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敲鐘、24小時兩家過會,這個區加快打造資本新高地

“我們上市後,可以最大程度地擴大公司品牌影響力,提高客戶認可度,更有利於打開市場,這對於公司實現長遠規劃、人次梯隊建設都會起到積極作用。”5月6日上午,濟南高新區企業金現代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300830)在創業板敲鐘上市,董事長黎峰壯志滿懷。該公司成為濟南今年在創業板上市的第一家企業。

金現代將發行股票8602.5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0%,發行價格4.4元/股,募集總額3.79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配電網運營服務管理系統項目、發電企業運行規範化管理系統項目、基於大數據的軌道交通基礎設施綜合檢測與智能分析平臺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營銷網絡擴建項目等建設。

創業板敲鐘、24小時兩家過會,這個區加快打造資本新高地

轄區企業上市,濟南高新區服務業促進局局長楊興存和同事們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4月24日,蘭劍智能申報科創板獲正式受理;4月27日和28日,山大地緯、恆譽環保成功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5月6日,金現代創業板敲鐘……這個後疫情時代的春天,濟南高新區資本市場迎來爆發期。

目前高新區已上市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19家,數量位居濟南市第一。其中IPO上市企業27家,新三板掛牌92家,數量位居全國高新區前列,濟南高新區已成為資本市場新高地。

從“鮮有來者”到“兵強馬壯”,資本市場的濟南高新區樣板並非一帆風順。

“公司經營穩定,現金流充沛,在銀行沒有貸款,我們有必要上市嗎?”這是黎峰最初的想法,也是很多山東企業家的想法。

早在2007年,高新區就成立專門機構推動企業上市和資本市場建設工作;2009年,高新區在濟南市率先出臺了鼓勵企業上市掛牌的扶持政策。

楊興存他們遇到的首要問題來自觀念,當時上市還是新鮮事物,企業普遍對資本市場不瞭解,甚至很排斥。

“當時有位年邁的董事長還特意跑到我們這裡來打聽,看是不是有我這個人。上門講政策、送補貼,他剛開始怎麼也不相信還有這樣的好事兒,懷疑是騙子。”楊興存說,後來這家企業登陸新三板,如今在業內已赫赫有名。

而看到競爭對手上市後,經營規模擴大了數倍,而且對於人才的吸引力更大,金現代意識到,他們也必須擁抱資本市場。

創業板敲鐘、24小時兩家過會,這個區加快打造資本新高地

“我們的管理團隊基本都是技術出身,缺乏法律、財會領域的專業人員,從股改到新三板掛牌、融資、摘牌、IPO輔導這一系列過程,我們都是靠著高新區。”金現代董秘魯效停說,他們切實感受到了高新區保姆式的服務。

濟南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華熙生物對外事務與綜合管理中心總經理宋寒冰回憶道:“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在正式向上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材時,需要一份通過多個部門開具證明的‘核規函’,時間緊、困難多,高新區金融辦得知此事後,第一時間帶領我們,一個一個地協商、協調。用了一個星期,全部跑下來了!”

高新區服務業促進局副局長兼任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沈巍說,為了讓企業少走彎路,高新區注重保持與省市金融辦、證監部門、交易所和全國股轉系統的緊密聯繫,多次邀請交易所和股轉系統專家指導調研,與擬上市企業座談,為企業答疑解惑,指明道路。

通過梳理,不難發現,不少高新區的上市公司都經過了新三板的洗禮。在新三板方面,高新區不僅掛牌企業數量一直領跑全省,而且融資額、市值等主要指標也是全省獨秀。山大地緯融資超5.2億、海能儀器融資1.8億、金現代融資2.2億元,並引入重要戰略投資者,將業務領域拓展到鐵路、石化、航天等行業……因為企業多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潛力大,再加上高新區的精準服務,高新區新三板92家掛牌企業融資總額高達27億元,並真正成為了轉板上市的後備軍。

過會企業3家,輔導企業12家,後備資源庫500多家……如今高新區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日趨成熟,“後備、輔導、報會”各階段企業配置更加合理,已經形成了“金字塔”型的企業上市新格局。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王健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