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时光

昨天是四年一度的2月29日,刷屏的大多是四年来的对比,或四年前的自己发在社交圈的内容。我恰好最近频繁失眠,昨晚尤甚,遂在3月1日的凌晨渴望跟风。

我的四年前距现在实在不够遥远,哪怕是六年前,也不过是我在朋友圈页面上滑上十几次就可以到底的。四年前的闰月并没有任何分享,但时光依旧有迹可循。

我在2014年拥有微信,分享了一条名为“你已够好,请为自己点赞”的“一刻”,标题读起来哑然失笑,但链接今时早已失效。另有一条自己制作的H5,当时为了纪念高中室友的友谊,也失效了。

我的那些时光


事实的确如这些失效的链接一样,很多事情我都不记得了。我一直觉得我经历匮乏,过往六年,昏昏沉沉得记不得做过什么事,但看着这些许的只言片语,却发现原来我的生活已经过去这么多了。那时候我还孜孜不倦地分享讲座内容,去听张德芬的“原生家庭”,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家庭对自己性格成型的影响程度,去听大冰的讲座,即使现在我已经不再喜欢他的文笔和经历;分享那些少女心爆棚的韩剧和电影,诸如“太阳的后裔”和“我的少女时代”,并因为过分喜欢宋仲基而搜看他的“狼少年”和“善良的男人”,在日后屡屡配图那个孤独观望大海的背影。

我的那些时光


我的那些时光


原来曾经的我说话这么文艺,并常常洋溢出不够有趣的悲伤,那时候关注七毛不久,信奉“人类有多寂寞,外滩就有多热闹”。悲伤是悲观者的共情剂,寂寞和忧郁的人其实遍地都是。

我的那些时光


原来我直到2017年才从QQ日志转到微信公众号,尽管我明明刚上大一就学会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2020年的今天我还是如当年一样迟钝,在短视频上线这么久之后,因为疫情宅家开始接受抖音并看见它的好。

原来我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梭罗的《瓦尔登湖》,但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书里写了什么。

原来曾经和我频繁联系的人确实已再无交集,我从小觉得这件事情最为悲伤,可经年之久仍躲不过这该死的规律。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生活没有交集了,话题也就消失了。可原来明明一直频繁互动啊。

其实我回忆之中快乐的时光很少,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可哪怕是童年,我所能记得的乐趣也不多。后来我慢慢的发现,快乐其实是一瞬间的感觉,痛苦、悲伤、失落也是,所以我偶尔快乐,偶尔幸福,偶尔悲伤,偶尔失落。我只是妄求幸福应该永恒而已。

但昨晚两点还眨巴着眼睛发现实在无法入眠的时候,我发现,哪怕我从小就学会藏起心事,二十岁这么大的时候我也有过毫无压力的时刻,我还是那个充满文艺气息的我,虽然承认文艺本身并不光彩,我的生活也有迹可循,虽然没什么成就,但再也不是那个丧死了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