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皇太極頭疼的幼弟多鐸,卻是個敢做敢當的熱血真漢子?

多鐸是努爾哈赤幼子,行十五,與阿濟格、多爾袞皆為阿巴亥所出,一度被多爾袞倚為左膀右臂。他是努爾哈赤大妃烏拉那拉氏所生的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最受努爾哈赤寵愛,大約十二歲時,就得到父親分給他的30個牛錄,併成為正黃旗和碩貝勒。

十五歲時,與其兄多爾袞一起從徵蒙古多羅特部,獲“額爾克楚虎爾”美號。此後隨諸兄長年東征西討,地位日益顯赫。

多鐸雖也聰慧過人,英勇善戰,只是其兄多爾袞風頭太勁,掩蓋掉他不少光芒。不過,做小兄弟有壞處,也有好處,兄長們大都把他看成小孩,多予照顧。

比如,多鐸與幾位立下汗馬功勞的兄長相比,軍功似乎為少,但並沒有妨礙他獲得最高爵位之一的“和碩豫親王”,皇太極的冊封詔書中說:“考核功罪,雖無大功於國家,以父皇太祖之少子,封為和碩豫親王。”

以年少而獲寵愛,說明皇太極對這位幼弟亦是疼惜有加。

其實,多鐸軍功亦甚是了得,皇太極傳詔如此,大約也有怕幼弟驕傲之故。


令皇太極頭疼的幼弟多鐸,卻是個敢做敢當的熱血真漢子?

多鐸像


被令眼相待的豫親王

多鐸封豫親王,便要建豫親王府,他這王府與其它王府不一樣,有兩個特色值得一說。

首先,它的圍牆比別家高三尺。按大清王府規制,王府建築中的主殿配殿的數目、基址的高度,以及房頂使用的顏色等等均有明確規定,不得逾制。何以豫親王府的圍牆可以比別家高出三尺?據說,康熙年間的某位豫親王與康熙下棋打賭時,康熙輸棋,頗感顏面受損,遂下旨由內務府將豫親王府的圍牆加高三尺,意為將該親王和家人永遠圈禁其中。

其次,豫王府門前有對不一樣的石獅子,一般王府門前石獅子,多面目猙獰,威武雄壯,藉以彰顯氣勢,唯豫親王府門前這對石獅子,腰身鬆軟,前爪曲伸,懶洋洋地呈半趴之姿,就像剛剛吃飽了出來曬太陽,因而有“懶獅”之稱,之所以如此,據說是皇太極對幼弟多鐸的特殊恩典。現在協和醫院門前的石獅子,就是當年豫親王府的那一對。

多鐸生長於努爾哈赤的多子大家庭,深受兄長影響,年紀輕輕便加入到戰爭當中,他驍勇善戰,足智多謀,頗打了不少勝仗。初時,大多跟隨兄弟征戰,待到後來,頗能獨擋一面,順治元年,被封為“定國大將軍”,帶領部隊攻打陝西,之後率軍直下江南,佔領南京,逼南明弘光帝投降,順治四年加封“輔政叔德豫親王”。

多鐸諸多戰功中,有兩次值得一敘。正是這兩次大征伐,為大清入主中原做出重要貢獻,亦真正奠定多鐸的豫親王地位,並將其推上輔政王的寶座。


令皇太極頭疼的幼弟多鐸,卻是個敢做敢當的熱血真漢子?

海蘭珠歸嫁皇太極劇照

第一次。順治元年(1644),受命為定國大將軍,經河南入陝西,連敗李自成軍,並在潼關取得決定性勝利。隨即率師南征,克揚州,突破南明的揚子江防線,佔領南京,進而擊破江南和浙江抗清勢力的抵抗。

多鐸徵南,十分野蠻殘酷,所過之處,寸草不留,令無數生靈塗炭。順治二年(1645)四月,多鐸率清軍圍攻揚州,明臣史可法固守城池。城破日,多鐸勸史可法降,史可法厲聲回答:“吾意早決,城亡與亡。”史請求多鐸勿殺揚州人民。多鐸拒之,殺史可法後下令屠城,一時血流成河,屍體遍地,多鐸之冷血無情叫人心寒。

第二次。順治三年(1646),多鐸受命為揚威大將軍,率師討伐喀爾喀蒙古的蘇尼特部。多鐸連敗蘇尼特部,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派二萬人援助蘇尼特部,亦被擊敗。數年後,蘇尼特部、土謝圖汗部均臣服清朝。這次遠征,將外蒙古全部納入版圖。

一身毛病,太過好色

只是這多鐸身為努爾哈赤幼子,自小嬌生慣養,及至努爾哈赤死後,又得皇太極寵愛,便養成一身飛揚跋扈放蕩不羈的臭毛病。多鐸與其兄阿濟格,這兩個不省油的燈,讓皇太極把心都要操碎了。阿濟格性格粗暴狂躁,心懷貳志,經常惹事生非,不斷違法亂紀;而多鐸則不然,他好奇裝異服,耽於玩樂,經常私攜妓女,宴遊歡歌,他穿優人服裝,擦脂抹粉,藉此自娛。

不只如此,多鐸十分好色,家中妻妾眾中,尚牽掛著外面的佳人。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他竟然看上大學士范文程之妻,意欲爭奪,諸王貝勒審實,決定對多鐸實施處罰:罰銀1000兩,奪十五牛錄。咱這裡捎帶說一下范文程,此人系范仲淹第十七世孫,侍奉自努爾哈赤到康熙的清初四帝,為滿清創立有汗馬功勞,為大清第一文臣。


令皇太極頭疼的幼弟多鐸,卻是個敢做敢當的熱血真漢子?

豫親王府遺址,今北京協和醫院


就連出徵打仗,多鐸也不忘帶了妓女和戲班在身邊。只能說,多鐸好色的本事,與乃兄多爾袞相比,亦不在其下,而在花樣翻新上面,則遠超多爾袞,著實是少見的重口味。

崇德四年(1639)五月二十五日,忍無可忍的皇太極決定教訓一下多鐸,令他跪在諸貝勒面前,歷數其五條“罪狀”:

其一,年幼志驕,與阿濟格過於親暱,行為悖謬,經常做出格之事;

其二,汗兄此前不顧阿濟格、多爾袞反對,將十五牛錄全部給你,竟毫無感恩,“爾獨何心,而亦懷怨耶?”

其三,崇德三年八月,多爾袞出征明朝,按滿人規矩,家人外出貿易,離別時要“相抱而泣送之”,以示惜別之情,皇太極當時正在避痘所(滿人興建的避痘場所,以隔離方式,在痘疫流行期間,保護尚未出痘的人),尚冒險相送,而多鐸以眼疾剛好而不出;

其四,崇德三年十二月,皇太極為牽制明朝關外軍,帶領多鐸等出征,多鐸帶500精兵,被明總兵祖大壽包圍,慘敗。舊事重提,藉此嚴加斥責。

其五,崇德三年皇太極與明邊官談判互市時,正談判當中,多鐸突然插嘴表達不滿。

嚴厲批評之後,皇太極對多鐸做了懲罰:分其奴僕、牲畜、財物及本旗所屬滿、漢、蒙古牛錄為三份,留兩份,另一份歸多爾袞;其滿洲、蒙古、漢人牛錄及庫中財物,由和碩睿親王和武英郡王均分,降多鐸和碩親王為多羅貝勒。直到順治元年(1644年),才由攝政王多爾袞恢復其豫親王爵位。

殺史可法,為大清朝立大功

及皇太極死,繼位問題成為焦點,多爾袞與豪格成為權力鬥爭之焦點。崇德八年(1643)八月十四日,眾親王與大臣共十九人舉行崇政殿會議,商議王會繼承問題,多鐸與阿濟格堅定地站在多爾袞一邊,明確表示支持,反倒多爾袞有些猶豫不決,多鐸心急,脫口而出:“王不允,當立我。”足見其在政治方面之幼稚。

就算多爾袞和豪格都不爭,皇位也斷斷不可能落到多鐸手裡。

待福臨繼位,多爾袞徹底平復心態,甘心做他的攝政王,一心一意當“周公”,輔佐順治成明君。多爾袞以身作則起見,他對一母同出的阿濟格和多鐸的要求更加嚴格,斷不能由得他們的性子,太過放肆,而影響皇室形象。

順治元年二月初五,有人彈劾多鐸,稱他擅自帶領部員“按籍集視八旗女子”,經法司勘實,罰多鐸銀500兩;順治五年(1648)七月十三,多鐸授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黃紗衣一襲,這件事令多爾袞大為光火,恨不得生吃了這個不懂事的弟弟。你道這吳應熊什麼人?吳三桂的兒子,吳三桂什麼人?心懷二志的平西王,須時時警惕才對,應加緊防範才對。經法司審議,多爾袞命罰銀2000兩。

多鐸依仗自己年幼,兄長又多疼愛,做了許多出格的事,最後的爛攤子還得多爾袞來收拾。隨著年紀漸長,又有哥哥多爾袞嚴格要求,多鐸的行事,亦慢慢開始變得成熟,而清軍入關後的兩次南征,亦令多鐸之聲譽達到頂點。


令皇太極頭疼的幼弟多鐸,卻是個敢做敢當的熱血真漢子?

阿巴亥蠟像,多鐸之母


順治元年(1644),多鐸受封為定國大將軍,經河南入陝西,連敗李自成軍,並在潼關取得決定性勝利。隨即率師南征,克揚州,突破南明的揚子江防線,佔領南京,進而擊破江南和浙江抗清勢力的抵抗。

順治二年(1645)四月,多鐸率軍圍攻揚州,明臣史可法帶領兵士死守。城破之日,多鐸勸史可法降,史可法拒降,並表示“城亡與亡”決心,並請求多鐸珍惜百姓,切勿濫殺無辜。多鐸不允,殺史可法後,並下令屠城,至四月底方才封刀。江陰、嘉定等城軍民也多遭屠戮,一時血流遍地,極為殘忍。

順治三年(1646),清廷再命多鐸為揚威大將軍北征,討伐背叛清廷並投靠喀爾喀蒙古的蘇尼特部。多鐸連敗蘇尼特部,追至克魯倫河和土拉河,將對方打得潰不成軍。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派二萬人援助蘇尼特部,亦被多鐸擊敗。數年後,蘇尼特部、土謝圖汗部臣服大清。藉此次北征,將外蒙古地區全部納入到大清版圖之中。

多鐸廣立戰功,晉封輔政叔德豫親王,並取代鄭親王濟爾哈朗的輔政王位置,多爾袞藉機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勢力。明眼人當然能出這一端倪,多爾袞也不避諱,向群臣宣稱:“豫親王平定中原,功勳卓著,早應晉封。我雖有這個想法,但考慮豫親王是我弟弟,所以猶豫不決。然而,我代管朝政,應進賢退不肖(小人),舉賢不避親,有國家的大法在,怎麼可以瞻前顧後呢?”言下之意是,多鐸是人才,必須加以重用,若不然,當是我大清之損失。

多鐸年紀輕輕,坐上了輔政王的高位,只可惜他運比天高,命比紙薄,順治六年(1649)三月,豫親王多鐸因染上天花去世,年僅三十六歲,豫親王爵王由其子多尼承襲,三年後,受多爾袞案牽連,豫親王爵被降為信郡王。只可憐多尼比父親多鐸還短命,只活了二十六歲。

豫親王改信郡王的128年後,由乾隆下諭,恢復豫親王爵位。

爭取婚姻自主的真漢子

天聰二年(1628)三月,多鐸欲娶舅舅阿布泰之女。阿布泰為阿巴亥之兄,太祖時任固山額真與都堂一職,到太宗朝連降四級僅為遊擊,在皇太極看來,阿布泰是個“讒惡”之人,早下令不許諸貝勒與之結親。

多鐸如娶表妹,與舅舅聯姻,形勢對皇太極大大不利。多鐸加上兩個哥哥阿濟格和多爾袞,又有舅舅阿布泰撐腰出主意,自不可小視。

出於政治角度的考量,皇太極自然不願成就這樁婚姻。皇太極借阿濟格積極促成此樁婚事為由,革了他的鑲白旗旗主之位,去除一塊心病。

多鐸妻妾中,繼福晉叫達哲,為蒙古科爾沁大妃之女,多鐸與此女的婚姻,史料中完全不同的兩種記述。對照來看,頗有趣味。

一種稱,多鐸堅決要娶達哲,皇太極遂與諸貝勒商議。他說當初自己是不同意的,因為此女“非有出眾才貌”。今國勢日盛,聯姻的決定權在後金一方,遂把此女召來讓多鐸相看,好讓其死心。沒想到事與願違,多鐸看後,“娶意欲堅”。思及多鐸是汗父“所遺幼弟”,不忍“違其意”,太宗即答應了多鐸的要求。諸貝勒意見是,多鐸“年幼志驕”,不要答應這門親事。多鐸要娶的可是汗大福晉哲哲(孝端文皇后)的妹妹,有可能傷害“外戚之誼”,影響後金國與蒙古科爾沁的關係。

也許代善等人的話說得太到位了,太宗不高興地說,我怎麼能因外戚而違逆年幼弟的心願?娶過來夫妻不和,我就秘密地送還給岳母好了。

另一種稱,多鐸不同意,皇太極與諸貝勒認為該娶,理由是“女雖醜,系大福晉內親,且又富貴”,皇太極稱“女豈不可變胖發福乎?”,多鐸無奈,只得娶了。

不管怎樣,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是這位達哲姑娘相貌醜,二是皇太極與多鐸由兄弟又多一層關係,那就是“連襟”。

多鐸還有一個側福晉,算是奇女子,多鐸死後,這位側福晉要求以身殉葬,多爾袞再三慰解,她要求越發迫切,最後只得允她殉葬了。

總結多鐸短短一生,雖多有任性肆意,讓俊逸瀟灑的兩兄長皇太極和多爾袞傷透腦筋的時刻,但他亦是個真性情,活出自我的熱血漢子。

要知道,在鬥爭激烈人人自危的宮廷中,這個性殊為難得。

瞭解中國史,推薦經典權威鉅著《劍橋中國史》。

《劍橋中國史》各卷由國際史學界知名學者主編,由研究有素的專家撰寫。

規模宏大,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