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的兴起,从乌古与敌烈开始

东北的国家与民族(28)——乌古敌烈

唐朝后期,室韦西迁之后,在大兴安岭北麓、呼伦贝尔草原一带,出现了乌古与敌烈两个部落。双方比邻而居,因此常被合称为乌古敌烈部。

这是一片很神奇的土地,许多声名赫赫的民族,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雄起。


契丹的兴起,从乌古与敌烈开始


乌古,又作乌古里、于骨里或于厥,九世纪末始见于史籍。

室韦西迁后,乌古开始兴起。主要分布在克鲁伦河下游,呼伦湖、哈拉哈河及根河、海拉尔河等地。

其势力区域,南至洮儿河上游、北抵额尔古纳河、东领黄头室韦,西接敌烈部。

公元917年,耶律阿保机始建年号,建国“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赤峰市巴林左旗)。

刚立国,自然要先清理周边的势力,并突破这些势力对其的包围。契丹将第一个目标锁定在西北的乌古与敌烈部。

919年(辽神册四年),契丹攻破乌古部,俘获1.24万人,牛马、车乘、庐帐、器物二十余万。

乌古被迫举部降附契丹,其后不断向辽国进贡,被列为辽五十九个属国之一。


契丹的兴起,从乌古与敌烈开始


敌烈,又作迪烈、敌拉、敌烈得。有观点认为,敌烈部是由唐代铁勒的拔野古部为主体发展起来的。

敌烈部活动的区域位于乌古部西南,即今呼伦湖、海拉尔(呼伦贝尔盟)以南地区。

这个区域位于现蒙古国东北部、乔巴山首、苏和巴特省和肯特省境内。南北朝时的“丁零”、“高车”活动的地方,因此也有人认为,敌烈部最早的渊源可以溯及到这两个部族。

辽太祖征服乌古部后,于天显五年(930年)降服了敌烈部。

敌烈部与乌古部一起,自此开始向辽朝贡。


契丹的兴起,从乌古与敌烈开始


经过德祖、太祖、太宗三代人二三十年的努力,辽国才在乌古敌烈人地区建立起略微稳定的统治,

932年,辽设立三河乌古部都详稳司,领兵征伐乌古部的契丹人林牙突吕不,被任为首任都详稳。

“详稳”,为将军、将领的一种通称,主要是在各部族中设置。详稳司的长官包括:统军使、同知(乌古敌烈部)统军、统军都监。其官员全由契丹人担任。(辽朝后期,这个官名被汉制称谓所代替,不再出现。)


为了管理乌古敌烈部,辽国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在设立了三河乌古部都详稳司之后,939年(辽会同二年),契丹将南北院所属三石烈户(三个契丹石烈)迁徒至此,进行放牧与屯垦。

统和十二年(994年),辽圣宗任皇太后、萧挞凛领西北路乌古等部,经略西北。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辽圣宗皇太妃置可敦城为镇州,又建防州、维州以管辖乌古、敌烈诸部。

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年),辽国设置“乌古敌烈部都统军司”。

寿昌二年(1096年),辽国又将乌古敌烈迁于乌纳水。


除了三河乌部详稳司与敌烈详稳司之外,辽国还曾先后设立了乌古部节度使司以及乌隈于厥部大王府、于厥里部族大王府、于厥国王府、迪烈德国王府等属国、属部建置。

这些属国建置,其长官以乌古部或敌烈部酋长担任,属于羁縻国性质。他们必须对辽国承担纳贡以及战时出兵的责任。

辽国对这些属国的规定是:有事则遣使征兵,或下诏专征。不从者讨之,助军多寡,各从其便。

这些相对混乱的建置设置,使史书中对乌古与敌烈部的称呼,更加的多种多样。


契丹的兴起,从乌古与敌烈开始


乌古敌烈虽然被契丹击败并开始降附。

然而,与东北数千年以来生活于此的各个部族保持着一样的传统,投降对于乌古与敌烈来说,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反叛之心,任何时候都不会停止的。

时叛时降,才是这些部族的正确姿势。

强大的契丹自己便是如此,他治下的乌古与敌烈部有类似的行为,也似乎无可厚非了。


出生于东北的契丹,终其一朝,其最大的敌人,并非是中原的汉人。而是这些同样出生于东北的各个部族。

从北边、西北的乌古、敌烈,到东边、南边的渤海旧民、高句丽遗族,以及之后灭掉其国的女真。从出现一直到灭亡,契丹人都是在东北各个部族的骚扰与威胁中,挣扎前行。


自乌古敌烈开始降附契丹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没停止过对辽的叛变。这并非出自民族的仇恨,或是阶级的觉醒,而是其生存的天性所决定。

所有的牧族,如果没有稳定的土地产出,单靠自己的牛羊,是不可能生存得下去的。

1013年(辽开泰二年),乌古叛辽,辽廷发兵征讨,将其迫回故地。

次年四月,乌古部又聚众反辽,辽将耶律世良率兵大败乌古部。

1073年,八石敌烈人杀节度使叛辽。1094年,敌烈部叛乱被平定后,再叛。


契丹的兴起,从乌古与敌烈开始


劫掠是这些牧族生存的必要条件。

生活于此的乌古敌烈部,不仅仅对契丹防犯虚弱的北部进行劫掠。对生活于周边的其他部族,也经常采取同样的行动。

940年,乌古部俘获伏鹿国人,并将其分献于辽廷。

1015年(辽圣宗开泰四年),迪烈得掠获大量的辖麦里部民。

1073年,敌烈部“酋长合术三千余骑掠附近部落”。


辽朝末年,女真兴起之后,部分乌古敌烈部开始西迁。这些西迁的族群中,一小部分人随着辽末帝天祚最终战死在阴山之侧。一部分人则随着耶律大石继续西征,最后融入于西辽。

还有一部份降了蒙古,最终成为蒙古诸部之一。

留居于东北原地的乌古敌烈部,则在1124年(金天会二年)三月,同时降金。


金国将来降的乌古里、敌烈底人迁徒到庞葛城(今齐齐哈尔)为中心的地区。并在此设立乌古敌烈统军司进行管辖。以挞仆为本部节度使、乌虎为都监。

乌古敌烈统军司,是金国沿用辽国的机构设置,其管辖区域略小于辽时,主要包括兴安岭以东、蒲与路以西、泰州之北。

金海陵时,金国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进行改制,乌古敌烈统军司被改为招讨司,后置于泰州。

从此之后,乌古与敌烈就渐渐地并成同一个族群。


契丹的兴起,从乌古与敌烈开始


金国末年,东北路招讨司内迁置肇州之后,金国渐渐失去对这些区域的控制,而被蒙古人占领。

东北路招讨司亡于蒙古之后,留居原地的部族,被视若与女真同族。

此后,史书上再也没见过乌古敌烈部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