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再好的道理,都比不過一個切實的故事能讓別人改變呢?

Fny丶樂兮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以自身的經驗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的時候,父母總是在耳邊講大道理。我明白父母講的道理,可能是因為叛逆心理,也可能是因為明白事理,所以不想聽大道理。但是我很想聽講故事。所以父母就投其所好,就用自身的經歷,編成一個故事講給我聽。或者在書中找一些實際的案例,講給我聽。

比如說走夜路要小心的道理,父母就會講晚上出去遇到劫匪,他是如何應對的。最後再用一個道理進行總結。這個故事很長,蘊含的道理也很多。懵懵懂懂的抓不住重點。不如自己體驗的深刻。孩子能夠聽懂故事,但是不一定能夠懂得邏輯。

長大以後明白了父母的用心良苦。我經歷過的都有父母講過的故事。我是屬於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所有的坑我都踩過一遍。在教育我的孩子的時候,我改變了方法和策略。

孩子小的時候能夠實踐的,都會讓他實踐一遍。比如說,自己從哪兒跌倒,自己爬起來。而我在旁邊看著不出現意外就可以了。或者通過一場遊戲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對遊戲或者故事的理解,比大道理更深刻。

總結:好的道理不如切實的故事,切實的故事不如自己的實踐。


市場人


再好的道理都是理論,是紙上談兵,而具體的一件事情,結果真實的擺在那,勝過萬語千言。

紙上得來終覺淺,事實勝於雄辯。道理可以用來開導人。但是如果只是一昧的向某人講道理,傳輸自己的思想,我相信那人肯定聽不進你所講的自以為很有用的道理。這就跟那些心靈雞湯一樣,或許在看書時整個人都被文中的內容所帶動起來,充滿了鬥志,但是過後呢,你依舊日復一日過著和從前一樣的生活,那時的鬥志只不過是向池塘拋一塊小石子,待水波消失後,水面依舊如初,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船過水無痕,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對道理的表達,相信大家非常討厭那些動不動就喜歡講大道理的,因為每個人都喜歡從自己的世界觀來看待某事,真正能接受別人所講的道理,這人是少之又少,哪怕別人所講的道理是對的。

所以只講大道理是不夠的,還要講事實,講故事,通過故事裡面的人物形象,教育感化別人,讓人接受事實和故事中的所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明白如何做為才是正確的。


咖啡廳的波斯貓


道理是經驗,是一些抽象的理論,看不見,摸不著,特別是一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他們心高氣傲,年輕氣盛,你給他們講道理,他們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冒,表面上對你恭敬服從,心裡那是一百個不服。

只有在現實中撞了南牆,才能讓他們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思想發生轉變。

鄰居小吳好吃懶做,總想一夜暴富,沒少挨父母的訓斥,他總是聽不進去。

前二年,小吳受人盅惑,誤入傳銷組織,他施展全身本領,勸說其親朋好友加入該組織,不久升為小組長。當他正編織發財美夢的時候,該傳銷組織老窩被警察一舉搗毀,小吳因此受到批評教育,被他欺騙的親朋好友都恨的咬牙切齒。

小吳這次撞得頭破血流,終於認識到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切還必須靠自己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