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丰富?让诗词告诉你

古诗中有说不尽的湖光山色。大好河山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特质,浩渺的洞庭湖又有多少美说之不尽呢?我们一起来品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丰富?让诗词告诉你


本诗是孟浩然的一首"干谒"诗,张丞相即张九龄。孟浩然在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将本诗投递给张九龄,以表达其希望出仕做官,为朝廷效力的心意。

首联和颔联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佳句

初秋的洞庭湖水面平静开阔,水天相接,远远地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天空倒映在水中,仿佛八百里洞庭包裹了天空万物一般。蒸腾的水气笼罩着云泽梦泽,波涛荡漾,岳阳城都好像在被它摇撼着。


"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用四句诗便将洞庭湖的开阔无边与烟波浩渺勾勒了出来。

这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异曲同工,都赞叹洞庭的宏伟与壮阔。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丰富?让诗词告诉你


刘禹锡则完全不同: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他的眼中,洞庭的湖光山色又如娉婷的少女一般。


宋代诗人张孝祥一曲《念奴娇·过洞庭》,则完全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丰富?让诗词告诉你


张孝祥在南宋是一个主张抗金,有理想和抱负的词人,他曾在广西桂林做官,很有政绩和声望,但是遭人谗言被罢免。本词正是写于他罢官后北归,途经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此时诗人是蒙受冤屈的,在这样的心境下,洞庭将呈现什么样的风姿呢?


时近中秋,洞庭湖畔的青草依然碧绿,此时风平浪静,纤尘也无。浩瀚的洞庭如一面巨大的玉镜,又仿佛三万顷琼田。我乘一叶扁舟行在水面上,只见银白的明月挥洒月光,照耀在湖面上,天上的银河与广阔的洞庭互为辉映,夜空、湖面、湖水、月华,一派澄澈。如此山河景色,悠然照映在心里,此间的妙处真难以用语言描述。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丰富?让诗词告诉你


想我这一年在"岭海"为官,可谓正气如清风,廉洁似冰雪。如今虽然鬓发已稀衣衫单薄,但我可以光明磊落地行进在这一片广阔的沧浪之上,无愧于天地。今夜的我,就拿这西来的江水作酒,夜空中的北斗为杯,宇宙间的万物都来做我的宾客,豪饮于玉镜琼田之上,推杯在银河月华之间,击舷而高歌,沉醉在天地万物里,全然忘记今岁此时的烦忧。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丰富?让诗词告诉你


诗人以极开阔的笔力、极奇幻的想象表达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其视若冰雪的高洁品格。上片的"表里俱澄澈"既是写月下洞庭的景色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与下片的"肝胆皆冰雪"相呼应,现显出了不畏谗言所动的铮铮铁骨。

八百里洞庭的美有多丰富?让诗词告诉你


下片的"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实属神来之笔,一改上片洞庭澄澈幽美之姿,将一派广阔天地当作诗人的殿堂,山川万物引为座上贵客,淘淘江水为酒,北斗七星为杯,用大开大合的奇幻想象将本词推上高潮,同时也塑造了诗人宏伟放达的形象。

本词借洞庭中秋夜景来抒情,景因诗人的情而更增灵秀,情因洞庭的景而更显豪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