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奠基人,生前威比天子,去世兩月後被剝爵削尊,移出太廟

公元1643年9月20日,滿清第一位皇帝皇太極在瀋陽清寧宮的御塌上突然離世。此時滿清與大明還在關外對峙,關內農民起義正如火如荼,皇太極在位16年創建了大清,統一了關外,穩定了周邊局勢,在與明王朝的對峙中漸漸佔據上風,而在壯志未酬時刻,卻無疾而終。

皇太極死後,關於皇位歸屬,曾一度動盪。一邊是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一邊是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兩人都手握雄兵,千鈞一髮之際,孝莊文皇后出面斡旋,最終達成由年幼的福臨即位,多爾袞攝政,這樣一個折中方案。多爾袞攝政七年間,滿清攻佔北京,問鼎中原,西征大順,南伐南明,可謂是大清帝國的真正奠基人。

大清帝國奠基人,生前威比天子,去世兩月後被剝爵削尊,移出太廟


入主北京,問鼎中原。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三月大順軍攻下太原,三月中旬圍住北京,三月二十三日,崇禎皇帝砍死袁妃,逼周後自盡,砍傷坤儀公主,和太監王承恩一起跑到煤山雙雙吊死,三月二十五日,李自成攻陷北京。此時明末清初一代梟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正在趕往北京救駕途中,聽聞北京城破、家產被抄、父親吳襄被囚、陳圓圓被大順將領劉宗敏擄走,怒髮衝冠的吳三桂只得向清朝求援。

在明朝滅亡,大順未穩的歷史轉折點上,多爾袞顯示出了優秀領導者的風範,打出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親率大軍日夜兼程兵發山海關,吳三桂與多爾袞拜天盟誓,約永不相負,吳軍為崇禎皇帝戴孝,全部著白衣白甲與李自成親率的二十萬大軍展開激戰,膠著之際,大風互起,飛沙走石,清軍阿濟格、多鐸率軍出戰,農民軍陣勢大亂,李自成大敗歸京,倉促稱帝后,率軍撤入山西,並向陝西轉移。多爾袞於五月二日從朝陽門入京,明朝官吏出城跪迎,多爾袞深知攻心為上,厚葬崇禎皇帝和皇后。九月多爾袞迎順治帝入京,十月初一,順治率文武百官,祭告天地,定都北京。

大清帝國奠基人,生前威比天子,去世兩月後被剝爵削尊,移出太廟


西征大順,南伐南明。

入主北京以後,多爾袞繼續發揮他的軍事才能,任命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馬不停蹄追討李自成的大順軍,一邊是大順政權分裂,一邊是清軍勢如破竹,李自成且戰且退,入據西安,清軍窮追不捨,大順農民軍無奈撤出西安,於1645年2月進入湖北,6月李自成及隨從遭到當地地主武裝突然襲擊,全部遇難。1646年12月,據守四川的張獻忠率農民軍北上途中遭到清軍伏擊,張獻忠被俘而亡。

明朝覆滅後,南方相繼出現福王、魯王、唐王、桂王等南明政權。多爾袞命多鐸揮師南下,1645年2月,多鐸率軍圍困揚州,守將史可法率部進行了激烈的抵抗,4月25日城破,史可法被俘就義,多鐸下令屠城十日,史稱“揚州十日”。6月5日多爾袞下達“剃髮令”,遭到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由此引發的抵抗運動最終遭到了滿清政府的殘酷鎮壓,其後又發生了“嘉定三屠”與“江陰屠城”。

大清帝國奠基人,生前威比天子,去世兩月後被剝爵削尊,移出太廟


墜馬而亡,帝禮治喪,兩月後被剝爵削尊。

1650年11月,多爾袞打獵途中墜馬受傷,此後臥床不起,十二月初九去世,享年三十九歲。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以皇帝禮治喪,上尊號為“敬誠義皇帝”。

兩月後,濟爾哈朗讓多爾袞親信檢舉多爾袞,他本人則聯繫諸位親王大臣以多爾袞擅權亂政為名紛紛上奏,順治帝順水而下,下旨削去多爾袞的尊號,並將他的牌位移出太廟,財產全部充公。多爾袞攝政期間,功名赫赫,可以說是大清帝國的奠基人,死後被打倒,不免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