非尋常的思維邏輯

在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企業家創新創業發展論壇籌備期間,承辦方委託第三方專業招商公司,根據青島的產業基礎、發展定位,精準篩選成果轉化項目,讓對市場最敏感的市場主體來操刀項目的選擇,經過兩輪篩選後,最終這41個成果轉化項目亮相在政府和投資人面前。而這41個項目落地情況怎麼樣,直接關係到第三方公司的市場口碑和收入,他們選擇項目的心態,自然與“旱澇保收”的機構不同

這場論壇,會議的形式雖然沒有變,但會議背後的組織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配置資源的眼光不再侷限於“通知”的下達,而是交給了更廣闊的市場,讓市場這個大平臺為我所用,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用市場化的手段開始取代行政等傳統手段。

一場普通論壇背後非尋常的思維邏輯

平臺思維還體現在一個不太容易被人關注到的細節:科協在搭建雙招雙引平臺這件事上,存在感越來越強

提到雙招雙引,往往想到的是商務局、發改委等政府部門,科協這個群眾組織,似乎不應該與雙招雙引搭上關係。不過正如青島市科協主席王建所言,逢年過節走訪慰問科技工作者就是服務好了嗎?當然不是,最好的服務是幫助科技工作者實現成果轉化。

事實上,包括國際水大會、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等一系列高層次會議在內,青島市科協的身影一直活躍在雙招雙引的第一線。每場大會,路演、項目對接都是必選內容。

科協眼裡,現在不只有科學家,還有企業家。

一場普通論壇背後非尋常的思維邏輯

在濤君看來,從全市層面來看,平臺思維就應該體現在所有部門都聚焦核心工作、發揮各自的長處通力配合、為青島發展共同出力上。

以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企業家創新創業發展論壇為例,科協的長處,在於手握大量的科研資源,參會的眾多院士、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也展現了科協在協調科研資源上的能力。

但是,科學家往往缺乏產業資源,他們或許做出了非常適合產業化的成果,但是怎麼才能找到合適的產業環境,讓成果得到真正轉化呢?科學家不擅長,科協也不是很擅長。而這正是區市、商務局等政府部門,以及各類以企業家為主的組織的長處。

一場普通論壇背後非尋常的思維邏輯

在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企業家創新創業發展論壇上,作為承辦方之一,市北區政府在會議籌備階段,就與科協進行了深入交流和配合,拿出了自己的優惠政策、產業資源,對接項目;根據自身定位與發展規劃,篩選項目。

如果細看這次論壇的5場分論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論壇、國際港口航運貿易與金融論壇、生物醫藥與精準醫療大健康發展論壇、文旅創意論壇、工業創新設計論壇,與市北區的功能定位與產業基礎都高度契合。目前市北區有老工業區、有總部經濟興起的商務區、有郵輪母港、有特色街區,這5場分論壇可以說是為市北區量身打造。

產業發展、成果轉化,就這樣在多部門的通力合作之中,對上了“暗號”

“這將是科協工作的常態。”市科協主席王建告訴濤君,明年的中國科協年會將在青島舉行,路演、項目對接肯定不會缺席,這次中國最高質量的科技盛會,一定會給青島再留下點什麼。

至於留下點什麼,那得看市場需要什麼,得看科學家與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火花。

平臺思維,是搭建一個讓合適的人能夠互相見面的平臺,營造出一個政產學研融合發展的生態,平臺有了、生態有了,剩下的就讓市場主體們自主生長,這才是真正的內生動力

青島的一系列會議,正成為平臺思維的一個又一個實踐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