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來自國慶假期秋收一線的報告

新華社哈爾濱10月6日電 題: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來自國慶假期秋收一線的報告

新華社記者王建、周楠、宋曉東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東北連續颱風侵襲,今年的豐收來之不易。

“十一”國慶假期,適逢秋收,從東北平原到中原大地,再到洞庭湖畔,各地忙秋收,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徐徐展開。希望的田野上,五穀豐登,端牢中國人自己飯碗的底氣更足。

戰“疫”抗災,豐收來之不易

黑土地上秋收忙。這幾天,黑龍江省富錦市種糧大戶柳軍力一直在忙著收水稻。“早點收回家就放心了,一變天就影響了收成。”

柳軍力今年種了1000多畝水稻,他說,春耕時受疫情影響,缺人工、缺農資,關鍵時刻政府開闢綠色通道,化肥送到地頭,儘管後期又遭遇三場颱風,但今年仍是個豐收年,畝產量達1000多斤。

受三場颱風影響,黑龍江省部分農作物出現倒伏。在黑龍江省蘭西縣蘭西鎮河口村種糧大戶周春波的玉米地裡,經過改裝後的收割機,正在收穫倒伏玉米。“玉米倒伏增加了收割成本,但玉米產量和價格都比去年好。”周春波說。

走進“中原糧倉”河南省,廣袤的田野遍地金黃。在河南省葉縣任店鎮古路灣村,10臺玉米收割機在農田裡一字排開,摘棒、剝皮、粉碎秸稈一次完成。古路灣村村民婁林坡種了20多畝玉米,他說,今年的玉米又大又飽滿,估計一畝地能產1000多斤,又是一個豐收年。目前,河南省秋作物已收穫8000多萬畝,超過秋作物播種面積的70%。

面對嚴峻挑戰,億萬農民辛勤耕耘,換來沉甸甸的收穫。近日,湖南省藍山縣塔峰鎮種糧大戶陳昌軍駕駛收割機下田搶收水稻,已搶收近萬畝。他說,今年不僅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還抗擊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豐收尤其來之不易。

挑上“金扁擔”,豐收基石穩

在黑龍江省樺川縣新峰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水稻田裡,多臺聯合收割機來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