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分裂——東魏與西魏

東魏

起因

公元528年,在北魏靈太后為長期控制政局,毒死自己親生兒子孝明帝元詡。之後,靈太后另立3歲的元釗做了皇帝。

駐紮在晉陽的爾朱榮素有政治野心,他以為孝明帝報仇為藉口,率大軍南下,準備進軍洛陽。

爾朱榮

爾朱氏乃是契胡中的一支,爾朱榮的歷代先人都是部酋。自榮高祖爾朱羽健率三千武士隨北魏道武帝徵後燕起,至其父新興時止。爾朱氏數世皆為魏將,為秀榮第一領民酋長,爵郡公。 到了北魏孝明帝時,這個位置落到爾朱榮頭上。

爾朱榮承襲了父爵之後,適逢北魏末年兵亂四起,爾朱榮見四方兵起,趁機驅散了畜牧,招合四方的義勇,併發放戰馬衣物。

逐步發展自己的勢力,組織了一支強悍的契胡軍隊,藉著為北魏朝廷效力的機會,逐步建立自己的霸業。其崛起的過程和早期的曹操極為相似,其勢是在鎮壓反抗暴政的人民的過程中不斷壯大的。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八月,舉兵襲取肆州(今山西忻縣),自置官吏,兵勢漸盛,朝廷不能制。

河陰之變

爾朱榮秘密派遣兒子爾朱天光等人悄悄進入洛陽城,與彭城王元勰之子、當時聲望很高的長樂王元子攸商議裡應外合攻打洛陽,並許諾事成後立元子攸為帝。

之後,爾朱榮便從晉陽率大軍向洛陽進發。大軍行進到河陽(今焦作孟州)時,爾朱榮遣親信進洛陽,悄悄將元子攸接到河陽立為皇帝,這就是歷史上的孝莊帝。隨後,爾朱榮率大軍從孟津渡過黃河直逼洛陽。

靈太后得知消息,急忙調集大軍與爾朱榮決戰,結果被爾朱榮打得落花流水,京城洛陽也被攻佔。靈太后見大勢已去,下令後宮嬪妃和她一道出家到永寧寺為尼。

北魏分裂——東魏與西魏

儘管如此,爾朱榮並沒有放過靈太后,他脅迫靈太后、幼帝元釗和他一起退出洛陽,當大軍行進到河陰(黃河南岸)時,爾朱榮下令將靈太后和元釗投入洪水滔滔的黃河之中。

殘害了靈太后和元釗以後,爾朱榮假裝邀請元子攸帶領朝中百官到河陰之陶渚(今孟津東)祭天。當2000多名朝中官員陪同元子攸到達陶渚時,爾朱榮下令早已守候在此的士兵將文武百官2000餘人全部殺害。

北魏諸王中的元雍、元欽、元略、元巶等人也在這次殺戮中遇害,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河陰之變。

經過這次事變,爾朱榮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

爾朱榮之殤

河陰之變後爾朱榮還師晉陽。雖居外藩,卻在朝廷大量安置親信黨羽,佔據要職,窺伺動靜,遙控朝政。

孝莊帝雖然在爾朱榮的扶持下做了皇帝,但他不甘心做傀儡,一心要剷除爾朱榮,重振北魏皇權。

530年,孝莊帝下詔讓爾朱榮進京,趁機將38歲的爾朱榮手刃在明光殿。

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和侄子爾朱兆得知消息,合力調兵攻打洛陽。

爾朱兆攻入城中,抓住孝莊帝,先將孝莊帝鎖在北魏皇家寺院永寧寺的塔裡,不久將他押到晉陽殺害,同時遭捕殺的還有臨淮王元誨、城陽王元徽等殘餘王公。

高歡

北魏分裂——東魏與西魏

高歡是鮮卑化漢人。

高歡早年參加杜洛周起義軍,又投奔葛榮。後叛降爾朱榮,成為親信。

爾朱榮死後,高歡收編六鎮餘部,鎮壓青州流民起義,任第三鎮酋長、晉州刺史。

普泰元年(531年)六月起兵於信都,翌年攻入洛陽,推翻爾朱氏集團,擁立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533年)正月,消滅爾朱氏殘餘勢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

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歡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國號

東魏的國號本是“”,是北魏國號的延續。北魏分裂後,分為西魏和東魏,所謂“東魏”只是與西魏相區別的稱呼。

東魏領有北魏洛陽以東的土地,又建都於鄴城,相對西魏位於東方以東,所以稱“東魏”。

疆域

北魏分裂——東魏與西魏

【東魏疆域圖】

在北魏分裂以前,高歡佔據著關東地區,所以在建立東魏後,東魏的疆域包括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

西魏

魏孝武帝西遷

在高歡把持北魏朝政時,魏武帝元修與高歡不合,永熙三年(534年)與高歡決裂,高歡帶兵從晉陽南下,孝武帝棄國逃跑。

永熙三年(534年)秋七月丁未,孝武帝元修招還前線督領御林軍的心腹侍中、儀同開府斛斯椿,繼而率京中各人馬由宮中發動。

跟隨西遷有名可考者有:

  • 宗室親王太尉南陽王元寶炬(即西魏文帝)。
  • 清河王元亶(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父)。
  • 大司馬廣陵王元欣、廣陽王元湛、 陳郡王元玄、元孚、元毗、元懋、元順元偉父子、平原長公主元明月、元贊、元最、元季海、元暢、元定、元融、元子孝、元仲景、元烈、元仲顯拓跋虎父子、元均等等。

太尉南陽王元寶炬、清河王元亶、廣陽王元湛以五千騎宿於瀍西,掌握西遷禁軍事宜。

除了皇室之外還有官員大臣侍中、儀同開府斛斯椿、王盟、大都督源子恭、太傅、錄尚書事長孫稚等等。

途中清河王元亶、廣陽王元湛向東逃回到高歡帳下。

孝武帝到了長安之後,宇文泰、王思政攜諸將奉迎孝武皇帝,孝武帝任命宇文泰為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

宇文泰

北魏分裂——東魏與西魏

【宇文泰像】

六鎮起義中,宇文泰隨父宇文肱加入鮮于修禮的起義隊伍。起義被爾朱榮鎮壓後,宇文泰成為賀拔嶽麾下。賀拔嶽遇害後,宇文泰被推薦為首領,率眾攻滅侯莫陳悅、曹泥,統一關隴。

孝武帝以泰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關西大都督,略陽縣公,承製封拜,成為僅次於高歡的有力人物。

被害

孝武帝遷徙到長安之後,政令全部取決於宇文泰,孝武帝仍受制於人,心中不悅,與宇文泰漸生嫌隙,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十月十七日,高歡以元修棄國逃跑為由,遙廢其帝號,另立元善見為帝,十日後遷都鄴。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閏十二月十五日,宇文泰以元修淫及從姊妹有傷大雅為由,把元明月和元修都給殺死,改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

永熙四年正月,元寶炬於長安城西正式即位,改元大統,是為西魏文帝。

宇文泰仍控制著西魏朝政實權,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行臺,爵安定郡公。

國號

西魏的國號本是“魏、大魏”,是北魏國號的延續。所謂“西魏”只是與東魏相區別的稱呼。

而且西魏領土北魏洛陽以西,,又在長安建都,在地理位置上是位於東魏的西面,所以稱呼西魏。

西魏皇帝

西魏文帝元寶炬,西魏第一位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孫,臨洮王元愉之子)年號大統。

西魏廢帝元欽,西魏第二位皇帝(551~554年在位),西魏文帝元寶炬嫡長子。元欽繼位後,未建年號,稱元年。

西魏恭帝元廓,西魏末代皇帝,西魏文帝元寶炬第四子。仍未設年號,稱元年。

疆域

北魏分裂——東魏與西魏

【西魏疆域圖】

西魏控制區,北線以內蒙古包頭市以北的陰山向西劃一條直線延伸,也就是內蒙古與外蒙古的交界,然後約至新疆哈密,經青藏高原北緣的祁連山(甘肅與青海交界)向東南延伸,包括現在的青海省省會西寧,再經甘肅省臨夏市向南直線劃到四川省阿壩州北部,經平武向東約以秦嶺與梁朝為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