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錯過最佳的讀書年紀,就該不讀書了嗎?每個人都應該說:絕不

早已錯過最佳的讀書年紀,就該不讀書了嗎?

也許是不服老,也許是不甘就此潦倒,腦海總是反覆迴盪自己的吶喊:“絕不!”

早已錯過最佳的讀書年紀,就該不讀書了嗎?每個人都應該說:絕不

書是一輩子的精神食糧,雖然每天醒來就是現實生活,各種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但不是放棄讀書的理由。

美國文學家、科學家和革命家富蘭克林,幼時家境貧寒不得不在印刷局裡做小工,為他未來成就一番事業的基礎就是在這期間抽空讀書積累的。不必遠說,孫中山先生為了革命奔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這算很忙了吧!但他哪怕有一盞茶的功夫,都會拿出書籍翻上一兩頁。從他日後所著的《建國方略》和《孫文學說》,就可以看出孫中山思想中對“知”的重視,沒有知識埋頭做革命是做不出成績的,也很容易迷失方向。

所以,能否堅持讀書,關鍵不在於是否有時間,而在於有沒有下定決心。

其實,當生活幫你下定決心,就更加緊迫了。

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就拿智聯招聘的需求變化就可以看出,技能要求變的越來越多,知識停留在數年前的自己面對當今的需求,且不論第一輪筆試就會被刷下來,第二輪的面試一問三不知,那不更大失顏面嗎?所以不讀書,必然落後。不必再為自己找藉口,努力讀書充實自己成了當務之急。

早已錯過最佳的讀書年紀,就該不讀書了嗎?每個人都應該說:絕不

讀書是沒錯,但讀書也需要慎重。

首先,書是讀不盡的,有時候就讀進也是無用,因為許多書沒有一讀的價值。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每讀一本書都要慎之又慎。因此在選擇書籍的時候,總會結合書籍作者和序言,並按照“共振讀書法”將書籍的內容大致速度一遍。一趟下來,書中內容瞭然於胸,有沒有用自然一清二楚,此時選擇讀下去還是放棄對於時間來說,都算不上浪費。

學而不思則罔。

讀過貓叔所著的《一年頂十年》一定會知道貓叔反覆強調的一個方法:每天都要在固定的時間自我反省,反思每天讀書學到的知識,自己做的事情是否合乎邏輯等等。通過反省覺悟每天的得失,往往一次反省只需要幾分鐘,但能比重讀一本書的效果都大。

這個方法,是不是很熟悉?其實就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不是聖人,也不是古人,每天三次自我反省,相信很多人做不到,就算貓叔本人也坦言只能做好一次自省。但每天一次自省也給自己帶來足夠的價值。

不得不承認,我的自律性還是很差的,從接觸自媒體寫作開始,一天一篇勉勉強強完成,但不久就變成了一週一篇。質量不多說,雖然並不出彩,但也是盡心盡力去寫,哪怕閱讀量寥寥無幾。

早已錯過最佳的讀書年紀,就該不讀書了嗎?每個人都應該說:絕不

為了自己的進步,還是決心立下兩則讀書原則。

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讀上兩遍,第一遍速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需慢讀,最好保持一種批判的態度去衡量書中內容。

第二,讀過一本書,做好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自己的感悟想法。

每個人的天資不一樣,自己的水平貴在自知。自己的能力不足就要在今後的日子裡,用自己的勤奮填補。在讀完《高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後,就暗自下定計劃:

1.堅持讀書,一週閱讀1到2本書。

2.讀書之餘,做好讀書筆記,結合生活寫出自己的感悟。

3.珍惜碎片時間並利用起來,哪怕讀上一篇新聞,也是有收穫的。

4.每日自省一次。

5.不需要制定書單計劃等等,將讀書培養成興趣即可。

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難事,貴在堅持。

也許是自律性不強的原因,特別恐懼自己放棄這項計劃。選擇加入了讀書會,分享讀書的同時,也督促自己向其他人學習,畢竟這麼多人都堅持下來了,自己有什麼理由放棄!

學到的知識,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希望自己的經歷對大家有所幫助,行動起來,制定計劃並堅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