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爸爸對我說,不好好學習,就在農村種地!如今我對兒子這樣說

9月1日,學生們陸續開學,經過了上半年疫情影響的特殊學期,又過了一個長長的暑假,家長們都欣喜的把孩子送回學校,鬆一口氣的同時,也不忘囑咐孩子要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八個字,伴隨著我們度過學生生涯,上小學時,教室後面的牆上,就貼著這八個紅色的大字,時刻提醒著學生要好好學習。在農村長大的80後,家長是不會陪著孩子寫作業,更沒有輔導過孩子寫作業,他們督促孩子學習的話就一句,好好學習!

從前爸爸對我說,不好好學習,就在農村種地!如今我對兒子這樣說


而那時候的好好學習,也就僅限於在學校,每天放學回家,要幫忙做家務,在我的記憶裡,小學的時候,除了放長假,日常似乎沒有作業。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放下書包,拎著重重的泔水桶去餵豬,哥哥比我大3歲,所以4年級之前,我們兩個同時放學,我們兩個拿根棍子抬著,往豬槽子裡倒上一瓢糠,倒進泔水,再倒上一瓢麩子,攪拌一下就好了。

4年級以後,哥哥上初中,放學晚,每天餵豬的事情就由我一個人來,一大桶泔水拎不動,就兩步一挪,踉踉蹌蹌的走。到了農忙的時候,還要負責熬粥、熱饅頭,等父母回來只需要炒菜就行了,作業似乎都沒有存在過。

從前爸爸對我說,不好好學習,就在農村種地!如今我對兒子這樣說

而我記憶裡,唯一一次因為沒寫作業挨老師打,還是6年級的時候,農村的小學,在秋收的時候都會放假(記不清當時是國慶,還是就有個秋收假),時間在7-10天左右,老師會佈置一些作業。小學時期,最害怕的也就是過秋收時節,是真的要頂著大太陽去地裡幫忙幹農活,那時候機械化還不發達,玉米、花生全靠人工手摘完成,一個小板凳、一個籃子,在地裡一干就是一整天。

幾乎每年秋收在地裡幹活時,不管是父母,還是叔伯大爺,總會對我們說一句:“這大太陽曬著,熱不熱?累不累?好好上學吧,不然將來就在家種地!”當時,已經考上河北大學的姐姐,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也是家長吊打我們的專屬工具,事實也證明,我們這些堂兄弟姐妹,一堆人也沒有超過大伯家的姐姐,大學畢業保研,之後到大學任教。

從前爸爸對我說,不好好學習,就在農村種地!如今我對兒子這樣說

好好學習,走出農村,掙一分相對輕鬆點的錢,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望。不讓孩子走自己的路,才會督促著孩子好好學習,我們從農村走到城市,哪怕是小縣城,也已經不用像父母那一輩兒人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靠地吃飯,我們做父母之後,對孩子的期待也變高了。

一代一代人的發展,就像是遊戲升級打怪一樣,越往後越難,所需的裝備、資源也越多,從青銅到白銀容易,從白銀到黃金就開始困難重重,難度升級。所以,我們看到孩子教育越來越難,擇校難,糾結公立還是私立,普通還是重點?

從前爸爸對我說,不好好學習,就在農村種地!如今我對兒子這樣說

公立重點難進,教學質量好的私立學費又很高昂,我們這個小縣城,最好的私立小學,一學期的學費已經過萬,普通的一年下來也要七八千。公立的學校的招生,班容量則是最大的問題,一個老師哪能顧得過來所有學生,不補課孩子似乎就根本跟不上學習。

如今,孩子好好學習,已經不完全是為將來找個好工作鋪路,學習好的學生,已經是在幫家長省錢,甚至幫父母賺錢了。網上的高考狀元被獎現金,獎房子,我們這裡的私立初中也出臺獎勵機制,中考中拿下市中考狀元的獎勵50萬,老師和學生各25萬。

當很多農村家長認為讀書無用時,我就跟孩子說,好好學習吧,學習好了不僅可以賺錢,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