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香饢”成為群眾脫貧致富“金飯碗”

新疆:“小香饢”成為群眾脫貧致富“金飯碗”

目前,奇臺縣饢產業已形成了產、供、銷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解決3100人就業。 安濤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6日電(王小軍 安濤 白雲峰) 玉米饢、牛奶饢、黑玫瑰饢、麵包饢、薄餅饢……新疆奇臺縣10戶村民,能打出36種不同花樣的饢,銷往北京、上海、烏魯木齊、昌吉、吐魯番、阿勒泰等地,日銷饢品6000個。

5月6日,在奇臺縣西北灣鎮二屯村的打饢一條街看到,家家戶戶在饢坑前忙碌,女主人在為饢塑形,刷清油,饢的原坯做好後,由男主人再一個個擺進烤饢坑,在饢坑裡20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大約20分鐘烤熟出坑,金黃酥脆的油饢,讓整個饢街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我每天製作近600到800個饢,一個月能掙6000元錢,還不耽誤農活,生活充實多了,收入也提高了好幾倍。”在該村打饢一條街上打饢規模最大的努爾買買提·阿不力米提說,依託奇臺縣饢產業,他擺脫了貧困,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目前,像努爾買買提·阿不力米提這樣的傳統打饢加工坊,包括打饢一條街,在西北灣鎮二屯村總共有28家,每天一共打囊11300餘個,85%銷往烏魯木齊等地。

新疆:“小香饢”成為群眾脫貧致富“金飯碗”

新疆奇臺縣打出36種不同花樣的饢,銷往北京、上海、烏魯木齊、昌吉、吐魯番、阿勒泰等地,日銷饢品6000個。 安濤 攝

“未來還想發展線上、家居式、體驗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和認識,瞭解我們的傳統手工藝。”奇臺縣西北灣鎮二屯村黨總支書記喻呈釗說。他表示,今後,二屯村將繼續做大做強饢產業,充分利用距離首府烏魯木齊近的地理優勢和現有的銷售網絡,擴大在烏魯木齊的市場佔有率,讓二屯村的饢香飄遍首府,通過打饢產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其他村民就業增收。饢作為新疆的一種特色食品,不僅是當地群眾的美食,更成為奇臺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鐵拳”。

據介紹,近年來,奇臺縣不斷加大饢產業建設和產品開發力度,精心打造“奇台小饢”品牌,拓寬農牧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目前,奇臺縣饢產業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貧困戶,全縣成立打饢合作社20家,每天有4萬個饢銷往外地,一名熟練的打饢師傅月工資可達5000元~8000元。

地處奇臺縣古城鄉果園村的奇臺縣麥香來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通過“企業+合作社+村民”模式發展的以饢產業為主的食品加工企業,現有3條先進的饢加工製作生產線,日產各種饢品7000個,銷往北京、上海和烏魯木齊市的38家大型超市,吐魯番8家大型超市。作為村民家門口的扶貧車間,目前,公司已吸納本地村民47人上崗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人。

“這47人中,通過培訓12人負責烤制,28人負責生產饢坯;7名打饢師傅,每人每個月的工資在6000元以上,生產饢坯的28名女員工,每人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公司董事長阿迪力·麥麥提說。

新疆:“小香饢”成為群眾脫貧致富“金飯碗”

金黃酥脆油饢,讓整個饢街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安濤 攝

村民努爾曼古麗·薩曼薩克,此前她一直在家照顧兩個孩子,自從村裡辦起打饢合作社後,努爾曼古麗·薩曼薩克立即報名,通過培訓後順利上崗,每天為饢塑形。

“合作社離我家一兩公里路,在這裡上班我一個月可拿到2000元工資,還能照顧家庭生活。”努爾曼古麗·薩曼薩克說,她對目前的工作很滿意。饢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很多像努爾曼古麗·薩曼薩克一樣的村民實現了就業增收的夢想,也帶動了更多的人就業。

目前,奇臺縣饢產業已形成了產、供、銷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解決3100人就業,每天生產各類饢品6萬餘個,實現年產值預計1.08億元。

“今後奇臺縣將立足特色,強抓機遇,讓‘小香饢’成為大產業,真正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飯碗’。”奇臺縣委書記馬旭東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