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區位戰略價值
孟中印緬四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物產豐富、資源富集、具有龐大的市場空間和較強的經濟互補性。同時,從地理位置上看,四國又連接亞洲各區域、次區域的重要樞紐和節點,將中國、東南亞、南亞三大新興市場緊密聯繫在一起,區域間合作的不斷加強,對加快次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增強各國的經濟實力,促進地區社會民族發展、維護地區安全局勢、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具有重大意義。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倡議於2013年5月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問印度期間正式提出,其前身是中印學者在1999年發起的"中印緬孟地區經濟合作論壇",得到了印度、孟加拉國、緬甸三國的積極響應。在官方發佈的區位定位來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將從中國昆明出發,向東到達印度加爾各答,向西覆蓋包括緬甸曼德勒、孟加拉的達卡和吉大港,整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總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28億,有豐富的資源能源,國家間經濟互補性強,區域發展潛力巨大。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是連接亞洲各次區域的重要樞紐,向北直達東北亞、向東與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相連、向西與中巴經濟走廊相同,區域內部擁有廣袤經濟腹地和良好的港口設施。
目前,對於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線路走向尚未形成統一的意見,根據"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研究"課題組的研究,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地理區域範圍是以交通幹線或綜合運輸通道為發展主軸,以昆明、曼德勒、達卡、加爾各答等四個城市為主要節點,連接中國雲南省及西南地區、緬甸、孟加拉國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及東部和東北部地區,提出"三橫五縱"8條運輸通道、33個運輸樞紐的規劃方案。其中"三橫"是從加爾各答出發,沿海、沿邊、沿河分別連接緬甸土瓦、泰國湄索、中國騰衝三個口岸的橫向通道;"五縱"就是從昆明出發,分別從打洛、清水河、瑞麗、弄島、猴橋五個口岸與"三橫"銜接,連接到加爾各答的縱向通道,同時提出重點建設昆明—瑞麗—木姐—曼德勒—德穆—莫雷—因帕爾—錫爾傑爾—錫爾赫特—達卡—加爾各答運輸通道線路。[footnoteRef:1] [1: 殷永林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線路研究《雲南社會科學\》2016年第1期]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提出與孟中印緬四國長期以來持續推進的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緊密相關,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有利於促進建立相互開放的經濟體制,實現四國市場的有效連接和互動,提高區域合作水平;有利於集中統一優勢,吸引全球資金和技術等開發區域資源,創造投資和消費需求,實現共同發展;有利於改善落後的交通運輸條件,降低物流成本,改善貿易環境,促進經貿和人員往來;有利於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有序調整四國產業分工;有利於推動沿線國家資金的互動、資源的互補和產業的融合,打造若干區域經濟增長極,帶動周邊區域增長。
隨著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深入以及與其他區域戰略的有力銜接,尤其是中印兩國合作的深入,將增強該區域的整體競爭能力,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符合沿線各國長期發展的共同利益。
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發展現狀與挑戰
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學術界就提出了孟中印緬地區進行區域經濟合作的倡議。2013年12月,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聯合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昆明召開,正式建立了由四國政府共同推進的合作機制,對加強經貿合作、基建投資、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合作的重要性達成共識。
隨著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不斷深入人心,中國與孟印緬三國的貿易關係不斷髮展,雙邊貿易額不斷提升。中孟兩國雙邊貿易額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從2012年的8.4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151.6億美元。兩國貿易結構互補性較好,比較優勢明顯。中國對孟加拉國出口產品主要以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為主,比如紡織品、機械設備、化學藥品、化肥、種子和日用消費品等,孟加拉國則基於其富集的自然資源稟賦擴大對華出口,比如天然黃麻及製品、生皮及皮革、蝦、冷凍食品、PVC材料等。
圖 2012-2016年中國-孟加拉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萬美元)
中印兩國雙邊貿易雖經歷了小幅震盪,但整體仍然保持增長態勢。基本穩定在700億美元上下,中印兩國都是製造業大國,目前在兩國雙邊貿易中國基本保持順差。從貿易結構來看,中國對印度出口的絕大多數是工業製品,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佔到一半左右,資本密集型產品佔到1/3左右,初級產品佔比不到3%,主要有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有機化學品、鋼鐵、肥料等,而中國從印度進口產品結構分佈日趨合理,其中資本密集型產品接近一半,勞動密集型產品佔到1/5,初級產品的進口比重在1/3左右。礦砂、礦渣及礦灰,棉花,銅及其製品;珠寶、貴金屬及製品、仿首飾、硬幣等進口額都比較大。
圖 2012-2016年中國-印度進出口貿易總額(萬美元)
中緬雙邊貿易近年來有所波動。受2014年中國從緬甸進口額高達156億美元的拉動,當年雙邊貿易總額接近250億美元的峰值,隨後整體處於回落階段。從貿易產品結構上看,中國對緬甸的出口產品分佈較分散,初級產品不到10%,資本密集型產品佔40%以上,勞動密集型產品佔比接近50%。中國從緬甸的進口則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初級產品,主要包括天然氣、礦產、水產品、農作物、寶石等,中緬兩國貿易有很強的互補性。
圖 2012-2016年中國-緬甸進出口貿易總額(萬美元)
孟中印緬四國很早就意識到的互聯互通的價值,但受制於多重因素,並無太大進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項目正式提出之後,沿線國家基礎建設項目開始加速:印度率先打造一條從中國昆明到印度加爾各答的首條快速公路,中間經過緬甸和孟加拉,曼德勒和達卡是重要的中間站;孟加拉國建議修建連接吉大港和昆明的鐵路及公路通道,得到了我國的積極響應。雲南省承建了從騰衝到印度雷多的中印國際大通道,全長600多公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初步形成以雲南昆明為起點向外延伸的五條主要國際通道,直達緬甸、印度並延伸至南亞和東南亞各主要國家。
儘管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近年來取得了積極的成績,在互聯互通和貿易往來方面都有顯著的進展,但由於地區及各國政治經濟形勢,經濟走廊的建設,在安全環境、陸路和河流運輸的互聯互通、貿易摩擦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挑戰。
首先,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尚缺乏穩定可靠的安全環境,中印兩國邊界糾紛成為最大的制約因素,2017年以來中印兩國邊境對峙事件不斷觸及兩國戰略合作的底線,引發印度境內個別反華勢力的抬頭,由於印度東北地區的叛亂因素和毒品走私問題依然嚴重,安全問題事關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全局。
第二、貿易摩擦嚴重製約多邊貿易規模的增長。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各國均為發展中國家,存在出口貿易結構相近、主要貿易伙伴相同的現象,對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市場都有很強的依賴性,因此中國與孟印緬三國間經常發生貿易摩擦,特別是中國對印度貿易長期保持順差,而且順差額不斷提高,已經引起印度國內極大不滿,解決貿易順差問題成為兩國爭議的焦點。而孟加拉和緬甸由於經濟發展落後,工業發展水平很低,為了保護國內產業,抑制外來競爭,也採取了諸多貿易保護政策,制約了貿易規模的擴大,抑制了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發揮,各方對更深入的經貿合作都保持觀望的態度。
第三、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配套,涉及鐵路、航空、海運的通道建設和運輸、網絡、通訊設施的系統調配等等非常龐大的工程,不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還需要有相應的技術支撐,從走廊沿線國家來看,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孟加拉和緬甸作為最不發達國家,無力承擔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巨大的經濟實力差距和施工能力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對接造成了影響,不穩定的政治安全環境也限制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資金支持的信心,成為制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最棘手的問題。
第四、政策銜接不暢成為制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雖然得到了各方的一致響應,但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點出發,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解讀,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變數很大,比如印方的"向東行動"倡議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就面臨著政策溝通、增進理解、謀求信任等多方面的問題,面對投資、貿易、金融、人才培養、法律適用性、合同執行等諸多細節層面的問題時,急需加大加強彼此聯繫與合作,儘快建立雙邊或多邊長效合作機制。
整體上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各國面臨著嚴重落後的總體狀況和域內發展階段差距較大的事實,全球化參與程度較低,參與經濟走廊建設的利益激勵不足和信任不足,地區發展模式不盡相同,基礎設施嚴重落後,國家間產業結構高度相似等問題都造成了拖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推進緩慢的現狀,各國需要不斷尋求階段性合作的重點、謀求局部性突破形成早期收穫,逐步突破經濟走廊建設的困境和難點,拓展合作空間,尋求共同增長。
(一)孟加拉國的經濟形勢、產業結構和營商環境
1、孟加拉國的主要經濟形勢
孟加拉國2016年GDP達2214.15億美元,GDP年增長率為7.11%,人均GDP年增長率為5.96%。孟總體而言經濟呈現活力,宏觀經濟環境良好,GDP增長強勁,投資反彈,低通脹壓力,利率下降,外匯儲備上升,財政赤字可控,債務狀況良好,股市上揚,私人投資增加,與此同時,僑匯收入、出口、農業等傳統優勢領域呈現疲弱態勢,財政收入和公共支出遜於目標,使得預算執行面臨更多挑戰。與此同時孟加拉國當前經濟面臨來自全球和國內諸多挑戰。國際方面,國際貿易下滑,復甦乏力,安全和難民問題持續;國內方面,恐怖活動呈現上升趨勢,對經濟中長期表現將產生深遠影響。
2、孟加拉國的優勢產業、貿易比較優勢與主要貿易伙伴
(1)優勢產業
國際市場佔有率(IMS)是指從某國貿易出口額佔世界貿易出口額的比重角度反映某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指標。從孟加拉過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指標來看,其優勢產品國際市場佔有率基本保持穩定。其優勢產品具體為黃麻及其他紡織用韌皮纖維;男士衣服,非針織;紡織面料;男性衣服,針織;女性衣服,非針織;女性衣服,針織;紡織製成品;皮革;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等。
(2)貿易比較優勢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通過進出口差額並排除通脹等宏觀波動的影響反映國際市場佔有率的指標,取值為-1到1之間。從近年來孟加拉國貿易整體來看,其貿易競爭力指數大於0.5的產品較為穩定,0到0.5之間的相對較少,小於0的產品居多,由2000年的125種增長到近年來的174種。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反映的是一個國家何種產業為優、何種產業為劣,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資源稟賦。簡單來說,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某國的產業出口比重與世界出口比重之比。就一般情況而言,RCA(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大於2.5則表示該國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一帶一路"國家產業競爭力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孟加拉國有25種RCA大於1的產品,小於1的有221種,表明孟加拉國僅有十分之一的產品產品種數具有相對較強的競爭力,包括男士衣服,非針織;紡織面料;男性衣服,針織;女性衣服,非針織;女性衣服,針織;紡織製成品;皮革;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等。
(3)主要貿易伙伴
孟加拉國主要貿易伙伴有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加拿大以及意大利等。據可查詢數據統計,美國是孟加拉過第一大出口目的國,2015年以來其出口比重分別是21.00%,出口額達5106780029美元;德國排在第二位,佔比15.55%,出口額3781864787美元;英國第三位,佔比9.49%,出口額2306383453美元。法國、西班牙、加拿大等國家也是孟加拉國重要的進口目的地國家。泰國、印度、中國是孟加拉國主要的進口來源地國家,近年來佔比分別為22.78%、11.23%、8.76%。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拉西亞等國家同樣也是孟加拉國重要的進口來源地國。
(4)中孟兩國貿易結構
2009年以來,兩國貿易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近年來,中孟兩國貿易額已有著百億以上增長,成績顯著,孟加拉國已成為我國在南亞地區第三大貿易伙伴。在雙邊貿易中,孟加拉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主要包括紡織品、化肥、化工、種子、機械設備和消費品;中國則從孟加拉國進口黃麻及其產品、原料和加工皮革以及蝦和冷凍食品等。據可查詢數據顯示,2015年中孟雙邊貿易額達到147億美元。總體而言,中孟雙方貿易結合度高、貿易互補性強,產業合作前景廣闊。
3、孟加拉國營商環境分析
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將營商環境系統化為一個包含10項內容的指標評估體系,具體包括一個國家開辦企業狀況、申請開工許可情況、獲得電力情況、產權登記情況、獲取信貸情況、投資者保護情況、稅款繳納情況、跨境貿易情況、執行合同情況以及解決破產情況10項指標。一方面反映監管過程的複雜程度和費用支出,另一方面反映法制保障程度。
從營商環境來看,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人人機會平等》顯示,孟加拉國在全球營商環境評級中排名為176位,跨境得分為40.84,在營商環境評估的10個指標裡面,孟加拉國在執行合同和產權登記業務方面的表現最差,位列全球第189位與185位,其產權轉移登記所需花費為7.0,程序8項,用時為244天,用地管控系統質量較差。獲取信貸業務方面表現也較弱,排在157位,其動產抵押法律指數與信用信息系統指數均存在弱勢,分別為5和0。其稅款繳納也不甚理想,處在151位,其公司每年納稅項為33,所需時間435小時,總稅率34.4%。國際貿易方面位居第173位,該指標反映的是基於海關進出口報關、通關程序的時間和成本。開辦企業情況排在122位;電力獲取情況排在138位;投資者保護情況較好,居70位,除股東權利保護指數為4以外,各項指數均保持在5以上。
(二)印度的經濟形勢、產業結構和營商環境
1、印度的主要經濟形勢
印度2016年GDP達2.26萬億美元,GDP年增長率為7.11%,人均GDP年增長率為5.88%。近年來,世界經濟在危機後蹣跚前行,新興經濟體整體增速放緩,總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而印度經濟在2013年後卻口漸走強,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印度經濟表現搶眼,主要得益於居民消費和服務業作為其發展的兩大內生動力維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速,莫迪政府的大刀闊斧式改革助推經濟加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行使印度成為最大受益國之一。2017年初有消息稱莫迪總理廢除了市面上86%的流通貨幣,而新貨幣又遲遲不能到位,這給印度經濟的方方面面造成了沉重打擊,2017年,無現金社會將在印度被強化。
2、印度的優勢產業、貿易比較優勢與主要貿易伙伴
(1)優勢產業
國際市場佔有率是指從某國貿易出口額佔世界貿易出口額的比重角度反映某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指標。從印度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指標來看,其國際市場佔有率處上升趨勢。據可查詢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國際市場佔有率第一位的產品為大米,佔比33.01%,較2000年的第三位上升兩個名次;攝影或電視薄膜顯示劑佔比22.99%,較2000年上升4名;調味料佔比23.66%,上升1名;近年來棉增長較快,佔比18.28%;此外,珍珠寶石、合成有機色料及天然染料、黃麻纖維、植物紡織纖維、紡織紗等均為印度國際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產品。
(2)貿易比較優勢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通過進出口差額並排除通脹等宏觀波動的影響反映國際市場佔有率的指標,取值為-1到1之間。從近年來印度貿易整體來看,其貿易競爭力指數在0以上的產品呈現出V字形模式,0以下的商品則相反。大於0.5和小於-0.5的商品則均呈現下降趨勢,說明競爭力強和弱的產品均呈現下降趨勢。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反映的是一個國家何種產業為優、何種產業為劣,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資源稟賦。簡單來說,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某國的產業出口比重與世界出口比重之比。就一般情況而言,RCA(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大於2.5則表示該國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一帶一路"國家產業競爭力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印度有92種RCA大於1的產品,小於1的則有168種之多。排在前列的產品有大米、攝影或電視薄膜顯示劑、調味料、棉、珍珠寶石等。
(3)主要貿易伙伴
印度主要貿易伙伴有美國、阿聯酋、中國、英國、新加坡、瑞士以及德國等。據可查詢數據統計,美國是印度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從2005年以來其出口比重分別是2005年的16.5%,出口額165.4億美元; 2015年的15.3%,出口額403.0億美元。其次是阿聯酋,在2010年達到第一位佔比39.4%,出口額99.5億美元。中國是印度主要的進口來源地國家,2005年進口總額101.7億美元,佔比7.2%;2010年進口總額412.5億美元,佔比11.8%;2015年進口總額619.3億美元,佔比15.9%,美國、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瑞士等國家同樣也是印度重要的進口來源地國家。
(4)中印兩國貿易結構
中國一直以來作為印度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與印度保持著持續穩步合作。近年來,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包括電信設備及零件、肥料製品、電腦設備等。中國作為印度的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印度主要向中國出口珍珠寶石、其他首飾、皮革等。從總體上來看,中印兩國貿易互補性強,印度對中國輸出的商品多為資源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產品,相反,中國對印度則以附加值較高的工業製成品為主。
3、印度營商環境分析
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將營商環境系統化為一個包含10項內容的指標評估體系,具體包括一個國家開辦企業狀況、申請開工許可情況、獲得電力情況、產權登記情況、獲取信貸情況、投資者保護情況、稅款繳納情況、跨境貿易情況、執行合同情況以及解決破產情況10項指標。一方面反映監管過程的複雜程度和費用支出,另一方面反映法制保障程度。
從營商環境來看,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人人機會平等》顯示,印度在全球營商環境評級中排名已經上升到第130位,跨境得分為55.27,在營商環境評估的10個指標裡面,印度在解決破產、產權登記方面的表現較差,位列第136位和138位,其產權轉移登記所需花費為7.7,程序為7項,用時為46.8天,用地管控系統質量相對較差。而在投資者保護、電力獲取、獲取信貸業務方面表現最好,排在13位、22位與44位,其動產抵押法律指數與信用信息系統指數分別為6和7。其稅款繳納也不甚理想,處在172位,其公司每年納稅項為25,所需時間241小時,總稅率60.6%。國際貿易方面位居第143位,該指標反映的是基於海關進出口報關、通關程序的時間和成本。開辦企業情況排在155位;執行合同業務居於136位,報告中顯示獲取電力情況、稅款繳納、國際貿易以及執行合同業務的改良會使印度商業變得更加便利與完善。
(三)緬甸的經濟形勢、產業結構和營商環境
1、緬甸的主要經濟形勢
隨著第一個民選政府的誕生,緬甸經濟呈現迅速發展態勢。緬甸2016年GDP達2674.30億美元,GDP年增長率為6.5%,人均GDP年增長率為5.53%。據《緬甸新光報》2016年12月30日報道,有經濟專家稱,2017年緬甸經濟將維持快速增長態勢,GDP增長率將恢復到較高水平,但同時也伴隨著下行風險。根據亞洲發展銀行發佈的《2016亞洲發展報告》,2016年亞洲地區整體經濟快速發展,緬甸經濟也強勁增長。經濟改革必然伴隨著一些挑戰,為此,緬甸需要修改和完善部分法律,社會各界要齊心協力,政府要制定正確的經濟政策。
2、緬甸的優勢產業、貿易比較優勢與主要貿易伙伴
(1)優勢產業
國際市場佔有率是指從某國貿易出口額佔世界貿易出口額的比重角度反映某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指標。從緬甸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指標來看,其國際市場佔有率普遍偏低。只有農產品、珍貴礦石、木材、天然氣等其國際市場佔有率保持在0.5%以上。紡織輕工產品2000年以來均未達到0.5以上,說明緬甸產期以來參與國際貿易的產品數量有限,結構較為單一。
(2)貿易比較優勢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通過進出口差額並排除通脹等宏觀波動的影響反映國際市場佔有率的指標,取值為-1到1之間。從近年來緬甸貿易整體來看,其自然資源類、木材、礦石燃料、大米等產品一直保持著較強的貿易競爭力。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反映的是一個國家何種產業為優、何種產業為劣,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資源稟賦。簡單來說,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某國的產業出口比重與世界出口比重之比。就一般情況而言,RCA(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大於2.5則表示該國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一帶一路"國家產業競爭力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緬甸由於長期受到戰火、政局的影響,且在長期西方經濟制裁影響下,截至2015年,其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沒有在1以上的產品。其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中較高的產品有原木或略呈方形(0.9815);蔬菜(0.9303);天然氣(0.9211);珍珠、寶石(0.9026)。
(3)主要貿易伙伴
緬甸主要貿易伙伴有泰國、印度、中國、日本以及新加坡等。據可查詢數據統計,泰國是緬甸第一大出口目的國, 從2000年以來其出口比重分別是2000年2.17億美元;2005年的14.92億美元;2010年31.77億美元;2015年的47.42億美元。其次是中國香港,在2010年排在第二位,出口額16.12億美元;2015年出口額17.22億美元。印度則較為穩定的處在第三位。中國是緬甸主要的進口來源地國家,近年來進口額達50億美元以上,2005年進口總額6.14億美元;2010年進口總額11.28億美元;2015年進口總額52.44億美元。新加坡、泰國、韓國以及日本等國家同樣也是緬甸重要的進口來源地國。
(4)中緬兩國貿易結構
中國與緬甸是傳統友好鄰邦,兩國經貿往來深厚而傳統,中國一直以來作為緬甸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一大出口市場與緬甸保持著持續穩步合作,是緬甸第一大貿易伙伴。近年來,緬甸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包括人造及紡織原料的梭織物;鋼筋;石油產品渣滓等等。中國作為緬甸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主要向中國出口原木或略成方形、珍珠寶石、天然橡膠等。從總體上來看,中緬兩國產業投資合作潛力巨大,隨著緬甸投資環境的改善,未來中國對緬甸農業、製造業、旅遊等產業投資潛力巨大,緬甸農作物以及橡膠等的出口也可以滿足中國大量的進口需求,中緬雙方積極合作,大力開拓,優勢互補,共創雙邊關係新格局。
3、緬甸營商環境分析
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將營商環境系統化為一個包含10項內容的指標評估體系,具體包括一個國家開辦企業狀況、申請開工許可情況、獲得電力情況、產權登記情況、獲取信貸情況、投資者保護情況、稅款繳納情況、跨境貿易情況、執行合同情況以及解決破產情況10項指標。一方面反映監管過程的複雜程度和費用支出,另一方面反映法制保障程度。
從營商環境來看,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人人機會平等》顯示,緬甸在全球營商環境評級中排名為第170位,跨境得分為44.56,在營商環境評估的10個指標裡面,緬甸在產權登記方面的表現一般,位列第143位,其產權轉移登記所需花費為5.1,程序為6項,用時為85天,用地管控系統質量相對較差。而在獲取信貸業務、投資者保護和解決破產業務各方面均不甚理想,分別排在175、179、164位,其動產抵押法律指數存在弱勢,指數值為2,信用信息系統指數為0。其稅款繳納也不甚理想,處在119位,其公司每年納稅項為31,所需時間282小時,總稅率31.3%。國際貿易方面位居第159位,該指標反映的是基於海關進出口報關、通關程序的時間和成本。開辦企業情況排在146位;電力獲取情況排在66位相對靠前;執行合同業務居最差,居於188位。報告中顯示獲取信貸業務的改良會使緬甸商業變得更加便利與完善,國際貿易則相反。
三、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五通"情況與重大項目進展
五通指數是綜合反映國與國之間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以及民心相通5個方面發展水平的評估指標體系。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通指數報告》中對"一帶一路"國家五通指數排名及評分分析,中國與印度屬五通良好型,在良好型中排名第八位,總排名第十三位,總分33.55分。政策溝通8.38分,設施聯通3.6分,貿易暢通7.11分,資金融通7.29分,民心相通7.17分。屬設施短板型國家。
中國與孟加拉國屬五通潛力型,在潛力型中排名第二十一位,總排名第四十四位,總分24.5分。政策溝通5.51分,設施聯通3.29分,貿易暢通5.63分,資金融通4.47分,民心相通5.6分。屬尚待加強型國家。
中國與緬甸屬五通潛力型,在潛力型中排名第二位,總排名第二十五位,總分29.34分。政策溝通6.22分,設施聯通5.84分,貿易暢通6.91分,資金融通5.27分,民心相通5.1分。屬經貿潛力型國家。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五通情況總體而言保持在良好以上,在各個方面都有著不錯的成績,但印度、孟加拉國與緬甸設施聯通的分值短板也反映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在設施上存在一些發展的不平衡性。印度、孟加拉國與緬甸都是中國重要的夥伴國,都是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重要的環節,在利益融合、經貿合作的擴大與提升的同時,也要注意互聯互通水平的均衡發展。要加大對於五通環節薄弱處的援助力度,發揮外援資金的導向作用,增強對外援助的戰略性與時效性,均衡提升,促進區域共同發展。
四、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區域品牌發展戰略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不僅是全球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同樣面臨著區域發展層級差異極大的現實,在自然地理、經濟結構和人口結構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以農業為主導的孟加拉和緬甸,工業基礎十分薄弱,擁有先進信息技術工業的印度,其東北部卻仍然以初級產品加工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為主,我國西南地區的要素資源和產業結構也層級不同,因此,在經濟相對落後,區位優勢不夠明顯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實施區域特色品牌戰略,就需要確立並深度培育特色產業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改善整體經濟發展環境,通過不斷彰顯區域特色優勢,形成產業價值集聚,提升整個區域的層次和綜合競爭力。
第一、突出"性價比"優勢,深耕緬甸市場。緬甸是東南亞最窮國家之一,卻以每年8%的增長率成為東南亞GDP成長率冠軍,但同時國內通貨膨脹問題嚴重,緬甸目前依然是賣方市場,國內缺少高品質產品,進口產品與東南亞其他國家價格又高,因此高端消費基本外流,而中國產品以價廉物美受到了當地的廣泛歡迎,華為智能手機佔緬甸市場第一,TCL、美的正在加大當地市場的產品投放量,擴建銷售和售後渠道,中國品牌進一步深耕緬甸市場,應堅持"性價比"優勢,加強與當地華人的合作,組建高度本土化的團隊,在仰光、內比都、曼德勒等重要的觀光城市、邊境貿易活躍的地區,共建以性價比為形象特徵的渠道和終端品牌。
第二、推動紡織產業轉移,共建孟加拉服裝品牌。充分發揮孟加拉紡織服裝領域的比較優勢。推動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在當地的投資,加快紡織相關機械設備、布匹及紗線的設備投入和配套產業的產能轉移力度,利用當地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加大對美國、德國、英國等歐美市場的出口。
第三、主動發揮中國資本和市場的優勢,通過與印度醫藥、人才、軟件外包等產業的合作,建立共享品牌,引入中國及周邊市場,不斷擴大印度品牌在相應產業的影響力,實現資本價值更大的回報。同時繼續加大對印度高品質品牌商品的投放、加大在家電、移動通訊領域的投資,研發適合印度消費市場的產品。
第四、共建孟中印緬旅遊圈,打造區域旅遊品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四國因國情各異、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一,語言、習俗、傳統服飾、飲食及地域、自然風光也存在巨大差異,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地域文化、自然與歷史遺產和人文資源,各國間旅遊資源的互補性很強,中國雲南以旅遊資源多樣性、奇特性和地域性著稱;緬甸自然資源景觀複雜多樣,擁有也有"佛塔之國"的美譽;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宗教色彩濃烈,民族風情突出;孟加拉擁有漫長的海灘、熱帶紅樹林和多姿多彩的部落。合作開發客源市場、共建共推旅遊環線將有助於區域旅遊品牌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