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去了超市


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去了超市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將近3個月了,一直都在網上訂菜。疫情發生前家附近忽然有了個盒馬小站,於是期間大多數的生活需求,都靠小站送貨了,近來小站突然停止服務,說是要升級,正在為實體店選址,一時間有點不捨,沒想到一起走過的艱苦日子的兄弟,一下子就停了。

就連家附近的全家便利店,也幾乎有兩個月沒去幫襯過了。猶記得清明假期前去了一次,進去之後,有點想落淚的恍如隔世感,天啊,竟然那麼久沒有光顧樓下的小店,這可是以前經常來買零食或者解決下午茶的小店啊!

那次給孩子買了一個奧特曼陀螺,還吃了久違的雪糕,雖然後來我們都有點拉肚子,可能太久沒有吃涼的東西了,但還是覺得那天帶回一袋子的零食很幸福。

今天據說廣州的疫情又有所變化,去到外地一些省份出差的人如果是白雲、越秀區的,可能會被隔離。畢竟近兩週內,離家方圓幾公里內,又發生了數宗確診個案,所以,在早餐吃完了塗麵包的煉奶之後,要不要去超市買回來,成了心裡一直在糾結的問題。

眼看五一假期都要來了,這還不能出門買一趟東西,也太憋屈了。小小几樣要讓別人送來還挺麻煩,得算運費。終於把心一橫,出門吧。

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去了超市


幾月不見,首先是停車場的入口改了,進場時量體溫那位哥哥卻感覺不甚負責,甚至連“滴”一聲都沒聽到,似乎只是做了個動作,就快速放行了。幸好進超市門前還是會量一次體溫的。商場藥店裡的一次性口罩2.5元一個,有點貴,沒買。發現上週通過到家在這超市裡買的88元500-600克的龍躉,手感也就一斤多一點,超市裡竟然賣的是48元一斤,這不來不知道,來了還是便宜啊!

九毛九、多樂之日還有越南餐廳都沒開,以前挺喜歡幫襯的多樂之日麵包店還貼出了退儲值卡的電話。確實不易啊,連鎖的商家都尚且如此了。昨天聽說漢堡王新西蘭總店破產,今天還去幫襯了一個烤菠蘿套餐外賣帶走。總覺得一別數月,再出來,已經換了天地。雖然還是熟悉的商場和超市,但心態變了,總是怕不知道會不會哪裡有病毒,這摸那摸的都覺得好沒安全感,畢竟春節期間這商場上的住宅也是有過確診病例的,昨天又看到打個噴嚏就能傳染整個超市過道的網上視頻,因此,還特意帶了個N95口罩來防護。

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去了超市


所以一切都進行得很匆匆,買好計劃中的幾樣東西,也不細挑久留,青菜、掛鉤、零食、酸奶、水果,到了結賬區就匆匆結賬了。之前還到每次來這逛都得去走走的無印良品看了一下,完全沒有什麼買衣服的興致,總覺得如今宅家時間久了就幾乎不用買衣服似的,優衣庫更是連門都沒進。莫名其妙地被有刻度的玻璃量杯吸引,130好貴,有刻度的不鏽鋼碗也要60,最後還是挑了茶包茉莉花茶和零食就匆匆離開了。

臨走的時候在無人交費機上交停車費,沒查到車牌號,又在公號上嘗試交費,交了半天又沒交成!於是很不情願地從負三層跑回一層諮詢服務檯,才知道要到了閘機上刷微信,今天公號支付不了。折騰了半天,終於能出場了,在經過那一道又一道的旋轉車道終於駛上地面看到中午的陽光的時候,我知道,自己的心態,確實不同了。期間用了兩次酒精搓手液洗手,但也無法確保沒有把任何微生物帶進車廂。

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去了超市


近來紛紛有消息傳來,說社交隔離有可能持續到2022年,也有醫生表達觀點,人們有可能要學習適應長時間的宅家生活,改變以往的活動模式。在這些帶點悲情的預告提醒中,很希望,能找到一點還能給大家以希望的力量。這確實是一場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疫情,在宅家的日子裡,我們有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處、下廚、整理家居衛生,也學會了處處謹慎小心,注意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在外出的時候,變得更緊張小心、更容易擔憂看不見的病毒。我們或者未來更難長途旅行、容易變胖、生活變得更簡單,但無論如何,都不希望就此被病毒的陰影籠罩,變成一個邁不開步的人。

商業確實變得不景氣,像我這樣曾經那麼愛逛街的人,現在都習慣了不外食、不逛街的生活。所以,轉型變得更為重要。每個人都需要調整自己,去適應不確定的未來。


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去了超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