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陵明明都在北京,為什麼在湖北還有一座明顯陵?

明代一共有16位皇帝,除了建文帝朱允炆和景泰帝朱祁鈺,其餘14位皇帝都有自己的陵墓,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其他13位皇帝的陵墓都在北京昌平,也就是所謂的明十三陵。然而,在湖北鍾祥,卻有一座明顯陵。這是怎麼回事呢?

明朝的皇陵明明都在北京,為什麼在湖北還有一座明顯陵?

說起這個明顯陵,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就是興獻王。興獻王名朱祐杬,是明英宗正統皇帝朱祁鎮的孫子,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的兒子。成化皇帝即位後,專寵貴妃萬貞兒,在他即位後不久,萬貴妃生了個兒子,然而皇子很快就夭折了。此後,經歷了喪子之痛的萬貴妃開始瘋狂的迫害那些懷孕的後宮嬪妃們,阻止她們給皇帝生孩子。有一天,成化皇帝寵幸了一個宮女,就是紀氏,之後紀氏懷孕了,生了個兒子。為了防止萬貴妃謀害皇子,紀氏和兒子就搬到了西苑居住,直到6年後母子倆才和成化皇帝團聚,這個皇子就是後來的弘治皇帝,她的母親紀氏也被安排到了永壽宮居住,並被封為了淑妃。在弘治帝出生之後,成化皇帝的嬪妃們又相繼生下了幾個皇子,其中,邵宸妃所生的皇四子朱佑杬,成為了大明王朝僅有的一位不是皇帝,卻擁有陵墓的藩王。

明朝的皇陵明明都在北京,為什麼在湖北還有一座明顯陵?

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1476年7月22日),朱佑杬在紫禁城出生,由於他是邵宸妃的第一個兒子,從小就被母親格外注重,並且悉心培養。朱祐杬從懂事起,邵宸妃就教他讀書寫字,很快朱祐杬就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1487年7月30日)朱祐杬被封為興王。弘治五年(1492年),明孝宗弘治皇帝將大將之女蔣氏賜給弟弟朱祐杬為妃,併為他主持了大婚。弘治七年九月十八(1494年10月16日),朱佑杬就藩湖廣安陸州(今湖北鍾祥市)。大婚後的興王朱佑杬與王妃蔣氏和睦恩愛,蔣氏先後給朱佑杬生下了二子三女,其中就包括未來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明朝的皇陵明明都在北京,為什麼在湖北還有一座明顯陵?

明朝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明武宗正德皇帝駕崩。由於正德皇帝沒有兒子,按照大明家法“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興王的兒子,正德皇帝的堂弟朱厚熜被定為大明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於是,內閣首輔楊廷和上書太后,將興王之子朱厚熜過繼給明孝宗弘治皇帝為子,以正德皇帝弟弟的身份繼位。此後,朱厚熜從安陸出發,前往北京,在此期間,朝政由內閣首輔楊廷和主持。一個多月後,朱厚熜抵達北京,順利地繼承了皇位,這就是嘉靖皇帝。

明朝的皇陵明明都在北京,為什麼在湖北還有一座明顯陵?

然而,嘉靖即位了,其父親興王的身份問題卻成為了令他頭疼的事,按照嘉靖的想法,他想追封自己的父親為皇帝,然而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大臣們卻提出嘉靖已經被過繼給了明孝宗,他只能認明孝宗為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不能封親生父親興王為皇帝,圍繞著這件事情,大明帝國的朝堂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風,史稱“大禮議”。最後,嘉靖皇帝不顧朝臣的反對,追尊其生父朱佑杬為興獻帝,後又加封為獻皇帝、追尊其生母蔣氏為興國皇太后,改稱明孝宗弘治皇帝為“皇伯考”。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嘉靖下令,追尊興獻帝朱佑杬為“大明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即明睿宗,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明武宗正德皇帝之上。同年,嘉靖下令改興獻王墓為顯陵,並將其按皇陵規格擴建。

明朝的皇陵明明都在北京,為什麼在湖北還有一座明顯陵?

明顯陵是嘉靖朝“大禮議”的產物,由於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在規劃佈局和建築手法上與其他帝王陵寢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其陵寢結構為“一陵兩冢”,金瓶形的外羅城、九曲迴環的御河、龍形神道和圓形內外明塘等,都是明代帝王陵寢中獨一無二的。明末清初,顯陵遭到嚴重破壞,建築物被殘毀。1988年,明顯陵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我國對明顯陵開始進行修復,2004年3月,明顯陵的修復工程完工。2000年11月,明顯陵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直到現在,明顯陵依然是我國境內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