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危機風險正在加大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糧食生產、物流、消費等多個環節受到嚴重衝擊。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會否引發糧食危機,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

專家認為,目前全球糧食供應整體充足但分配不均,疫情導致一些脆弱國家的糧食安全受到威脅。各國需加強政策溝通與協調,共同維護國際農產品供應鏈穩定和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認為,目前全球糧食供應總體而言沒有問題,尤其是玉米、小麥、大豆、大米等主要產品供應充足。但與此同時,糧食分配並不均衡。糧農組織會同其他國際組織聯合發佈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有逾1.35億人處於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其中一半以上位於非洲。

全球糧食危機風險正在加大

目前疫情已經對全球糧食系統造成影響,使既有的糧食問題加劇。生產層面,疫情影響農業勞動力和相關生產要素的投入,導致生產受阻;物流層面,疫情導致的人員和物資流動受限影響糧食物流;消費層面,疫情導致經濟增長放緩,收入下降、失業以及當地市場糧食供應受限影響了人們及時獲取糧食。

糧農組織高級經濟學家阿卜杜勒-禮薩·阿巴西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目前疫情還沒有引發全球性糧食危機,但已經導致全球貿易急劇收縮。這給那些最脆弱國家造成了麻煩,因為這些國家經濟嚴重依賴出口,糧食則嚴重依賴進口,疫情導致這些國家收入減少,而進口食品開支增加。

“疫情持續時間越長,這些(最脆弱)國家為控制疫情需要付出的代價越高、面臨的危機越大。”阿巴西安說。

為應對疫情對全球糧食安全的衝擊,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21日召開視頻會議,承諾緊密合作並採取具體行動,以維護全球糧食安全。

針對一些國家近期採取的糧食出口限制措施,二十國集團表示,將防範對糧食和農產品出口採取任何不合理的限制性措施,因為這些措施可能導致國際市場上糧食價格過度波動,並威脅到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的糧食安全,尤其是面臨惡劣糧食安全環境的最脆弱群體。

專家指出,為避免疫情導致糧食危機,各國應有效協調應對措施。首先,把農業及糧食物流作為基礎性服務來抓,協調好疫情防控和確保糧食安全的關係。其次,為脆弱國家提供支持,特別是嚴重依賴糧食進口和依靠單一產品(如石油)出口的國家。再次,避免恐慌情緒,由恐慌導致的出口限制和通過進口快速增加糧食庫存等做法人為加劇了市場動盪。

疫情雖然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嚴峻挑戰,但只要各國加強合作、政策得當,全球性糧食危機仍可避免。

(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