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萬里餐廳設計》瑞蜜可烏雲冰淇淋——烏雲背後沒有黃金線

網紅餐廳這個在這個流量當道的時代,是最具代表性的網絡營銷的產物。隨著自媒體的普及,不少美食博主和微信朋友圈的裂變式營銷,早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網紅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全國各地。一家原本門可羅雀的餐廳在機緣巧合下收到流量的“垂青”之後一躍之間成為年輕消費群體紛紛打開拍照的網紅餐廳,但對於網紅餐廳的熱情,如同周杰倫的《龍捲風》“流量走的太快就像龍捲風,不能承受我已無處可躲”。

《花萬里餐廳設計》瑞蜜可烏雲冰淇淋——烏雲背後沒有黃金線

網紅餐廳的命運好像註定是悲劇一樣,甭管開業之初有多火爆,但是消費者的新鮮感一過,它的命運就如同煙火一般,如此絢爛,如此短暫。今天的主角瑞蜜可烏雲冰淇淋似乎也逃不開這樣的結局。鼎盛時期的它曾創下有人排了4個小時的隊,只為嘗一口這個38元的冰淇淋。

這個曾經讓中國武無數少女瘋狂打卡的“自拍必備神器”,頂著“韓國國民十大甜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佔了中國女性甜品類消費排行榜的榜單。一時之間,朋友圈成了瑞蜜可烏雲冰淇淋免費的宣傳基地,不少女性消費者在其社交媒體平臺上瘋狂刷屏,只為了一睹烏雲冰淇淋的“廬山真面目”。

但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瑞蜜可在中國的門店紛紛遭遇滑鐵盧,門清冷清不說,有些城市的門店早已關門大吉,與開業之前的排隊盛況相比,其隕落速度之快,讓不少消費者紛紛咂舌。

那麼,這個自帶偶像劇光環的冰淇淋到底為什麼遭遇如此尷尬的境地,看過許多消費者的吐槽之後,我們也不難發現,與大部分網紅餐廳的命運一樣,它只是佔據了流量的先機,卻無法抓住消費者的“舌頭”。

《花萬里餐廳設計》瑞蜜可烏雲冰淇淋——烏雲背後沒有黃金線

在進入中國不到一個月時間,瑞蜜可烏雲冰淇淋就不僅迎來了大批粉絲,更招來了一大批模仿者,在某一線城市的購物中心裡,消費者一進門就看到大大的“睿密可烏雲冰淇淋”,這樣堂而皇之的模仿和抄襲不僅出現在購物中心,網絡上也出現了包括“瑞可密”、“蕊密可”、“瑞蜜蜜”等讓人眼花繚亂的山寨品牌。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一個品牌的好感度往往只存在幾秒鐘甚至一瞬間,消費者在吃到山寨的冰淇淋後,其口感和視覺效果遠遠達不到廣告所說的效果,消費者自然會在心理上對品牌有了先入為主的成見。許多消費者在這樣的理念中喪失了對於真正瑞蜜可烏雲冰淇淋這個品牌的新鮮感,導致其還未真正站穩腳跟,就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另外,網紅餐廳大都對於“飢餓營銷”和“病毒性營銷”迷之自信。在短時間內積攢了大量的人氣流量後,網紅餐廳迅速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打卡聖地。只是當消費者真正品嚐到餐廳的單品之後,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名不副實”的感慨。

《花萬里餐廳設計》瑞蜜可烏雲冰淇淋——烏雲背後沒有黃金線

瑞蜜可烏雲冰淇淋也不例外,不少消費者發帖吐槽“外形看起來是挺好看的,好不容易排隊買到手後準備拍照,等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後,冰淇淋已經化的差不多了”。對於這個打卡神器來說,它已經失去了一半的吸引力。再一品嚐,大家的反饋普遍認為太甜了。不是甜蜜蜜的甜,而是齁甜。對於中國人的習慣了重鹽輕甜的概念實在是一個挑戰。

《花萬里餐廳設計》瑞蜜可烏雲冰淇淋——烏雲背後沒有黃金線

更有消費者吐槽,那些本來看起來夢幻無比的“烏雲”,吃起來就像在嚼一根鋼絲,根本嚼不動,除了甜和硬,烏雲冰淇淋在消費者的口感體驗上確實沒有留下太多值得大書特書的東西。

其實,在消費時代升級的今天,網紅餐廳不乏出類拔萃的品類,但是大部分網紅餐廳還是秉承著“過把癮就死”的營銷理念。在消費者對品牌越來越重視消費體驗的當下,一時的火爆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沒落作為代價。而網紅餐廳的出現,也讓更多優秀的餐飲品牌正視餐飲市場恆久不變的規律。只有在保證菜品品質和服務理念的情況下,獨特的營銷手段和奪人眼球的餐飲造型才能為餐飲品牌錦上添花,如果將兩者本末倒置了,就會成為網紅餐廳的絆腳石,如今大部分沒落的網紅餐廳依然逃不過這種營銷怪圈,層出不窮的營銷理念和光怪陸離的造型無法對如今趨於理性的消費者動心,隨之而來的更可能是鉅額的虧損和爆紅過後的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