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初秋時節,正是開學季。但 神獸 歸籠後,大自然這個 活 課堂依然需要探尋。本期村遊,我們從市教育局最新發布的2020年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中,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幾家,進行探訪。它們串聯起溫州歷史古蹟、美麗鄉村、傳統文化 讓孩子們不需遠行便可接觸大自然,寓教於樂,遊玩和學習兼顧。

文成豐農基地

莘莘學子話桑農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文成豐農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位於文成縣大嶨鎮龍川,是市現代農業休閒觀光示範園和市農村科普示範基地。今年以來,該基地依託自身固有條件,結合本地人文環境,地理位置的優勢,大力開發研學教育項目。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目前,該基地規劃了5個研學主題內容,分別為 莘莘學子話桑農 農事勞動教育、芳香植物養生體驗、傳統非遺體驗、植物拓印以及戶外綜合素質拓展。這幾個研學內容,著重以中小學生農事勞動研學實踐教育為主。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據該基地負責人介紹,基地建有適合中小學生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專區,擁有餐飲、會議室、農事勞動專區,農業文化主題長廊,室內專用活動室研學館,多個戶外活動草坪,戶外燒烤土灶區、芳香植物園、素質拓展區、露營區等。基地地勢平坦,以草地居多,學生戶外活動安全係數高,並聘請在職醫師為學員活動保駕護航。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以 莘莘學子話桑農 為例,這裡的講師會帶著孩子參觀農事主題長廊,講述農業相關知識,瞭解農業發展歷史變遷,觀摩現代農業,學習農耕文化,講述古今名人對農事的看法,講解老一輩人艱辛的過往,讓孩子們體會到農業生產的艱苦。此外,還會有一些農業知識問答,學習二十四節氣歌與農業相關詩歌名言等活動。

在基地的周邊,不乏可以遊玩的地方。隨著天氣轉涼,文成最有名的紅楓古道將開始吸引八方來客,其中一條五十二嶺古道,就在基地附近。古道兩側遍佈楓香、松等樹,沿途有五十二嶺北、中、南三座單孔石樑橋,有板栗、梨子、葡萄、桃子、柚子、李子等園地,還有供人們假日休閒、吃喝玩樂的農家樂。

溫都記者 蔡挺

浙農生態農莊

領略田園好風光

浙農生態農莊位於鹿城區藤橋鎮,佔地面積500畝,是以風車為主題,集農業風情、種植文化、科普教育、休閒娛樂、療養度假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莊園。近年來農莊在發展有機生態農業的基礎上,以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主導,專門開闢了適合中小學生研學的功能區域。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該農莊所在地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美麗的田園風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研學提供良好的授課環境。作為以自然教育、生活體驗、勞動教育和素質拓展為主題的綜合研學實踐基地,該農莊內配有資深教官、課程老師等,他們有多年戶外帶隊經驗、可以帶領孩子們開展包括素質拓展、戶外探索、勞動教育、農耕體驗、生活自理、農家體驗等系列的課程。餐食住宿方面採取田園民宿住宿,軍營式上下鋪、帳篷,並配有綠色食品,合理膳食搭配。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農莊中的研學之旅,旨在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自由成長。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溫都記者 嚴嘉瑜

甌海紙山耕讀園

走近造紙 活化石

雙手拿著一個竹簾在泛黃的水中反覆打撈,讓紙末均勻平鋪,再用旁邊的竹棍將竹簾固定,將撈起來的紙傾倒到旁邊那一堆紙上 這是在做什麼你知道嗎?對,做紙。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由於澤雅一帶群山連綿,多水多竹,適合造紙,人們將這裡稱為 紙山 。據介紹,澤雅的紙產品屬竹紙系列。關於竹紙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唐代,被稱為中國造紙術 活化石 的澤雅屏紙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

在甌海澤雅紙山之巔,有個創辦於2017年的紙山耕讀園,目前已開發出紙山文化探秘、古法造紙、紙山豆腐製作等多門課程。據瞭解,這裡建有合適中小學生開展研學的活動專區,還建設有一個專供中小學生研學使用的自助柴灶基地,擁有15000平方米的戶外活動和戶外教學場所,為打造學生研學旅行基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走進造紙作坊,竹子清香味撲鼻而來。 墨水不能蘸的太多,塗刷要均勻,屏紙正反面要辨別仔細 在屏紙版畫體驗區,指導老師會手把手教學生掌握正確的屏紙版畫印刷技術;在分紙體驗區,學生可以學著紙農的方法,將紙岸上的屏紙一張張分開;在傳統造紙體驗區,孩子們可以在紙農的指導下體驗搗刷、淋刷、撈紙等傳統工序,目睹一個由竹到紙的造紙過程 溫都記者 丁海琴

泰順竹裡鳳棲谷

農耕體驗 土 掉渣

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溫州多地產竹,泰順山區尤盛。竹裡畲族鄉更是泰順版圖裡的一顆綠色明珠。它位於泰順西北部的山谷裡,毗鄰烏巖嶺景區,全年平均溫度維持在25℃左右。竹裡的風光讓人流連忘返,不少遊客稱讚這裡是 世外桃源 。近年來,依託當地資源開發的研學基地也吸引了不少學子。比如位於鳳棲谷民宿村的鳳棲研學基地。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有人這樣形容鳳棲谷: 青山屋,好山屋,時有云來宿。 這裡的一幢幢古宅,嵌在綠綠的稻田裡,推窗望去,那綠會湧到眼前來,聽說如果下雨,田裡會有成群白鷺光臨。大片大片的稻田更是非常適合入鏡的 網紅 ,在秋天這個收穫的季節,走在稻香陣陣的田埂上,隨時隨地欣賞風吹稻浪,讓人心生滿足。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鳳棲谷研學基地與泰順文禮書院毗鄰,每到假期,這裡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門口的CS場地,是孩子們的樂園;那座最高的樓裡,可安排琴棋書畫各種活動;這裡還有許多 土 到掉渣的農耕體驗活動 種花種樹種稻谷,讓城市裡來的孩子歡喜不已,如果春天的時候你來這裡撒下一片種子,那豐收的季節已經在向你招手了。

溫都記者 丁海琴

行水三垟溼地

四時風光俱可喜

落日泛舟循桔浦,輕霞入路是桃源 ,作為溫州老鄉,明朝的大學士張璁對三垟溼地的美景讚不絕口。位於甌海的三垟溼地由161個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島嶼組成,這些小島俗稱百鳥島,是溼地野生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棲息地。據記錄,目前共有81種鳥類聚居於三垟溼地。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作為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之一,三垟溼地通過 行水三垟 研學課程、 稻香三垟 農耕課程、 生態三垟 四時導賞自然教育系列課程等,讓全市中小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恢復與自然的聯結,從小樹立生態理念。

溫都網丨“你好,秋天”行走在大自然的研學課堂

初秋正是遊船的好時節,泛舟水面,繞島而行。夏秋之交的三垟溼地,猶如一幅靜謐的風景畫,一首優美的田園詩歌,展現在大家面前,讓人彷彿置身於 世外桃源"。孩子們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時不時會發現水鳥掠過水麵,它們和溼地相互依存,息息相關。

據介紹, 行水三垟 研學課程以探索溼地之美為主,讓孩子們在此過程中恢復與自然的聯結。所以, 行水三垟 研學課程是一次溼地之旅、自然之旅、探索之旅。隨著秋冬的來臨, 基地的 稻香三垟 農耕課程將更受歡迎,這個課程以甌柑採摘為主、教導孩子們關於溫州甌柑的歷史演變過程、文化典故等知識。

生態三垟 四時導賞自然教育系列課程以三垟溼地陸生植物為基礎,以溼地知識、三垟溼地民俗文化等為主要內容,通過溼地知識講授、現場植物辨識、五福尋寶拓展活動等為環節,帶領孩子們瞭解溼地。

區域內同時還保留了船歌、社戲、唱南遊、賽龍舟、放河燈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小橋流水、河網人家、宗祠神廟、水臺榕亭、甌柑白鷺,構成了甌越文化下典型的河鄉風貌,也是溫州人傳統生活方式、情感記憶的真實寫照。

溫都記者 丁海琴

石門臺田園牧歌基地

詩畫山水看永嘉

位於四面環山、溪水環繞的山坳裡,既有小朋友喜歡的冒險設施,也有大人們的童年懷舊記憶,還有點像動畫片《哈爾的移動城堡》裡的流浪城 這就是位於永嘉縣大若巖鎮大元下村的石門臺田園牧歌基地。

該基地由永嘉愛必儂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打造,分兩部分組成。其一為石門臺,又名九漈石門臺,毗鄰天下第十二福地陶公洞等景區。其二是田園牧歌,位於石門臺景區左側,是個既富有田園風情,又具有趣味互動性的旅遊景點。

據瞭解,石門臺景區內設有研學戶外活動區;田園牧歌的魔法城堡設有魔法塗鴉、魔幻沙池、幻影攀巖、魔法劇場等項目,可供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活動。

該基地的研學課程主要分為兩個,一個是 創造之城 ,一個是 山水永嘉 。 創造之城 課程,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建築與文化的視角,為孩子種下理性與美感並存的種子。而 山水永嘉 課程則是帶孩子們瞭解謝靈運筆下的石門臺,通過詩詞的講解描述,讓學生在石門臺找出詩詞內描述的實景點,並用畫筆以寫生的形式記錄下來。

溫都記者 蔡挺

編輯 金慧君

校對 嚴嘉瑜

版式 邵海若

審核 李羅華

監製 陳博盛

來源:溫都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