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國防法案瞄準中國?特朗普下臺前對華打出組合拳,留學生當下“早已不抱希望”

作者丨思齊 徐亦凡 編輯丨漆菲

雖說華府黨爭空前激烈,美國兩黨卻在壓制中國時保持了空前“團結”。

12月上旬,美國參議院以84票贊成、13票反對的壓倒性支持率通過了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作為一項年度法案,其預算高達7405億美元,囊括軍事建設、飛機、船舶、核武器和其他美國國家安全項目。

該法案中與中國有關的條款達到近40項,涵蓋軍事、技術、學術、經貿等各領域,被認為“反映出中國所構成的全面挑戰”。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十分不滿,並宣稱該法案的“最大贏家是中國”,因此他將進行否決。

美國新國防法案瞄準中國?特朗普下臺前對華打出組合拳,留學生當下“早已不抱希望”

新國防法案涉華條款佔比大幅上升

美國每年都會出臺國防授權法案,主要用於預估美國防務開支和防務戰略的規劃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新的國防授權法案中,涉華內容大幅增加。事實上,過去幾年來,中國議題在美國國防戰略中的比重一直在增加——包括中國在軍事和高科技領域的威脅、剽竊美國知識產權乃至臺灣問題等。新的法案意在軍事、技術、學術、經貿等各個領域威懾中國的“惡意行為”,確保美國的戰略競爭優勢地位,保護美國免遭滲透。

該法案要求總統制定一項“全政府戰略”,包括阻止中國的工業間諜活動和大規模竊取個人信息的行為;要求國防部確立保護國防敏感知識產權、技術及其他信息的政策和程序,限制國防工業僱員和前僱員直接為中國企業工作;限制國防部向設有孔子學院的美國高校提供撥款;要求確定在美運營的中國軍工企業的清單;禁止向香港警方出口防務裝備;限制中國從世界銀行獲得援助;要求美國在國際金融機構的代表尋求中國借貸透明化;保護美國供應鏈,減少對中國製造的過度依賴等。

美國新國防法案瞄準中國?特朗普下臺前對華打出組合拳,留學生當下“早已不抱希望”

美國會參議院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網絡圖片)

該法案還要求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商務部、國家科學院和政府問責局就其他一系列與中國有關的問題編寫補充報告,其中部分報告將在下屆政府早期階段提交。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左希迎向《鳳凰週刊》進行解讀說,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並非專門針對中國,只是涉及中國的內容比較多。“隨著美國國會總體將中國當作靶子,中國議題在美國防務戰略上的權重也在增加。”

除了涉華條款比重有所增加,新國防法案中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繼續加強針對中國的“太平洋威懾計劃”,並計劃在未來兩年內為這一計劃撥款69億美元。其中2021財年將撥款22億美元,以深化與盟友的合作,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威懾。

新的‘太平洋威懾計劃’並非憑空出現,而是效仿2014年設立的旨在協助北約盟友應對俄羅斯的‘歐洲威懾計劃’。當年的這一計劃耗資約220多億美元,在打壓俄羅斯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左希迎評價說,美國試圖“舊瓶裝新酒”,將“歐洲威懾計劃”的套路挪到亞太,以此增加中國的戰略成本。

“這項威懾計劃可能是近年來有關亞洲的最重要的一項立法,表明美國戰略重心轉向的開始。”美國企業研究所國防政策研究員扎克·庫珀(Zack Cooper)認為,“20多億美元的年度撥款不能完全轉移美國的重心,但這是一個開始。說明美國兩黨在這一問題上具有共識,都希望將美國的戰略重心更多轉向亞洲。這是一個重要的長期信號。”

特朗普之所以反對最新的國防授權法案,其實與中國關係不大。外界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該法案沒能終結《通訊傳播正當行為法》第230條。這條規定允許社交媒體平臺對於他人的侵權資訊或不當內容免責,並進行內容審查。而這正是總統一直以來所遭受的——他的諸多推文都被推特平臺標註為存在爭議或被隱藏。

美國新國防法案瞄準中國?特朗普下臺前對華打出組合拳,留學生當下“早已不抱希望”

特朗普也總是說,臉書、谷歌等公司對他存在偏見。在他看來,上述規定讓這些科技公司得以規避責任,同時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和選舉誠信構成嚴重威脅。

不過,左希迎認為,特朗普單因為這一條款而反對國防法案的猜測未必成立。“他的不滿更多是對國會的批評,其實是在遏制兩黨在這一問題上的共識,或者以此作為情緒發洩,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儘管特朗普威脅說要否決該法案,但鑑於參眾兩院均以超過各自席位的三分之二通過這一法案,即使總統不同意,國會仍能推翻他的否決而使法案獲得通過。

中國留學生:只能等拜登上臺後再做觀望

自上任以來,特朗普幾乎從未對中國停過手,尤在過去兩年,他一直強調對華長期競爭戰略是美國的第一要務,明確要求制定對華“全政府”戰略。

種種制裁手段之下,留學生成為最大的犧牲者之一。新國防授權法案出臺後,不少仍在等待赴美留學簽證的中國學生向《鳳凰週刊》表示,赴美簽證審查一直沒有放鬆,很多同學的簽證停留在長時間的行政審查中,“今年早已不抱希望,只能等(當選總統)拜登上臺後再做觀望”。

即便正常的交流訪學也遭受衝擊。劉淇(化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20年春天,他申請了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計劃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交換一年。他要前往的科羅拉多大學某實驗室可以提供國內不具備的實驗條件,根據劉淇的設想,他有望在這一年內創造出更多學術成果,為日後回國尋找教職夯實資本。

美國新國防法案瞄準中國?特朗普下臺前對華打出組合拳,留學生當下“早已不抱希望”

劉淇拿到了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公派出國留學資格

劉淇如期拿到了公派留學資格,但這條規劃好的道路被疫情和簽證政策一同打斷。疫情開始後,美國的簽證服務本就未正常放開,導致獲得簽證的中國學生人數大幅銳減。而美國國內疫情則在全球大流行後急劇惡化,眾多高校關閉,實驗室也無法開放,這讓劉淇必須掂量出國後能否正常開展學術研究。

和普通院校不同,劉淇在北航的求學經歷也可能成為赴美“隱患”。2020年9月9日,美國政府註銷了超過1000名中國公民簽證,因為他們屬於美國政府認為會為國家安全帶來風險的學生或研究人員。

這些遭取消簽證的學生主要修讀科技、工程與數學相關專業,此前大多有在七所國防類院校就讀的經歷,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不合格的高風險研究生和研究學者”僅代表赴美學習和研究的中國人的“一小部分”,“合法的學生和學者仍將受到歡迎”。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查德·沃爾夫在此前的一次講話中聲稱,中國存在“不公正的商業行為和工業間諜活動”,包括試圖竊取新冠病毒研究成果,並指責中國濫用學生簽證、利用美國學術界的行為。

美國新國防法案瞄準中國?特朗普下臺前對華打出組合拳,留學生當下“早已不抱希望”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8月時表示,特朗普考慮限制中國學生及研究人員赴美

早在2020年5月,特朗普政府就透露了這一政策,表示欲宣佈取消部分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簽證,主要針對上述七所國防類院校。

除了這七所高校,美國對於其他中國留學生的態度也捉摸不定。8月26日,北得克薩斯州大學突然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這些人都受到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

該校在8月底決定中止這些人的學習資格,並剝奪他們使用學校服務器、郵箱等權利,要求其在一個月內離境,但北得克薩斯州大學並未說明驅逐原因。劉淇因為這件事也心有慼慼,“沒人希望出國之後隨時被趕走”,諸多風險讓他放棄了赴美計劃,重新進行職業規劃。

美國新國防法案瞄準中國?特朗普下臺前對華打出組合拳,留學生當下“早已不抱希望”

北得克薩斯大學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

屢受美國打壓的除了留學生群體,中國科技企業也深受其苦。最新的國防授權法案中,華為與中興兩家中國企業被點名提及。

該法案提出,要求美國國防部在海外永久性部署新武器裝備和部隊前,需考慮東道國使用華為和中興等“有風險”的5G或6G網絡、服務和設備所含有的風險,以及為緩解這些風險需要採取的措施。此舉或將進一步遏制中國的科技企業。

不過,不少中國學者認為,拜登就任後不會完全繼承和貫徹特朗普的對華政策。12月5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在2021環球時報年會上指出,“未來拜登在進行懲罰的時候不會像特朗普一樣,以國家之力打擊一個企業,而是會既考慮到打,同時也要顧及美國企業自身的發展,考慮到美國消費者、農場主與跨國公司等。”

學者:中美應抓住拜登上任後的脆弱窗口期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後,特朗普一直利用任期的最後時刻加足馬力破壞中美關係,給當選總統拜登製造困難,讓其難以接手。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將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的數十家中國公司加入貿易黑名單,原因是這些公司與中國軍方有關聯。此舉被視為特朗普鞏固其對華強硬政治遺產的最新動作。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一項聲明中說,商務部不會允許利用美國的先進技術去幫助一個越來越好戰的對手擴充軍事實力。

最近一個多月來,特朗普政府對華打出“組合拳”。先是11月12日,特朗普政府公佈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企業進行投資。該行政命令於2021年1月11日開始生效,被制裁的企業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海康威視、華為、中化集團等31家此前被國防部認定與中國軍方有關係的企業。

隨後在11月23日,特朗普政府計劃宣佈89家中國航天及其他領域的企業與軍方有關係,將限制他們採購美國一系列產品及技術。包括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

12月4日,美國國務院還宣佈終止五項美中交流計劃,並指這些計劃實際上是中國政府對外宣傳工具。五項計劃包括“政策制定者中國行教育項目”“美中友好項目”“美中領導力交流項目”“美中跨太平洋交流項目”和“香港教育文化項目”。

此外,美國還宣佈制裁積極參與中共中央統戰部事務的官員及個人,拒絕他們申請入境簽證。繼11月對四名中國香港及內地官員實施“制裁”之後,12月7日,美國財政部打著“涉及取消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的名義,對14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這14人及其直系親屬將被禁止入境,他們在美國境內可能擁有的任何資產都將被凍結,美國公司和個人也將被禁止同他們打交道。

“上述制裁行動確實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但其殺傷力是有限的。”左希迎指出,特朗普的一些對華遺產肯定會對拜登造成掣肘,但無需高估這一影響,因為美國政府換屆後通常是“人走茶涼”。“拜登上任後可能會把部分內容重新修正,例如一刀切地限制共產黨員旅遊簽證和大範圍的限制留學簽證。”

“對中國而言,現在無需過度反應,而應該靜觀其變,包括對於新的國防法案,未來拜登政府還會做出哪些調整猶未可知。”左希迎指出,目前對特朗普政府最後的對華政策應該更多做出象徵性應對,不宜進行實質性反擊,過度反應不利於未來雙方釋放善意。“中美雙方應當抓住拜登上任後三個月到半年的脆弱窗口期,通過善意姿態,最大程度上推進雙邊合作。”

美國新國防法案瞄準中國?特朗普下臺前對華打出組合拳,留學生當下“早已不抱希望”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在2021年環球時報年會上發言

不少中國學者認同,美國政府換屆會給中美關係帶來一段“不確定的穩定期”。在2021環球時報年會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提出,這一“不確定”緣於兩個技術性原因:首先是美國政府類似國務院、國安會正司局長以上的官員全部都要更換;其次是拜登組閣後需要政策重審,這需要大概半年的過渡期。“穩定”則是因為在過去一年,中美雙方的利益嚴重受損,華盛頓和北京都感受到繼續惡化的壓力,必須有所收斂。

對於中美關係的未來,楊希雨認為會維持“不確定”的特點。“比如像過往那樣互動,那麼不確定的穩定期就是一個間歇期,中美會繼續鬥下去,甚至變得更糟糕;如果經過這段時期後雙方可以理智互動,中美關係就會出現轉機。”

楊希雨說,美國外交政策由兩個輪子組成,一個是美國國家利益,一個是美國價值觀。特朗普時代只重視美國國家利益而不重視美國價值觀,拜登上臺後,美國對華政策中美國價值觀開始復甦。“因此,中美關係乃至中國外部環境將面臨更加嚴峻複雜的挑戰,這是考驗中國決策者智慧、定力和策略水平的時候。”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觀象臺】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