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只要不隨意指責,多換位思考就很難產生衝突,認同嗎?

記錄魔都的幸福生活


生活換位思考,珍惜才配擁有。

三個和尚挑水喝,最上面那個和尚看似最辛苦,實則最輕鬆。這張圖告訴我們:生活本來不容易 ,當你覺得容易的時候,肯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擔屬於你的那份不容易,生活經常換位思考,珍惜才配擁有。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相互的。倘若你冷若冰霜,別人又如何笑容可掬?倘若你錙銖必較,別人又如何寬厚相待?不懂得珍惜的人,失去的不僅僅是一份情意,還有人生路上的互相幫扶,還有做人的準則和品味。

大海因為珍惜奔向它的每一條小溪,所以浩瀚無垠;春天因為珍惜為它綻放的每一朵花兒,所以奼紫嫣紅;高山因為珍惜為它奠基的每一塊岩石,所以巍峨高聳。

我們也唯有珍惜每一份情誼,每一份擁有,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豐盈富足,寬闊順暢。

人與人相識於緣,相交於情,相惜於品,相敬於德。做人,心越寬闊,路越寬廣;心越真誠,情越醇厚。懂得珍惜,才能擁有更多。

漫漫人生路,珍惜前行路上的每一份情誼。生活換位思考,珍惜才配擁有,在乎才會長久。

思維換位思考,理解才知感恩

有個人請一個瞎子朋友吃飯,吃得很晚。瞎子說,很晚了我要回去了。

主人就給他點了一個燈籠,他就很生氣地說:“我本來就看不見,你還給我一個燈籠,這不是嘲笑我嗎?”

主人說:“因為我擔心你才給你點個燈籠。你看不見,別人可以看得見,這樣你走在黑夜裡就不會有人撞到你了。”

同樣的道理。每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實就會有不同的見解。見解不同,結果自然也會不一樣。

嘗試著理解別人的想法。

試著換位思考,多替別人著想。理解別人的無奈,感恩自己的幸運,可能你才會覺得豁然開朗。

換個思路,換種活法,或許會有不一樣的劇情。

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如意、不順心的事常有,生老命死更是自然的規律。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不妨調整自己的心態,換個角度去想。

思維換位思考,理解才知感恩。





熙遠東方詩協總會理事


認可度合乎情理,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和理解,才是唯一生活愉快標準,世界上沒有完美事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隨意指責,不隨心所欲,一切安好,換位思考,達到思想境界的彼方!


可心88862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題主所說,我非常認同,如果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麼人與人之間會減少很多衝突,會有更多的和諧。

下面我要說的是我家小區的鄰居,婆婆、兒媳和兒子之間的相處。先說婆婆是古稀之年了,家裡的傳統觀念就是重男輕女,對兒子百依百順,什麼都是對的,做什麼也都特別傾向兒子,兒子婚後多年才有了孩子,婆婆便去兒子家幫助帶孩子,因為之前那些年老人和兒子都是單獨住,而且不在同一個城市,所以,一直相安無事,也可能是這些年不在一起缺少磨合,婆婆認為兒子在家吃的穿的都不如媳婦,而且家裡的事情還都是兒子在做,心裡一直不高興,難免在飯桌上或者其他事情上都表現出來,這樣一來時間長了,兒媳婦自然也感覺到,認為婆婆很多事兒。

分析:如果這件事是女方家長看,那是件多麼高興的事情,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愛多一點兒,在家裡被關心被重視,吃的穿的隨便,而且還不用操心家裡瑣事。

兒媳婦呢,因為之前兩個人在一起習慣了,突然多了個孩子,就手忙腳亂的,然後又來了個護著兒子的婆婆,每天忙碌當中,心裡還時常的不高興,短時間可以忍一忍,可是這孩子一看就是三年,在這當中終於忍不住,爆發了幾次,我作為旁觀者感覺到婆婆處處護著兒子,是不對,但也明顯感覺到兒媳婦是個特別愛挑理的人,有些事並不是她所說那樣,而且對老人多少還是要心存善念與尊重,也許和她從小就沒了母親有關,以至於不知道怎麼對待老人,與老人怎麼溝通。

分析:兒媳婦沒能站在一個正確的角度,去考慮家庭問題,很多時候,家裡是需要有個人調劑的。

總結一下:如果雙方都能站在對方角度去考慮,其實,家裡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無非都是日常瑣事,多換位,不指責,或者開誠佈公的談一談,把話說開,就會少了很多矛盾,也不會起衝突,正因為二人遇事都指責對方,所以,矛盾越來越激化,以至於婆婆都去世了,兒媳婦還在耿耿於懷曾經的那些過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