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悲伏屍遍地,喜時勢造英雄

1910年的東三省風雨飄搖,民不聊生,是的,民,不聊生,上層階級依然活得很好,中國第一個電影院、第一個交響樂團,都誕生於哈爾濱,百姓們苟且偷生,而統治層階級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他們每隔半個月就能看一場新進口的西洋電影。

​人類強行的把同類分成了三六九等,可是在大自然面前,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所以你會看到北洋首席醫學教授法國人邁斯尼與普通人死於同一場瘟疫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

1909年,老字號瑞蚨祥家開始賣皮貨了,當時貂毛少,因此,有人發明了一種工藝,只要適當加工旱獺(土撥鼠)皮毛,成色堪比貂皮。一時間,旱獺皮成為新寵,達官顯貴獨愛它,時尚人士人覺得旱獺大衣既禦寒,又時髦。

清王朝最後的冬季異常寒冷,中俄有錢人的衣櫃裡都缺一件旱獺大衣,需求帶動供給,今年每張旱獺皮的售價比1907年上漲6倍多。巨大的利潤吸引了很多商人招募工人捕殺旱獺,這一年趕上山東、直隸兩省接連遭災。關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北上闖關東,加入了獵旱獺隊伍。

工人們毫無捕獵經驗,不但捕捉病旱獺還食其肉,當地人都知道吃它會得瘟疫,他們不但不吃患病旱獺,有經驗的獵人還知道患病的旱獺行動遲緩,耳目不靈,並且不怕獵人和獵犬,別的旱獺也不敢與之接近,因此一旦發現此類旱獺往往避而遠之,時刻保持警惕,所以當地人很少被感染,儘管皮貨商人瞭解其中的危害,但是利益矇蔽了他們的雙眼。

唉!假冒偽劣商品害死人吶!

當地人口中的瘟疫就是鼠疫,曾有過 3 次大流行。

第一次是在公元6世紀,從非洲傳到歐洲,拜占庭帝國因此死了三分之一的人,然後又傳到了亞洲,大約有1億人因鼠疫而死。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始於公元14世紀,直到公元17世紀才結束,在300年的時間裡,造成了1億以上的人員死亡。僅歐洲1346年到1353年,就死了2500萬人,一共死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史稱黑死病,因為患者身上出現很多黑斑。

第三次大流行起於公元19世紀末,1950年發現抗生素後才真正的結束,1850年清軍去雲南作戰,把鼠疫帶到了雲南,造成200萬人死亡,鼠疫路過廣東,1894年的時候來到了殖民地香港 ,防疫部向國際求援,那時候細菌學剛誕生 ,很多科學家跑到香港一探究竟,其中就有日本一流的免疫學家、 細菌學家北里柴三郎,還有一位名氣不大的法國人耶爾森。

經過一番研究,耶爾森率先發現了這個危害人類幾個世紀的病菌——耶爾森氏菌,它的傳播途徑是老鼠→跳槽→人。

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香港的疫情得到了控制。可是,這並沒有結束。它去了趟印度,帶走了1000多萬人的生命,又一番奔波來到了東三省。

這次的鼠疫是怎樣開始的呢?主要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在官方的各種文件中 , 關於瘟疫起始之日基本上是以臚濱府的報告為準):根據臚濱府知府張壽增報告 , 在距滿洲里 130 裡的俄境大烏拉站(Dawoolya)有一箇中國把頭叫張萬壽, 向來靠招工為業 。 1910年 10 月初的一天, 他所管理的工棚內突然有人暴斃 。 俄國人知道後判斷是瘟疫發生, 為斷絕疫根, 就驅逐工人、焚燒工棚及所居住工人的衣物 。 10 月 19 日 , 有兩個被驅逐的木工來到滿洲里站 , 寓居於鐵路界內二道街張姓木鋪內 , 10 月 25 日疫發相繼死亡 , 同院的田傢伙房住客金老耀 、郭連印也遭傳染於同日身死, 瘟疫自 此開始在滿洲里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種(著名的防疫專家及鼠疫研究專家伍連德,採用的是全紹清的說法):全紹清的報告。 他不但參與了防疫 , 還到滿洲里實地調查鼠疫初起時的情況 。 在調查中 , 他廣泛接觸到了當地的中國居民、 鼠疫患者、 獵獺人、大烏拉站的中國把頭本人以及俄國的防疫人員 。 根據全紹清的報告: 大烏拉站距邊境線 6 英里左右 , 據中國把頭張萬順稱, 9 月 16 日 他工棚內的六七個木工突然吐血而死。 瘟疫在滿洲里被發現之前 , 早已在大烏拉出現, 被大烏拉的木工及獵獺者感染並帶到了滿洲里 。 另外 , 也有滿洲里本地的居民告訴全紹清 , 10 月 10 日 , 有兩個寓居此處的木工吐血身亡 , 而這兩人正是來自大烏拉張萬順的工棚 。 隨後 , 與這兩個木工住處毗鄰的吳奎良的小旅館住的 20 多個苦力中突然也有 9 個人發病吐血, 其中一個被送到俄國開辦的鐵路醫院內 , 診斷後發現患的是肺鼠疫。 當天晚上 , 吳奎良的旅館內即有兩人死亡 , 其餘的人驚慌逃走, 分散到市鎮各處 , 瘟疫自此傳播開來。

第三種: 哈爾濱出版的《遠東報》在 1910 年 11 月 5 日 的一份的報道稱 , 東清鐵路總醫士查明瘟疫之起源, 起初在俄羅斯境內的斯列勤斯克及黑河一帶 , 後來傳至阿穆爾及尼闊里斯克 。 10 月初間由輪船將患病者從尼闊里斯克帶至伯力 , 漸達於海參崴。 這一說法 , 目前未發現其他材料佐證。

1910年12月初,哈爾濱徹底淪陷,每日死亡人數達到100多人。東三省總督錫良向朝廷呈遞的奏摺裡,稱東北疫情:“如水洩地,似火燎原”。

1911年1月初,長春淪陷。1911年1月中期,瀋陽淪陷。僅僅20多天,鼠疫就傳遍了整個東三省,平均每月死亡一萬人,很多家庭都是舉家暴斃,直接被病菌滅門。更可怕的是,當時的東北是全中國的工業中心,建立了全中國最發達的鐵路網絡,疫情可以沿交通線迅速蔓延。

災情震驚朝野,剛登基的溥儀只有4歲,掌握實權的攝政王載灃與隆裕太后一番商議,決定把此重任派給外務部右丞施肇基處理。因為情勢複雜未交給民政部,此次的國難不僅僅是防疫問題,還涉及到警務權、行政管理權,當時日俄均以防疫為由,準備搶奪東北控制權,而且施肇基是吉林人,對東三省比較瞭解。

施肇基找到了時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都督伍連德,他是第一個進劍橋讀書的華人,24 歲之前就得了五個學位,分別是醫學學士、文學學士、外科學碩士、文學碩士、醫學博士,難怪叫“五連得”。

1910年12月22日他帶著助手林家瑞前往東北,兩人於平安夜到達哈爾濱。

當時的各種報紙,在記錄這場大瘟疫時,都稱之為“百斯篤”(即鼠疫的日語音譯)。但從科學角度來講,當時伍連德還不能確定它是不是就是“百斯篤”。

自從1894年發現鼠疫桿菌後,醫學界普遍認為鼠疫桿菌是由跳蚤咬了染病老鼠後,又咬了人才得以傳播。可是,此時正值隆冬,哪有那麼多跳蚤呢?

襲擊東北的瘟疫到底是不是鼠疫呢?作為一名嚴謹的科學工作者,伍連德決定還是通過化驗來判斷。

他需要解剖實體才能得到結果,可是解剖屍體不但面臨世俗的指責,而且違反法律。

1910年12月27日,傅家甸一名與當地人通婚的日本女人疫死,伍連德決定偷偷的解剖屍體,找出真正的病因。

經過化驗,伍連德在死者的血樣中發現了鼠疫桿菌。可以確定,流行於傅家甸的瘟疫正是鼠疫。但這次的鼠疫是通過飛沫傳播的,與之前公認的傳播方式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鼠疫分為三種類型,1894年發現的是腺鼠疫,傳播途徑是老鼠→跳槽→人,未經治療死亡率為百分之五十以上,敗血型鼠疫和肺鼠疫未經治療必死,這次發現的是肺鼠疫,可通過飛沫傳播。鼠疫是甲類傳染病,也稱為一號病,二號病是霍亂,死亡率百分之五左右,還有三號病天花,死亡率是百分之三十,此病已被消滅,故從甲類傳染病中除名

伍連德的觀點顛覆了傳統醫學的常識,他與北洋首席醫學教授法國人邁斯尼,產生了重大分歧,伍連德認為哈爾濱冬季並沒有老鼠大量活動,而且日本人的實驗並未發現鼠疫桿菌,這次鼠疫是一種新的類型,以呼吸道傳染為特徵,因此隔離是控制鼠疫的重要措施。而邁斯尼覺得滅鼠才是撲滅鼠疫的唯一方法。

關鍵時刻,施肇基給了伍連德最大的信任和支持,邁斯尼被免職。伍連德開始著手開展防疫工作。但此時每天的死亡人數已經攀升至50餘人,由於人手有限,傅家甸的隔離工作根本無法進行。日俄方面也不理會伍連德聯合防疫的請求,依舊使用傳統方法進行治療。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傳來了一個既是好消息又是壞消息的消息——邁斯尼死於瘟疫。

邁斯尼被解除職務後,負氣來到俄國鐵路醫院。在沒做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給鼠疫病人做檢查,三天後便感染鼠疫不治身亡了。

有位偉大的哲學家曾經說過:“no zuo no die.不作就不會死。”

一位治療鼠疫的專家竟然死於鼠疫!這個消息在哈爾濱各界中引起很大震動。此後,人們對伍連德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紛紛響應他的要求。

病人送往鼠疫醫院,接觸者被隔離,所有人佩戴加厚的口罩(後來被稱為“伍連德口罩”),調動軍隊封城,切斷交通。

令人奇怪的是,隔離、消毒、阻斷交通……能做的事情都做了,疫情卻越來越嚴重。

1911年1月的某一天,伍連德發現傅家甸墳場有很多死屍,鼠疫桿菌可以在這些屍身上存活很久,這簡直就是一個儲藏鼠疫桿菌的大冰櫃。

這些屍體必須儘快掩埋,可是哈爾濱的冬天,氣溫至少在攝氏零下二三十度。土地奇硬無比,只能等到春天大地解凍時才能挖坑埋屍。可這樣一來,疫情會愈演愈烈。

怎麼辦?現在只有兩種辦法可以阻斷鼠疫通過屍體傳播,一個是深埋,另一個便是“焚屍!”這個念頭在伍連德腦海中閃過,連他自己也不由一顫,這嚴重違背了中華傳統的“入土為安”的風俗。

思來想去,他決定上書朝廷,過了三天,他們才收到外務部發來的電報:准許伍醫生之請,可依計劃進行。

大火燒了3天。第二天日死亡人數就從183人降到168人

1911年3月1日,傅家甸的死亡人數為零。隨後,長春、奉天、鐵嶺……東北各個大城市紛紛傳來捷報。死於鼠疫者:零。

僅用67天,就扼殺了導致6萬餘人喪生的肺鼠疫,這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伍連德在英文自傳《鼠疫鬥士》裡,這樣說:“我曾經把我的人生最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古老的中國,從滿清到民國,到國民黨的統治失敗,那一切在許多人的腦海中仍舊記憶猶新。中國是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偉大文明古國,歷經世代興衰,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中國更加繁榮昌盛。”

我也衷心的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們會打敗肺炎,我們會是勝利者。


那個時代:悲伏屍遍地,喜時勢造英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