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專家提醒:養生重點在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立夏,預示著春季至此而止,夏季由此而始。那麼此時節的氣候變化特點是什麼?而我們又應該如何養生保健呢?今天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今日立夏,專家提醒:養生重點在心。

氣 候 特 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古人認為,立夏時節,夏日來臨,螻蟈聒噪於屋外,蚯蚓翻鬆泥土,田間瓜果野菜爭相攀長,鶯啼春去,蝶戀花殘。

《曆書》雲:“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時節,氣溫明顯升高,炎暑即將降臨,雷雨日漸增多。夏日屬火,與心相通,養生之人宜順應自然,注重“養心”。

如 何 養 生

1、減鹹增苦清心氣

立夏時節,陽氣漸長,陰氣漸弱,心氣漸強,肝氣漸弱。此時飲食當減少鹹、厚味,以低脂、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主,多吃豆類、玉米、山楂、楊梅、桃、香瓜、西紅柿等粗糧和酸味蔬果,少吃鹹魚、醃菜等過鹹食物,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高脂食物。

今日立夏,專家提醒:養生重點在心。

心在味為苦,苦入心,常言道:“十苦九補”,苦味食物有利於調節機體陰陽。現代研究發現,苦味食物富含氨基酸、維生素、甙類、生物鹼、微量元素等成分,可解熱除煩、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助消化、增食慾,適宜夏季食用。

立夏過後,暑熱漸重,往往煩人傷心,影響食慾,不妨於飲食中加入百合、蓮子、赤小豆、綠豆、陳皮、山藥、茯苓等以健脾養心。夏日汗出偏多,建議三餐中增加湯、粥之類以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

今日立夏,專家提醒:養生重點在心。

給大家推薦蓮子百合綠豆粥、冬瓜鴨肉湯、山藥棗豆糕、山楂麥芽飲。不建議繼續服用膏劑滋補以防膩胃礙脾。

2、晚睡早起養心氣

立夏時節,晝長夜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此時,日出提前,日落偏晚,人們相對早起晚睡,容易睡眠不足;夏日汗出過多,午飯後消化道供血增多,大腦供血相對減少,人們往往打盹欲睡,不妨於午後小憩。

今日立夏,專家提醒:養生重點在心。

午時陽氣最重,此時小寐利於養陽。若不能入睡,也應或閉目或聽音樂或靜坐以使身心平靜。但需注意午睡時間不可過長,以15min~30min為宜,過長反致精神萎頓;睡時不可貪涼,避免吹風,以免徒生外感、面癱諸疾。

3戒怒戒躁平心氣

立夏之後,氣溫漸高,心火易旺。夏日過高的氣溫易令人緊張焦慮、煩躁易怒或鬱鬱寡歡,而現代醫學表明,人體的情緒和軀體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繫影響,若情緒波動起伏過大易致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此時血壓、心率出現異常。

今日立夏,專家提醒:養生重點在心。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就是要我們戒驕戒躁,避免大喜大怒大悲,做好情緒調節,做到精神安定、心情舒暢、安閒自樂、笑口常開。可選擇釣魚、下棋、種花、書法繪畫等偏靜的文體活動以舒緩心境。

4、巧做運動頤心神

立夏之後,天氣漸熱,汗出偏多,而汗為心之液,若過多流失,則致心液不足,血流不暢,造成瘀血阻滯之症,故此時運動切莫過於劇烈、過度出汗,運動後應及時適當地飲用溫鹽水以補充體液。

此外,由於夏季夜短晝長,工作學習時間也相應延長,當注意調整生活節奏,避免過度緊張勞累,可於工作間息或回家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如八段錦、太極拳、散步、慢跑等相對平和的項目。

今日立夏,專家提醒:養生重點在心。

給大家推薦一種梳頭方法——“拿五經”,即用五指分別點按頭部中間的督脈、兩旁的膀胱經、膽經共5條經脈,每次重複3~5次,每次持續3~5min。因頭為諸陽之會,此法可刺激五經的穴位,以疏通經絡、振奮陽氣,對於精神不振、面色萎黃、失眠多夢、眩暈頭痛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還可防治中風、心悸諸疾。

來源:五味齋醫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