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半夜運動,惹樓下住戶投訴無果,最終屈服於“震樓神器”

文丨大寶疼小寶(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現在城市化越來越明顯了,很多人都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生活了。越來越多的人住上了小區的樓房,但是這小區房什麼都好,就是有點不好,不隔音,樓上樓下稍微動靜大點,都能聽的一清二楚。

每個家庭之間的作息習慣不一樣,很容易在這個問題上產生矛盾,造成鄰里關係的不和睦。大家都要學會相互理解,包容,才能和睦相處。


男孩半夜運動,惹樓下住戶投訴無果,最終屈服於“震樓神器”


案例


王大爺的兒子給他在城市裡買了套小區房,王大爺高興壞了,裝修好立馬就搬進來了。沒想到才半個月,王大爺就陷入苦惱之中,不願意住小區房了。

樓上是對年輕夫婦帶著個孩子,年輕人的作息時間和這些年齡大的人挺不一樣的,晚上9點多了,還在上面蹦蹦跳跳。一開始,王大爺覺得一會就結束了,沒想到,這咚咚咚的聲音一下子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王大爺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

男孩半夜運動,惹樓下住戶投訴無果,最終屈服於“震樓神器”


第二天給樓上的鄰居說明了一下情況,女主人總是嘴上說會注意,但是第二天晚上還是有很大的聲音。王大爺實在沒有辦法,就告訴自己的兒子,兒子在網上買了一個“震樓神器”,裝在屋頂上,每次樓上有動靜的時候,“震樓神器”嗡嗡嗡的發出噪音。過了沒幾天,樓上那家人開始找王大爺協商了,雙方規定了9點之後,不要發出大的動靜。


男孩半夜運動,惹樓下住戶投訴無果,最終屈服於“震樓神器”


關於這件事情,網友們看法不一,大致分為四個觀點


觀點一:支持王大爺,剛睡著就被吵醒確實比較難受,你不讓我睡,那你也別想睡了。

觀點二:那9點是人家正常的玩樂時間,總不能因為那大爺,把自己的時間安排調亂了。

觀點三:樓上可以正常玩樂,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影響到別人的正常休息了,玩手機通宵都沒問題,但是影響別人就是你的不對。

觀點四:家裡有孩子,孩子難免活潑好動,磕磕碰碰都是常有的事情,聲音大點也沒辦法啊,都相互理解吧。


男孩半夜運動,惹樓下住戶投訴無果,最終屈服於“震樓神器”


那麼,家中孩子出現此類情況應該如何做?


1、不在家中做不合適的運動


住在樓房裡大家都應該相互體諒,住得太近了,風吹草動都聽得清清楚楚。跳繩,打球這種動靜大的運動,不太適合在家裡做,隔音不好的樓房,整棟樓都能聽見聲音。

孩子不懂事,家長不能不懂事,家長明明知道孩子的行為給他人造成了困擾,卻沒有阻止孩子,這種行為真的挺自私的。孩子想運動,可以出去在樓下運動,家裡地方小,孩子也施展不開,樓下地方大,隨便孩子怎麼玩樂。


男孩半夜運動,惹樓下住戶投訴無果,最終屈服於“震樓神器”


2、及時溝通解決問題


當有鄰居找來投訴的時候,家長應該先了解一下情況,及時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拖拖拉拉的不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平時也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鬧僵了對兩家人都不好。

每個家庭之間的生活習慣都是不一樣的,你不能要求別人和你一樣熬夜晚睡,當然,別人也無法要求你和他們一起早睡,大家既然都處在同一個生活空間裡,應該學會相互尊重,相互體諒,互相包容,才能維持良好的鄰居關係。


3、鋪地毯


家裡有小孩子的都知道,孩子活潑好動,一不小心就會弄出大動靜,家長在客廳裡鋪地毯,孩子在上面蹦跳,聲音傳到下面會減弱很多。而且孩子在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也是摔在地毯上。這樣既不會影響下面的鄰居,也保護了孩子的安全。

人與人之間相處,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學會換位思考,才能相互理解和包容。每個人的生活作息習慣不同,我們不能強求去改變別人,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對方。

男孩半夜運動,惹樓下住戶投訴無果,最終屈服於“震樓神器”


關於怎樣處理鄰里關係的問題,大家還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嗎?歡迎留言。

育兒問題寶媽教,家庭教育要了解,孩子身體倍兒棒,我是@大寶疼小寶,幫你解決育兒大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