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油常見包材存在的質量問題


食用油包裝物看似與食用油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關係不大,但在實際生產經營中,企業經常會有遇到與包裝物有關的質量問題投訴與糾紛,包裝物可以說是食品中的一種“隱形添加劑”,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產品質量及企業形象。

食用油包裝分為內外包裝,當前行業內食用油包裝主要採用PET瓶、玻璃瓶、鐵盒包裝形式,其中以PET瓶、玻璃瓶較為常見,輔以瓶蓋;外包裝主要採用紙箱形式,並輔以提手、標籤等。

該篇將圍繞PET瓶、瓶蓋、標籤和紙箱,闡述包裝食用油生產中常見包裝物質量問題。

PET瓶主要質量問題和分析

物理原因引起的質量問題

※ 瓶口處漏油,滲漏試驗不合格

在包裝油生產中最常見的質量問題就是瓶口處漏油,主要原因是瓶口與瓶蓋不能達到很好的密封,在溫度變化或外界壓力的作用下,導致油脂滲漏。

當前企業通常採用的檢測方法是檢測瓶口尺寸、瓶口的圓整度、平滑度、垂直載壓以及滲漏試驗等,但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除了檢測上述指標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PET瓶與瓶蓋尺寸的過盈度”,即瓶口內徑與瓶蓋外徑的絕對差值,不同規格的瓶內徑,對應的過盈度指標不一樣。一般情況下,瓶口內徑越小,過盈度要求就越小;反之,則越大。此外,還應該考慮瓶與瓶蓋,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的收縮性能。

※ 瓶體破損、破洞、裂紋,跌落試驗不合格

裝滿食用油的PET瓶在裝卸或者運輸途中,有可能出現瓶體破損、縮頸、瓶底破裂、破洞、裂紋等情況。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瓶子本身質量不合格;野蠻裝卸,高處落下;運輸不當,硬物劃傷。此外,從瓶子的本身質量問題上來分析,吹瓶不均勻、厚薄不均勻、模具質量問題、瓶坯質量不夠、跌落試驗不合格等也會造成上述現象的發生。

※ 容量偏小、偏大,容量不合格

在生產過程中控制瓶子容量穩定,對灌裝具有重要的意義。容量偏大、偏小都會影響後續灌裝生產,造成包裝油品的液位參差不齊,嚴重影響產品的外觀。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出現容量偏差主要原因是與吹瓶的模具、吹瓶工藝有關係;冬夏交替,瓶子因為熱脹冷縮也會出現容量偏差。因此,生產中應將瓶子的容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加強容量合格性檢測。

※ 裝油後癟瓶,外觀不合格

食用油包裝物在灌裝後,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出現癟瓶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吹瓶生產中內外壓力不一致,導致瓶內壓力小於外界壓力,瓶子出現癟瓶;瓶子本身厚薄不均勻,尤其瓶子上部比較薄;灌裝過程中食用油溫度過高,灌裝後溫度降低,導致瓶子內外壓力不一致,出現癟瓶;或者充氮包裝時充氮工藝不合理,瓶內殘餘量高。

※ 歪脖子,抗壓不合格

在食用油瓶的使用過程中,時常出現油瓶瓶頸部會歪掉或者內陷現象。主要原因是瓶型設計缺陷;垂直載壓強度不夠,不能達到堆碼要求。

化學原因引起的質量問題

※ 塑化劑超標及控制

PET瓶生產過程中,個別企業為了保證瓶子的可塑性和柔韌性,提高塑料的強度,會加入一定塑化劑。但塑化劑在一定條件下會遷移至食用油中,塑料中增塑劑的含量越高,可能被溶出的增塑劑數量就越大。因此,食用油用PET瓶驗收中應該檢測瓶中塑化劑含量,杜絕塑化劑含量超標產品的使用。

※ 重金屬及其他有毒添加劑的檢測及控制

PET瓶坯在生產過程中,個別企業為降低成本違規使用回收原料,由此產生重金屬汙染及其他有毒添加劑帶入的風險,包裝食用油企業應做好抽檢,並注意供方的選擇。

瓶蓋主要質量問題和分析

拉環不易開啟,瓶蓋不易開啟

國標中對拉環的檢測主要是檢測拉環的開啟力,如果開啟力太大則拉環不易開啟,反之,則會出現漏油的情況。現在很多食用油企業用的是防盜瓶蓋,但是存在瓶蓋不易開啟的問題,給消費者帶來使用上的不便。在塑料瓶蓋封口扭力矩對封口質量的研究中推薦將封口工藝中,既不洩露也不費力打開瓶蓋的扭力矩(1.5±0.3)N作為制定工藝的CCP點關鍵限值,食用油企業也可以制定相關的CCP點控制瓶蓋的開啟力。

不具有防偽防盜功能

生產企業可能會遇到自己生產的食用油被別人偽造或者冒充的情況,多半是因為瓶蓋不具有防偽的功能,可以輕易的被仿造。也極易被居心不良者偽造質量事故(開蓋,放入蒼蠅、紙屑、髮絲等雜物),給企業帶來損失。

掉色、與瓶身不匹配

為了生產五顏六色的瓶蓋,在瓶蓋的生產中會加入色母,但如果用的色母質量差的,會導致瓶蓋顏色滲透入食用油中,造成汙染,所以在檢測瓶蓋質量時還應做瓶蓋的脫色試驗。

瓶蓋與瓶身不匹配主要檢測指標為過盈度,與PET瓶物理質量問題分析相似。

標籤主要質量問題和分析

標籤內容文字圖案不合格

產品標籤應根據GB7718預包裝標籤通則、GB2805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的規定進行標識,部分產品還需要根據產品標準中的規定進行標識,比如食用油標籤中有的產品需要標識加工原料為轉基因油料、加工工藝、油品比例等。產品標籤的檢驗需要依據標籤設計稿進行逐字逐句的檢查,錯字、漏字、多字、字號不規範等都可能會產生標籤質量問題。

標籤外形和質量不合格

※ 標籤折皺、不平整

在實際生產中,有的企業先貼標再灌裝,有的則先灌裝再貼標,兩者各有利弊。先貼標再灌裝的優點是便於在灌裝的燈檢環節檢驗標籤是否有歪斜、折皺、錯誤的情況;其缺點是在灌裝時易出現食用油濺出、汙染標籤,導致標籤不能使用,而且在燈檢環節不易檢出瓶內異物。先灌裝後貼標,則可能由於油脂濺出導致標籤黏貼不緊、易脫落、翹標等現象,但可減少標籤折皺。

※ 大小尺寸不適用

標籤尺寸過大或過小都不利於貼標,易造成無法使用或影響美觀。應從源頭控制,在設計採購時應嚴格按照瓶子大小設計相應的尺寸,做到瓶標匹配。

※ 耐水、耐油性不達標,翹曲方向不對

食用油瓶的標籤應該具有耐水、耐油性,在企業生產中可通過浸泡試驗檢驗,將標籤放置在裝有食用油的容器中24h後,拿出觀察標籤的覆膜和標籤上的文字圖案是否完整,是否有脫落情況。標籤用紙用水浸泡後翹曲方向應該是上下翹曲,否則在生產過程中不利於貼標。

紙箱主要質量問題和分析

紙箱質量不合格

※ 方正性不合格

方正性不合格的紙箱不易裝箱,紙箱方正性不好多半與壓痕線有關。一般壓痕線寬:單瓦楞箱不大於12mm;雙瓦楞箱不大於17mm。折線應居中,不得有裂破、斷線、重線等缺陷。將紙箱按照壓痕線摺好,觀察紙箱的方正性,也可以用直尺測量。

※ 抗壓不夠

紙箱適用於承載物品,必須具有一定的抗壓性能,要滿足堆碼的要求。抗壓不夠可能與紙箱的材質有關,有可能與紙箱的含水率有關,在實際檢驗過程中主要檢測紙箱的抗壓性能。不同規格、不同使用性能要求的紙箱抗壓大小要求不一樣,比如常規包裝“5L×4”、“4.5L×4”等需要抗壓達到3500N以上。而禮盒或者小包裝的紙箱抗壓要求偏低,只要2500N左右。也可以通過檢驗單位長度紙箱的瓦楞數、楞高來檢驗紙箱的抗壓性能。

※ 抗水性能差

紙箱要求具有一定的抗水性能,才能保證紙箱在遇水或受潮狀態下(應對天氣溫溼度變化),仍然能對紙箱內容物進行支撐,起到保護作用,通常來說,進口牛卡紙和進口塗布白板紙抗水性能會優於國產紙,尤其是美國、俄羅斯、芬蘭進口紙。

尺寸不合適,圖案、文字有誤

在企業生產中常常遇到紙箱尺寸偏小或者偏大的情況,這樣易導致在機器裝箱環節無法裝箱,因此應嚴格控制紙箱尺寸大小。

此外,紙箱圖案、文字方面常出現的質量問題有:印刷色差、位置錯位,質檢人員應嚴格按照設計的樣稿進行檢驗。

文章摘自《糧食與食品工業——包裝食用油生產中常見包裝物質量問題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