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在舊時中國人的生活中,香無處不在——出門,帶個香囊;如廁,點個香;沐浴,焚個香;讀書寫字,燻個香。

屈原大夫在《離騷》中說: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指身上披帶江離、白芷,並以蘭草作佩飾。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東漢恆帝時,有一位名為刁存的侍中,有口臭,漢恆帝不堪其味又不好指責——畢竟口臭也不是刁存的錯。

一天,恆帝賜他一個像釘子一樣的東西,命他含到嘴裡。刁存不知為何物,只好遵命,入口後又覺味辛刺口,惶恐不已,便以為是自己冒犯了恆帝,這是賜死他的毒藥,於是,他找藉口急忙回家與家人訣別。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雞舌香

就在他準備離宮回家的時候,遇到了自己的一位同僚,聽聞此事,同僚笑說:這不是毒藥,而是一枚上等的雞舌塔香,是一種名貴的進口香藥,含之能避口臭,這是皇上覺得你口臭又不好意思直接說,給你治病的賞賜。

刁存聽聞,為自己誤會恆帝和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不已。香之於古人,與“禮”文化也息息相關,這塊名貴的“口香糖”就曾是禮。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塔香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生活奢靡,崇尚用香,無論男女,都有用香傅粉的習慣;到了唐代,商路通達,大量香藥流入中原;至宋代,香品貿易則達到頂峰,香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到了“巷陌皆香”的程度。

因此,兩宋時期,品香與鬥茶、插花、掛畫並稱,成為文人雅士的“四般閒事”。薰香至此成為一門藝術,文人墨客經常相聚品香,並制定了最初的儀式。專門研究香的來源、載體、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書、香譜也在此時出現。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金鶴式香薰 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紅樓夢》第七回講,寶釵患了一種病,是孃胎裡帶來的一股熱毒,犯時出現喘嗽等症狀,一個和尚給寶釵說了個“海上仙方兒”,按方製出的藥叫“冷香丸”。自打寶釵服用後,倒也靈驗。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書中記載冷香丸是將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兩研磨,並用同年雨水節令的雨、白露節令的露、霜降節令的霜、小雪節令的雪各十二錢加蜂蜜、白糖等調和,成龍眼大的丸藥,放入器皿中,埋於花樹根下。發病時,用黃柏十二分煎湯,煎好服一丸即可。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雖然這個方子是曹雪芹的杜撰,但傳統香的製作方法的確比較繁雜,至於香的治病功能,就值得我們思量了。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陽春三月,經過了一個冬天的蟄伏,大地回春,正是薰香迎春,感受美好時光的好時候。


在這裡,為您推薦兩款紫檀木線香盒,其一為荷塘月色紋飾,寓意安定康寧,出淤泥而不染;其二為鯉躍龍門紋飾,寓意學業有成,馬到成功。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兩款香盒均由上等紫檀木製作,盒口置有磁力扣,搭配六種自選線香,置於盒中點燃,清幽雅緻,傳承千年香道文化。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購買此香盒,可任意贈送一款線香,拍之前選擇即可。


一燃千載過,今昔香猶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