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写剧评一月有余,遥想当时写第一篇《知否》剧评,真的是疫情期间,在家闲得无聊,看完电视,有感而发,想把里面的人物一一分解,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所以先从配角写起,本想把最爱的主角们,放到最后,可惜本是因爱屋及乌之下,我去找的原著,但看完原著后,却犹豫不决,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写这部剧的人物了,所以后期才越来越难产,写的也越来越少,最重要的是对电视剧的观感越来越差,甚至在写完明兰后,不忍下笔去写顾二,只因他原先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可改的是面目全非,加之复工复产,所以停了很久,但想了想,还是要有始有终,乘着清明假期,谈谈顾二。


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现在的电视剧主角,不知是审批问题,还是道德问题,大多数都是高光伟正的角色,好不容易知否出了个不那么主流思想的主角,开始我是很喜欢的,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顾二此人,手握重兵,权势显赫却又不屑于门第高低贵贱,对一庶女,一往情深,这样的人设,是多少女孩的梦中情人,又是多少男孩的心中偶像?


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但在我看完原著以后,不但喜欢不起来了,还讨厌的很,连带着整部剧都吃不下了,当然这跟演员无关,其实很多人说冯绍峰的表演怎样怎样,但我个人认为这个选角非常的合适。需要说明一下,是非常适合原著,顾二此人,幼时懵懂纨绔,少时生活坎坷,青年时又颠沛流离,及至成家,又遭奇耻大辱,才渐渐成长,机缘巧合下,得新皇重用,方能一展所长,所以他的深情中带有阴鸷,温柔中带有霸道,宠爱里还夹杂着几份防备,冯绍峰的外形,经历,包括以前所演绎的角色,甚至他从小出身富裕之家的家庭背景,都算是不二人选。但具体到电视剧里,却那么的别扭。


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最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电视剧知否的男女主。剧本逻辑,表演什么的其实都不是重点,今天忽然想明白了,其实还是人设的问题,顾二的确不是传统意义上高光伟正的男主,就像编剧采访里说的: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还是当初的那些人,人是没有变的。我觉得她想传达的应该是人性的东西,人性的确是一样的,从古至今没有变的。但她把人性看的太单一了,从顾二的人设看,她赞同的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利己天诛地灭。但是绝对利己者不等于现实,更不等于人性,它只是人性的一部分,并且是很小的一部分。电视里的顾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他的人设里缺少“真”的东西,这点“真”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人性里的真有千万种,归根结底无外乎三大类:真心,真情,真性。 说真心,比如爱情,比如亲情,比如友情顾二没有爱情,如果单纯从他的出发点讲,跟他有关系的女人,他最初都不爱。


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他不爱曼娘,如果他爱她,就不会想着求娶余大姑娘,让曼娘做妾室,在他眼里,他的正房夫人必须是配得上他的,曼娘的身份是不配的,当然,原著里他也不爱,但原著里他对自己的父亲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换句话说,他所有的叛逆都是为了能让父亲多爱自己一点,所以他始终谨记父亲的底限,但剧里没有看到一点他对父亲的感情,大郎临终前给他看父亲的信,他还问是大哥所写还是父亲亲笔,证明他的意识里就认为父亲是凉薄的,是对不起自己的,他不愿意承认父亲其实是为他计过的,心里只有自己所受的委屈,却没想过父亲的难处。这也是我认为改编最失败的地方,完全没有能体现出顾二和父亲的那种血脉相连,以及隐晦的传承。(一样的桀骜不驯,一样的一往情深)


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电视里你感觉 他也不爱明兰, 至少一开始没那么爱,但他为什么娶明兰?不过是因为这个女人能帮他处理他那一大摊子家里的烂事儿(他看到了明兰忠厚外表下的精明)换个人扛不住,他需要的是她的这种能力,至于她是谁不重要。明兰在勤王救驾时立下了不世之功,顾二却一句不提,理由是为了她的名节,他自己那么烂的名声,在救下两任皇帝后都没人敢说什么(华兰原话),别说没什么事,就是真有,跟救驾相比,也无人敢说什么,再者说,他既已下定决心要娶明兰,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新婚夜大摇大摆出去买吃的,恨不得全世界知道他宠爱极了这位新婚娘子,然后呢,从平宁郡主嘴里看到了他所作所为的后果,盛明兰成了撺掇他分府的罪魁祸首,名声烂透了,婚前注重她的名节,婚后就不注重了?非也,婚前用女儿名节压情敌罢了,他可能开始很宠她,但那不是爱,他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真正的处处从明兰角度考虑,某种意义上是他把盛明兰推上风口浪尖替他挡刀子,把这样的情节放在一个后来处处计较妻子是否真情真意的人身上,不是很矛盾?


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说回原著,同样的意思,书里他开始也没有付出全部的真心,但他坏的很坦荡,他自小受人陷害,所以长大后,对人只有七分,而同时他又非常渴望真情,所以他计较妻子,明兰同样在他第一次处理曼娘的事情上看到了他没有付出全部,他们的感情是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和逐渐放开的心扉而增长的,但是剧里的情节却时时告诉大家,感觉顾二要么是个初涉情场的愣头青,要么就是被美色迷得颠三倒四的糊涂蛋。一点没有感情慢慢滋长的感觉。

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再说友情,就不提他和齐衡这对叔侄,我前面的文章中说过的,齐衡参他时说的,我也信你甚深,物件托你带过,心事与你说过,可我最后是个什么结果?就朋友妻这一点,怎么谴责顾二都不为过,再说顾二和长柏,在电视剧里,长柏待他如亲兄弟,但他算计他妹妹如兰的时候可想过他这个兄弟,别说什么算准了长柏不会跟他翻脸,会不会翻脸是主观的,他造成的伤害是客观的,不能因为这一刀你捅不死我,你就可以捅,况且作为朝堂新贵,圣宠优渥,他是算准了长柏哪怕知道真相也不敢跟他翻脸,不敢跟不会,不是一个意思。他跟盛家渊源颇深,为达成目的,不顾盛家所有女眷的声誉,所作所为,与墨兰何异?(原著明兰和齐衡之间只是齐衡的单相思,而且顾二和长柏也不是自小的兄弟)


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说真性,比如利己,扒去台词表演这些外在因素,顾二人设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投机者,但编剧又试图通过台词来给人传达他正的一面,试图用所谓的英雄,敢作敢为,甚至耿直等等这类设定来掩盖他利己的本性,也导致连“真性”这点都没了。类似的比如韦小宝,同样外在表现不拘世俗,浪荡,但作者并没有试图通过别人的嘴来强行洗白,掩盖他的浪荡,真小人显得可爱,而剧里的顾二,他为了自己,处心积虑把曹家表妹带到贺弘文身边(别说什么曹家本身就要来,盛老太太说了,犯官即便大赦,也不得回京的,没有他,曹家未必就能进京),真真的害了贺弘文一生,却还说的冠冕堂皇,有点伪君子之嫌。


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当然再次重申这不是演员的问题,也不是作者的问题,原著里的顾二本不是这样的,仅从能力上讲,原著里顾二是东征西讨,战功赫赫,而且腹黑精明,后期的报复也大多是以他为主导,而编剧为了突出女主,把很多情节加在了女主身上,甚至她都能影响朝局,顾二则变得更像是一个投机成功的江湖客,油腔滑调,连出的点子都是下三滥的市井招数,电视里没能把顾二的能力显现出来,包括混江湖,都像是沾了自己小厮石头哥哥的光,而不是他带领和指导石头兄弟两打拼上位。

知否编剧在采访里说自古至今,人是没有变的,她试图揭示这种不变,但却她塑造出了这样一个顾廷烨。其实在我看来人性一直是没变的,但人是一直在变的,非但在变,还变得越来越现实了, 古人的道德标准,他们的理想,他们得坚持,很多我们现在无法理解,但他们是真的将清高活成了风骨。


知否改编最大的败笔——完全改变的顾廷烨

我欣赏正直的君子,欣赏理想主义者,哪怕最后他们失败了,也败的光明磊落。我不排斥利己主义的人,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我无法容忍利己主义者却披着理想主义者的外衣唱高调,这是对理想主义的嘲讽和蔑视,我对现实屈服,妥协,偏爱类似谢玉,夏江,这一类亦正亦邪的真小人,我承认现实里他们跟韦小宝一样或许能活的更长久,更能取得成功。但我依然羡慕那些看上去单纯,甚至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并且相信,这样的人能创造奇迹,比如梅长苏,所以我是真的大爱《琅琊榜》。

看利己主义者毁灭,看理想主义者黑化,都很有趣,前者满足人善恶有报的情结,后者满足人逆袭的心理。但 如果利己主义披上了理想主义的外衣,又会迷惑多少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里的人生何尝不是处处映照着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