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的十年

黃金時代的日本強到可以買下半個美國,1995年日本的GDP佔到美國的70%,被美國呼為狼來了。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曾經的世界經濟第二強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買遍全球的日本,被美國人驚呼為狼來了的日本,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戛然而止,大日本夢轟然破碎,經濟發展停滯20年,目前的GDP以美元計價還沒有達到1995年的規模(17年日本GDP在4.3萬億美元左右,1995年日本GDP為5.4萬億美元),股市直到現在也沒有恢復到20年前的壯舉,黃金時代的日本究竟是個什麼景象,這到底都發生了什麼?

日本失去的十年

在日本的黃金年代,日本文化風靡全球,動漫有《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多啦A夢》紅遍全亞州,《龍珠》更是火遍歐美和中華。軟文化榻榻米,茶道,柔術,空手道,壽司傳播於全世界。日本的發明在那段時間就像噴泉一樣湧出,光導纖維,三孔插頭、電飯煲、數碼相機、液晶電視、軟盤、卡拉OK、內存盤等等數之不盡。食品方面有味精,方便麵,速溶咖啡等等都是日本人的發明。日本的東芝、索尼和豐田名震全球,製造業從液晶電視到新幹線,數不勝數,諾貝爾獎發明專利世界第二,人均GDP遠超美國。日本當時被評為亞洲最環保,最宜居的國家。

日本失去的十年

黃金時代的日本(20世紀80年代是日本的黃金時代),製造業無敵於天下。在世界工業品的輸出總額中,日本從1960年的6%上升至1980年的14%;1985年,日本佔17.9%,聯邦德國佔17.1%,美國佔15.3%,同年,日本貿易順差達492億美元,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品輸出國。日本GDP在1995年佔到美國GDP的70%(該年日本GDP為54000億美元,同期美國為76000億美元),而中國直到2017年也沒有達到這個比重。

1995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49家是日本的,日本只比美國少了兩家。不過,日本上榜企業的收入佔500強總收入的比例達到了37%,名列第一。美國的比例為29%,列第二位(2018年日本企業只有52家上榜,美國和中國分別有126家,120家上榜)。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經指數在1989年12月29日創出歷史最高點38915點,市值比重佔到全球的28%左右。那是一個全民狂歡的時代,那個是滿地黃金的時代。從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時間,日本城市地價增長了200%。有一種神話是:東京房價不會下跌,有一種信念是:政府永遠會支持房地產。

那時候日本人錢多的簡直不知道如何花是好,經常有人從最南邊福岡搭飛機飛到北海道,就專門為了吃一碗名店的拉麵,然後返程。街頭挎著LV的女中學生隨處可見,日本以37萬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約相當於中國的二十五分之一),撐起了奢侈品消耗第一大國的稱謂。

日本失去的十年

經濟實力的大肆膨脹,日本人開始把目光投向了美國,在美國開啟了大肆的買買買模式。三菱以13.4億美元收購美國國家地標洛克菲勒中心,索尼公司以34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美國娛樂業巨頭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日本生命保險兼併了美國謝松裡曼兄弟公司,東京銀行收購了美國聯合銀行。此外,日本企業在美國洛杉磯、紐約、夏威夷等中心城市大量進行房地產投資,日本人掌握了洛杉磯鬧市區將近一半的房地產,買下了夏威夷2/3的商業資產,促使當地的房地產價格大幅飆升。

1980年至1988年日本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增長了10倍以上,到80年代末,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日本確實有驕傲的資本,美國也有了恐懼日本的理由,美國國內鼓吹起了日本威脅論,被美國輿論驚呼這是經濟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國正在成為日本的第四十一個縣‘’等。1987年《日美逆轉》,《日本人的陰謀》,《日元!日本的新金融帝國及其對美國的威脅》等榮登美國暢銷書行列。

日本失去的十年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為了縮小美日之間貿易逆差,提振美國製造業,由美國牽頭,聯邦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美國五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於1985年9月在紐約廣場飯店召開會議,決定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將非美元通貨對美元的匯率上調10%-20%,以解決美國鉅額的貿易逆差問題。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廣場協議”。由此美國人為日本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廣場協議簽訂後,五國政府紛紛對外匯市場進行了干預,開始拋售美元,日元一路飆升。廣場協議前,日本的出口佔比較高,但是伴隨著日元升值,出口在1985年開始對經濟負面拖累。好在當時經濟景氣度高,信貸很寬鬆,股市又好,導致民間投資活躍起來。日元升值的財富效應使得日本國民感到自己的錢包鼓了,收入增加了,投機情緒日盛。日元的升值也導致日本旅遊業催生,大量的日本人去海外購物,也買入進口商品,美國商品和西洋文化在這個階段開始在日本流行起來。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表現可以用財大氣粗來形容,過度膨脹的雄心讓日本人甚至上演過主動多付已談好的價錢購買大樓,只為打破單棟樓售價記錄這類令人匪夷所思的鬧劇。日本在世界各地購置產業,掀起購買熱,是泡沫經濟在國外的表現。但是到了1990年開始,經濟增速全面回落。特別是一些出口企業,因為日元升值,出口不利,只能寄希望在投資上彌補公司的業績下滑。這些企業選擇在海外低成本借錢,然後資金流入股市,股票上漲後帶來了獲利,以此循環往復。

股市和樓市的泡沫越吹越大,日本人還迷醉於其中,美國在有美元霸權的情況下尚且能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況且只是經濟上有優勢的日本?狂歡之後,一地雞毛,股樓二市崩盤,股債雙殺,一路狂跌。20年過後,直到現在日經指數也只在20000點左右徘徊,只有當初峰值的五分之二左右。曾作為日本製造代表的索尼、東芝、夏普、松下等知名企業近年來也先後陷入虧損泥潭。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了10年,低落了20年,而失意了近30年,30年前的日本底氣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人民對於金錢,物質生活的慾望,一點不比任何一個新興市場差,卻已成昨日黃花,令人唏噓不已。雄關漫漫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唯有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也唯有求真務實方是正途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