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我家的紅燒肉地道嗎?

您看我家的紅燒肉地道嗎?

有一句話叫做“民以食為天”。另有一說是“吃在中國”。生為中國人太幸福了。有一位留學生說:“在國外平時吃膩了漢堡包,週末燉了一鍋中國菜,香味兒把樓裡很多人都吸引過來了。把做好的菜吃個精光。”這是在發達國家。而非洲國家人們的飲食狀況,讓人目不忍見。從去非洲務工的中國人傳回來的視頻中看到,非洲國家的基本食材非常匱乏。相對好一些的地方,當地人每天吃稱為“西瑪”的飯食。就是用幾塊石頭支起一個鍋,下邊燒柴火,煙熏火燎,把鍋弄得漆黑。然後鍋裡放入大半下的水,往水裡面不斷放入木薯粉,邊放邊用一米多長的木鏟攪動,直至成為很乾的糊狀即可。每人一坨,用手指反覆捏,再沾些湯汁食用。而非洲的海地共和國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吃不上碳水化合物類食物,而是在一種篩得很細的土裡,放入鹽和一些黃油,然後在地上攤成圓形餅,曬乾後食用。中國的飲食文化淵源留長,有八大菜系,並且東西有不同特色,南北有各自差異,每家各有秘製菜餚,不能一一說盡,今天單說我家的拿手菜:紅燒肉。

紅燒肉在物質匱乏年代,是百姓餐桌上的奢侈菜餚。然而在人們開始注重飲食健康的今天,也不排斥偶爾滿足一下口福。有一個故事:一位中國姑娘嫁入了美國的一個有錢人家。一天,美國的婆婆來到中國兒媳婦在鄉下的孃家,頤指氣使,目空一切,突然聞到一股香味兒,問是什麼味道,回答是鍋裡在煮紅燒肉。這位美國婆婆沒能抗拒這種香味兒,讓盛上一碗來,完全不顧曾經不能吃高糖、高脂肪的禁忌,吃了一碗。然而也沒有誰會嘲笑別人不能抗拒美食。當然每家做紅燒肉的方法不盡相同。相信很多人看過報導:毛澤東主席愛吃紅燒肉。偉人和我們有共同的飲食愛好,感覺很親近,很接地氣。毛澤東主席愛吃的紅燒肉的製作方法,稱為“毛氏紅燒肉”法,被收錄到某些大酒店的菜譜。我家人因地域特點,口味的喜好,專制一種“乳香紅燒肉”。

製作方法如下:首先,買帶皮的五花三層肉。

為什麼專買五花肉?五花肉肥瘦相間,不肥不膩,而其它部位的肉,不是肥了膩,就是瘦了柴,或者熟了之後容易肥瘦分開。

然後切塊焯水。把肉切成2cn見方的小塊,放入涼水鍋裡,水裡再放入料酒、蔥段、姜塊。開鍋後,把肉撈出放入熱水裡,洗去肉上沾的血沫,再撈出控水。

然後熬糖。重新起鍋,鍋裡放入少許油,油熱之後放入白糖,肉與糖的比例為1:0.1,不斷用鍋鏟攪動,直至糖漿變成深棕色。放入肉,接著用鍋鏟翻動,讓糖漿沾到肉上,肉炒出了一點油時,放入開水,水量要剛好沒過肉。再放入姜塊,蔥段、料酒、鹽、生抽醬油。取兩塊腐乳及一些紅汁,在碗裡碾碎,放入鍋裡,大火燒開之後調小火,煮上大約一個小時。

在湯汁剩下一半時,已經達到顏色紅棕,肉酥湯濃,即可出鍋。盛上一碗用五常大米蒸的白米飯,澆上一大勺紅燒肉,那叫一個香。

您認為我家的紅燒肉地道嗎?

品嚐舌尖上美食,品味美好生活。

圖文均為作者首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一旦發現搬運、抄襲等惡劣行為,必將追究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