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塊廣告牌》:糟糕的親子溝通,對家庭是毀滅性的傷害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親子之間的溝通很重要,這一點應該是每一對父母都知道的。但是,知道並不代表能夠做到,也並不代表能夠做好。經常能夠在知乎上看到類似"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的痛苦"的問題,也經常能夠看到"不喜歡這個家,對這個家每一希望了"、"我討厭自己的父母,但是沒有辦法,他們是我的父母"等等的回答和話題討論。

其實很多孩子在和父母的相處過程中,會對父母逇行為有一個自己的判斷的。如果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沒有做好,孩子很快就能夠覺察到的。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對家庭的喜愛程度。如果父母和孩子能夠融洽相處,那麼家庭氛圍一定是溫暖和諧的。而如果父母不能夠接納孩子的情緒,總是一暴力和憤怒來解決親子之間的問題,那家庭的氛圍一定很差,也一定留不住自己的孩子。家庭沒有愛,父母怎麼能夠引導孩子走上漫漫人生路呢?

說到親子溝通的問題,不得不說一部有名的電影《三塊廣告牌》。《三塊廣告牌》講述的是一位母親的復仇故事。故事的女主是一名叫Mildred的母親,她的女兒被姦殺了,但是警方沒有做出讓她滿意的處理,於是Mildred就租下了公路的三塊廣告牌,並且寫上觸目驚心三句話來控訴警方的辦案不力。

解析《三塊廣告牌》:糟糕的親子溝通,對家庭是毀滅性的傷害

這樣看來,這是一位偉大且勇敢的母親,是值得大家尊重與敬佩的。但其實故事的背後還有其他的信息。Mildred的女兒被姦殺,她與丈夫也離婚了。在女兒被姦殺之前,Mildred對女兒幾乎沒有愛,常常表現出自己的憤怒與無情。女兒也曾經問父親,自己能否逃離這個家,能否逃離自己的母親。

Mildred是一個暴力、無情且常常憤怒的人,但是在女兒死後他卻無比懷念自己的女兒,從始至終都無法從女兒的離開的悲痛中走出來。故事說到底,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溝通存在著極其嚴重的問題,或許母親要為自己的行為揹負一些責任。

解析《三塊廣告牌》:糟糕的親子溝通,對家庭是毀滅性的傷害

《三塊廣告牌》:糟糕的父母是怎樣毀掉一個家庭的

前面我們提到,Mildred是一個暴力且無情的母親,她在與孩子或者與別人的相處中,她都展示了自己暴力的一面。無論是女兒離開之前還是女兒離開之後,她的暴力一直都存在。

他認為警方辦案不力,於是做出了放火燒了警察局的行為,教父前來安慰她,她卻頂撞神父,不給神父好臉色看。當前夫來到家裡時,她同樣選擇了以暴力的形式來對抗前夫。

解析《三塊廣告牌》:糟糕的親子溝通,對家庭是毀滅性的傷害

與前夫的扭打局面最終由兒子拿刀來解決。她的孩子還是一個上初中的學生,就已經懂得用刀具來解決矛盾,這是怎樣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使用暴力。

兒子的暴力或許是在家中看慣了母親的行為而潛移默化而來的。Mildred在送兒子上學途中遇到了一些麻煩,她使用的解決方法就是上去踢了對方一腳,並且踢在一個女孩的敏感部位,這就是一個母親在兒子面前所做的事情。所以兒子會用刀來解決糾紛,也是有原因的。

Mildred在女兒離開之後無比懷念自己的女兒,但是她在女兒還在的時候卻常常對女兒惡語相向。在女兒出事的那一天,母女倆因為出行工具的問題爭吵起來了,女兒說"希望自己在路上被姦殺",而母親也說"我也希望你在路上被強姦"。可怕的是這成為了真的,女兒就在這一次出門時被姦殺。

希望女兒被姦殺,這樣的話是從一個目前的口中說出來的,並且是對著女兒說的。一個家庭中能夠使用如此惡毒的話,這個家肯定充滿了烏雲。確實,所以女兒才想要逃離這個家,或者說,逃離她的母親。

母親的暴力與惡毒,讓這個家沒有了溫暖,也導致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同樣會變得暴力無情,變得更加叛逆。兒子暴力,女兒叛逆、抽大麻,這是這個家的悲劇。不合格的、糟糕的父母不但會毀掉家庭,毀掉自己,也會毀掉孩子。

解析《三塊廣告牌》:糟糕的親子溝通,對家庭是毀滅性的傷害

失敗的親子溝通帶來的傷害或許無法彌補

1、 與暴力來溝通的家庭會培養出暴力的孩子

暴力是會傳染的,父母如果常常以暴力來解決生活中的矛盾,那孩子有可能也會將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利器。上面說到Mildred的孩子會選擇持刀來解決母親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這就是兒子對母親行為的反映,母親已經將自己的暴力行為傳遞給了自己的孩子。

女兒抽大麻、叛逆、與母親頂嘴、詛咒自己,這一切也和母親的暴力脫不了干係。母親和女兒的溝通沒有做到平和溫暖,而是相互惡語相向,這樣的家或許沒有愛。

解析《三塊廣告牌》:糟糕的親子溝通,對家庭是毀滅性的傷害

2、 冷漠無情的父母會讓孩子找不到家的感覺

Mildred的女兒並不喜歡這個家,相比於在這個家待著,她寧願被姦殺。從女兒的行為來看,她對這個家已經失去了存在感,她不喜歡這個家,或許說她怨恨這個家,她叛逆,與母親頂嘴,或許都是為了表示自己對家庭的反抗。

家本來應該是溫暖的,每個人想到家,第一反應應該是溫暖的港灣,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如果家長的父母總是很冷漠,又喜歡以暴力來解決問題,那孩子肯定不會有家的感覺,也肯定不會喜歡這樣的家。

正確的親子溝通應當是這樣的

1、 與孩子相處要避免惡語相向

父母的惡語相向,會給孩子的內心深處造成很大的傷害。有的父母會對孩子說出一些比較嚴重的詞,他們對孩子的責罵可以說是一種謾罵而不是責罵。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如果連最親的人都對自己惡語相向,那孩子肯定會感到很難過。

在和孩子的溝通中,父母應當避免惡語相向,避免使用一些比較尖銳、難聽的詞語,比如"打死你"、"把你丟給老虎吃掉"、"再哭就滾出去"等等,這一類的話語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好聽。

父母應該以溫柔的姿態來和孩子溝通。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責怪的話語中也應當要注重不要傷及孩子的自尊,不要孩子深受打擊,以比較平緩的語氣來和溝通,說出孩子哪裡做錯了,應當怎樣改正,這樣能夠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接納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

2、 傾聽孩子的聲音,做孩子的朋友

父母應當是孩子的傾聽者,是孩子的樹洞。而家也是孩子的歸屬地,當孩子心中有不滿或者難受的情緒的時候,家應該是能夠讓自己開心的地方,而父母則是營造溫馨家庭的主導者。

當孩子有不好的情緒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說出自己的不開心的事情,釋放自己的情緒。而父母也應該要好好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開口說出自己的煩惱,這樣有利於孩子排洩心中的不快。如果父母沒有成為孩子的傾聽者,孩子的壞情緒就無法得到排解,時間長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會沒有保障。

解析《三塊廣告牌》:糟糕的親子溝通,對家庭是毀滅性的傷害

3、 接納孩子的情緒,做孩子的退路

親子之間的溝通能夠有效排解孩子的壞情緒,這也要求父母要做到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快樂與煩惱,願意和父母說出自己的事情。那家長應當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願意開口呢?

家長首先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關心自己的,是願意幫自己解決煩惱的。

所以在平時生活中,父母應當接納孩子的情緒,面對孩子的傾訴要用心傾聽並且為孩子想辦法,讓孩子相信自己。並且,家長要以溫柔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傾訴,而不是不耐煩,溫柔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