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文史】代縣輝光日新的道情藝術有了“接力棒”





他,熱愛音樂,酷愛戲曲,尤其,對晉劇、二人臺特別喜愛。在學校期間,他自編自導少兒節目,培養小學生學音樂、打鼓、拉二胡、吹豎笛,傾其所能。他多次參加縣、鄉政府組織的文化節目匯演。如今,他一直致力於三家村道情藝術的傳承、發揚,目前,已整理劇本五本,收集代縣道情腔調十餘種,為代縣道情藝術代代守護不懈耕耘,傾力呼籲並堅守藝苑陣地,深受家長、百姓愛戴。為挽救代縣道情,筆者走進代縣“道情藝術之鄉”三家村道情藝人董眉紅家。


【忻州文史】代縣輝光日新的道情藝術有了“接力棒”

配圖與文字無關


董眉紅,現年61歲,退休教師。自幼受父親薰陶,1982年,隨劇團在代縣、原平進行演出。之後利用農閒、學校放寒暑假間隙,隨團演出。其人扮相大方,動作到位,情感進入角色快,多引起觀眾共鳴,尤以小生、小丑飾演最拿手,曾在《雷洪扛枷》《韓湘子出家》《李大開店》等劇目中扮演多個主角。


據董眉紅介紹,三家村道情劇團成立於1981年9月,是改革開放之初代縣第一個有規模、有組織的民間道情劇團。該團由老藝人董如嶽、董拉恆牽頭組織,他們為了把獨具雁門地域文化特色、鄉村生活氣息濃郁的地方小戲“道情”傳承給下一代,多渠道聯絡,並多次向縣裡申請恢復道情演出。在縣、鄉、村無法提供場地、資金的情況下,於是,只好在董拉恆自家不足12平米的兩間茅屋臨時壘砌一個土火爐,作為簡易學唱的排練室。而後,自籌資金買鑼鼓,購道具,招學員,利用秋冬農閒季節,披星戴月,組織學員背唱詞,學唱腔,錘鍊示範動作。二人既當導演,又當演員,經五個月的辛苦排練和劇本攻讀,培養出一批味道十足的道情演藝人才。


三家村道情,是以“耍孩兒”、“清江引”、“罩羅袍”等為主要唱段,以傳統道教故事為主要內容的一種說唱藝術。後又吸收、採用了晉北其它道情與北路梆子戲的一些鑼鼓、唱腔、表演、劇目以及民歌小戲,逐步形成別具風情、呈現各種文體互滲共構的道情戲。其唱詞按照曲調分成上句、中句、下句三個樂組,情節曲折起伏,道白語言詼諧幽默,曲調委婉動聽,節奏流暢明快,唱腔高亢悠揚,時而如大江奔流,氣勢恢宏,時而如涓涓細流,委婉纏綿。一唱三嘆的藝術,時時感染著戲迷朋友和觀眾。


誰言道情拋擲久?每到夏秋之交,河畔青蕪堤上柳,鄉人獨立小橋風滿袖。臺上真情畢現,臺下樂而忘憂。三家村道情,是聯曲體。無論唱詞結構,還是曲式、調式、旋律、節奏、調性、唱法以及唱腔的組織形式等,均有嚴謹的格律。三家村道情文坊常用笛子、板胡、四胡、三絃、嗩吶、笙等樂器;武坊常用樂器有小鼓(板鼓)、大鼓、大釵、小釵、大鑼、小鑼、碰鈴等。


本無蹤跡戀柴扃,世亂須教識道情。惟有道情常自足,啟期天地易知恩。當時,三家村道情共招收學員25人。導演由董如嶽、董拉恆兼任,先後在代縣小敦素、下門王、棗林、東西留屬、十里鋪、門家莊、望臺、顯望、牛站、馬站等30多個村進行演出。偶爾,利用農閒時間,去原平、繁峙、定襄、五臺等外地演出。在當時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劇組人員克服一切困難,就憑兩條腿,一輛大馬車,奔波縣境內外。


三家村道情音樂豐富多彩,從行腔、唱腔、聲腔、動作表演來看,均有深厚的傳承。傳統戲代表劇目有《姜郎休妻》《劉秀下南岸》《泥窯》《田氏劈棺》《安安送米》《劉全進瓜》《化金釵》《雷洪扛枷》《打金堂》《韓湘子出家》《打碗罐》《遊花園》等。喜聞樂見的劇目演出,極大地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為代縣道情的繁榮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三家村道情劇團創辦人董如嶽,藝名葡萄旦。系代縣磨坊鄉三家村人,從小酷愛戲曲,24歲外出拜師“畫旦匠”門下學藝。其唱腔婉轉動聽,綁板尺寸到位,表演技藝高超,能將唱詞與情感合二為一,感染力很強。他扮演的角色大喜大悲,劇情演到歡樂時,觀眾樂得合不攏口;劇情進入悲痛時,觀眾情不自禁掉眼淚。在觀眾眼裡,葡萄旦就是人見人愛的戲曲範兒。文革期間,由於地方小戲受到禁演,不能發揮自己的擅長,只能勤實務農。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文藝春風使三家村道情重登舞臺,董如嶽如獲新生。他主動請纓,和本村藝人董拉恆(藝名“葡萄紅”)克服重重困難,創辦起代縣第一個道情劇團。由於當時條件差,遺憾的是董老前輩沒有留下他的演出照片。2006年,他與世長辭,享年82歲。在世人眼中,他也許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豐功偉績,可是他毫無保留地把三家村道情劇種的精髓傳承給了下一代。三家村道情傳承人董白白,1981年秋,隨父親董如嶽學習道情,本人勤學苦練,五個月後初次亮相於代縣望臺村便深受觀眾歡迎。鬚生、小生是她的最佳角色。退休後,多次去繁峙、原平、五臺、忻州等地進行演出,曾在忻州獲獎。她為了把道情藝術發揚光大,悉心帶徒,至今仍在各地輾轉演出。


如今,董如嶽的兒子董眉紅、女兒董白白不負眾望,一如既往地活躍在道情藝術傳承、舞臺表演中。那些道情曲目經過董氏父子三人在傳唱中的不斷加工完善,益發人物個性鮮明,語言豐富多彩。不忘藝術初衷的董眉紅希望藉此挖掘、培養更多的傳承人,讓“三家村道情”這一地方民間藝術大放光彩,代代相傳。


作者簡介


【忻州文史】代縣輝光日新的道情藝術有了“接力棒”

原雪瑞:山西代縣人,國家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兼高級按摩師,代縣政協委員。作品散見於各類報刊雜誌,多篇被國家、省、市新聞媒體轉載。


(著作權屬於作者本人,轉載請署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