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曹操刺殺董卓不成倉惶逃走後,沿途的關卡、城關都在懸畫搜捕曹操,此外還添加上了縣令陳宮。兩人的賞金加起來竟有三千擔糧谷!而當時的饑民常常為了半鬥活命之糧挺而走險。於是,三千擔糧谷能使他們成為所有人的夢襟寐以求的獵物!……傍晚,兩人飢渴難捺,不得不投奔山林深處的一處宅院,主人呂伯奢是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陳宮有些猶豫,擔心呂公會為了朝廷的賞糧出賣他們。曹操自信地告訴他:呂公義士也,斷然不會賣友! 呂宅中,呂公看見狼狽不堪的曹操,頓時大喜。因為朝廷連日來遍行告示捉拿曹操,呂公正為侄兒的安危日夜懸心……呂公極盡所能招待曹操,他甚至堅持要冒險出山換酒,為侄兒備一頓美餐。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呂公離去不久,曹操與陳宮忽然隔門聽見院中家僕們一片麼喝之聲,“把院門攔住,不要讓那賊貨跑了!快拿刀來,綁起來宰嘍!”曹操大為驚駭,他立刻猜忌――呂公假稱“沽酒”,實則是外出報信,他們要把我們殺了請官領賞啊!陳宮也連聲長嘆“我早就說過,半鬥糧谷就值一條人命!世道人心啊……”事已至此,他們只能以死相拼。曹操與陳宮立刻拔刀衝出房門,見一個殺一個,片刻間就把呂公滿門全部殺盡。等殺到後院,兩人才發現綁著一隻剛剛宰好的豬。陳宮頓足悲嘆:孟德多心,咱們誤殺好人了!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不料剛剛出門,竟然見呂公提酒騎驢迎面而來。他見曹操與陳宮要走,驚訝問:為何離去?我已沽來美酒,家人也殺豬備肉了。此時陳宮愧不能言,曹操卻鎮定地道“罪徒不敢久留”。呂公熱情地攔著不讓走,非要留他們喝酒吃肉。正說間,曹操突然揮劍,將呂公剌死!……陳宮大為驚駭,質問曹操:剛才我們已經錯殺無辜,現在為何再殺恩公?!曹操厲聲說:正因為我們剛才殺錯了,現在才不得不再殺之,以彌補過錯!陳宮萬分不解。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曹操告訴他:呂公一旦進入家門,看見滿門老少都被我們殺盡了,如何不怒?他必然領兵前來追殺我們。陳宮怒斥:知錯而殺恩公,你還有半點忠義之心麼?曹操獰笑著道出那句名言,“寧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陳宮更加驚駭,在他看來,此話比劍鋒更為鋒利。劍鋒只殺呂公一人,而此話可謂誅盡天下人心!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這時雷聲大作――彷彿天公也為之驚駭。兩人在大雨繼續前行。曹操突然止步,拉陳宮返回呂公宅。陳宮以為曹操良心發現,要安葬呂公。不料曹操卻說:此去家鄉陳留還有幾百里路,而我們飢寒交迫,非死在半道上不可。既然呂公已經把酒肉備好了,我們何不吃飽喝足之後再走?否則,呂公真是白死了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宅中,曹操竟能在遍地屍骸前平靜地溫酒煮肉,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而陳宮失魂落魄,呆若木雞……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突然間,曹操冷冷地道破了陳宮心聲: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後悔救了我。你正在想,當初真應該將我一刀兩半,將我的頭顱裝入匣中解赴京城,獻給董卓領取賞銀,是不是?……陳宮高聲回答:是!我原以為你是一位豪傑,不錯拋家棄官追隨於你。可現在,我已經不知道你是忠義之士還是奸惡之徒了!曹操大笑告訴他:大奸似忠、大巧如拙。大忠義者與大奸惡者,恐怕都不是表面上能看出來的……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當肉熟酒熱之後,曹操卻將第一碗酒用來祭奠呂公。他莊嚴在跪地呂公屍前,高聲祭奠著:呂公之恩,曹某至死不忘。曹某日後定當冊封恩公為公侯,令恩公在天之靈永享萬世香火!……曹操既殺之又祭之,令陳宮喜怒兩難、哭笑不得。他譏諷道:聽孟德此話,彷彿不是被追殺逃命的罪徒,卻早晚會成為掌馭天下的帝王。曹操微笑:陳兄所言極是,世事原本難料嘛。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是夜,曹操飽餐呂公備下的酒肉,之後安然大睡,無絲毫愧意。陳宮卻根本無法入睡,曹操的言行方式使他有如骨鯁在喉、茫剌在背。他終於明白,日後曹操將比董卓更危險更可怕!……黎明前,陳宮提劍來到曹操榻前,欲為天下人除此大害。但是動手之前他又猶豫了,覺得曹操不仁,我不可無義……最終擲劍而去。天亮時,曹操醒來,猛然看見面前插著一把閃亮的長劍,頓時明白了陳宮心意。他微笑自語:陳宮啊,你今日劍下留人,日後我必報之。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
“自古以來就是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忠義和姦惡都不是從表面就能看出來的。也許你昨天看錯了我曹操,可是今天你又看錯了,但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來都不怕別人看錯我”
陳宮:“曹操此話比劍鋒更狠!劍鋒只殺呂氏一家,而此話卻盡誅天下人心。”
曹操:“在我刺董之前,和他們一樣,也是無名之輩。你又怎麼知道今天的無名之輩,來日會不會名震天下呢?假如有一天,他們真的名震天下了,你又會不會為今天的所作所為,追悔莫及呢?”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在當初的這種情況之下,曹操殺呂公一家到底做的對嗎?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是什麼心理?

曹操說:事以如此世事原本難料嘛。你覺得這件事陳宮有責任嗎?給你在那種情況之下會怎麼樣?希望大家討論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