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歷史的最好財富,是人類成長的“糧食”

在人類漫長的前進史當中,文化是整個人類社會最寶貴的財富,正是因為有了“文化”,我們的精神世界才得以具體化,把這種精神傳遞給後代,一代代的傳承,一代代的積累,至此才有瞭如今這個世界。

首先來看看“文化”這兩個字的來源。“文”的本意是“錯畫”,也就是花紋。花紋需要載體才能體現出“文”的美感。花紋本身很好看,要達到這種“好看”的狀態需要“修”,所以後來把“文”引申為經過學習培養形成的品德、修養,與之相對應的為“質”,表示先天的素質。《論語》裡面有“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是對先天與後天兩者關係進行的論述。“文”還有其他兩個領域認知,一個是政治領域,希望可以教化人民,提高人民的修養從而使國家安定;另一個是星體運動的天文知識,總結自然現象以及規律。以上是對“文”進行的三方面解釋。

文化,是歷史的最好財富,是人類成長的“糧食”

“化”的本意是改易。這種改易包含三方面,其一無中生有的“造化”,其二宇宙萬物生成時的“演化”,其三生成後的“分化”。《說文解字》第一個字是“一”,解釋說“唯出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這是古人對宇宙產生說法的解釋,一是造分,二是化成,這便是造化。當經歷造化之變後,天地萬物進行自然演化,這時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脫穎而出,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有了自己“文化”,進而對那些靈智未開的同伴進行“教化”,一個“化”字,讓整片天地多姿多彩,充滿了無限可能。

由上面兩個簡單解釋我們能瞭解到,“文”指人精神上的後天修養,“化”指物質層次的創造。修養屬改造主觀世界的範疇,創造屬改造客觀世界的範疇。中國古代先哲賢者的智慧是緊扣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現象從而找到的規律方法,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出發,從而提高人類整體的發展,創造出更具價值的文明。

文化,是歷史的最好財富,是人類成長的“糧食”

英語中的文化是“culture”,指的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文明,物質文明包含著人類的智慧結晶,與精神文明難分彼此。但中國“文化”概念具有後天各種變化的含義在裡面,想了解本質意義的朋友,多多瞭解會更好。

文化從領域上又分為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兩大類,廣義“文化”定義是以人類與非人類的分野作為立論的依據。把文化的所有定義綜合起來可以說成,文化是人類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共同創造並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存在的總和。這段文字用三個點來概括,第一廣義文化是以人的所有活動相關聯並以人為中心的概念;第二廣義文化是自人類存在以來所有歷史發展的總結;第三廣義文化是包含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的所有全部。

文化,是歷史的最好財富,是人類成長的“糧食”

而所謂的狹義文化單單指人類精神創造部分,著重在“人”。實際上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或是精神文明,很難一分為二,一切物質創造部分都凝聚著創造者的智慧、觀念、意志。為了更好地研究文化這個領域,因此把之分為“廣義”與“狹義”,狹義文化獨立的好處是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在人類自身這個角度上。從古至今的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等等都凝聚著人類的智慧,這個智慧體現出物質價值,如果單獨去分析“人文”,搞清其中的關鍵之處,對於明白自己的心有非常大的益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