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豐富?讓詩詞告訴你

古詩中有說不盡的湖光山色。大好河山在不同的人眼中會有不同的特質,浩渺的洞庭湖又有多少美說之不盡呢?我們一起來品讀。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豐富?讓詩詞告訴你


本詩是孟浩然的一首"干謁"詩,張丞相即張九齡。孟浩然在參加科舉考試之前,將本詩投遞給張九齡,以表達其希望出仕做官,為朝廷效力的心意。

首聯和頷聯是描寫洞庭湖景色的佳句

初秋的洞庭湖水面平靜開闊,水天相接,遠遠地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水,天空倒映在水中,彷彿八百里洞庭包裹了天空萬物一般。蒸騰的水氣籠罩著雲澤夢澤,波濤盪漾,岳陽城都好像在被它搖撼著。


"風流天下聞"的孟浩然用四句詩便將洞庭湖的開闊無邊與煙波浩渺勾勒了出來。

這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異曲同工,都讚歎洞庭的宏偉與壯闊。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豐富?讓詩詞告訴你


劉禹錫則完全不同: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在他的眼中,洞庭的湖光山色又如娉婷的少女一般。


宋代詩人張孝祥一曲《念奴嬌·過洞庭》,則完全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豐富?讓詩詞告訴你


張孝祥在南宋是一個主張抗金,有理想和抱負的詞人,他曾在廣西桂林做官,很有政績和聲望,但是遭人讒言被罷免。本詞正是寫於他罷官後北歸,途經洞庭湖時的所見所感。此時詩人是蒙受冤屈的,在這樣的心境下,洞庭將呈現什麼樣的風姿呢?


時近中秋,洞庭湖畔的青草依然碧綠,此時風平浪靜,纖塵也無。浩瀚的洞庭如一面巨大的玉鏡,又彷彿三萬頃瓊田。我乘一葉扁舟行在水面上,只見銀白的明月揮灑月光,照耀在湖面上,天上的銀河與廣闊的洞庭互為輝映,夜空、湖面、湖水、月華,一派澄澈。如此山河景色,悠然照映在心裡,此間的妙處真難以用語言描述。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豐富?讓詩詞告訴你


想我這一年在"嶺海"為官,可謂正氣如清風,廉潔似冰雪。如今雖然鬢髮已稀衣衫單薄,但我可以光明磊落地行進在這一片廣闊的滄浪之上,無愧於天地。今夜的我,就拿這西來的江水作酒,夜空中的北斗為杯,宇宙間的萬物都來做我的賓客,豪飲於玉鏡瓊田之上,推杯在銀河月華之間,擊舷而高歌,沉醉在天地萬物裡,全然忘記今歲此時的煩憂。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豐富?讓詩詞告訴你


詩人以極開闊的筆力、極奇幻的想象表達了其豐富的內心世界及其視若冰雪的高潔品格。上片的"表裡俱澄澈"既是寫月下洞庭的景色也是詩人內心的寫照。與下片的"肝膽皆冰雪"相呼應,現顯出了不畏讒言所動的錚錚鐵骨。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豐富?讓詩詞告訴你


下片的"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實屬神來之筆,一改上片洞庭澄澈幽美之姿,將一派廣闊天地當作詩人的殿堂,山川萬物引為座上貴客,淘淘江水為酒,北斗七星為杯,用大開大合的奇幻想象將本詞推上高潮,同時也塑造了詩人宏偉放達的形象。

本詞借洞庭中秋夜景來抒情,景因詩人的情而更增靈秀,情因洞庭的景而更顯豪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