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生了孩子,我都沒睡過整宿覺...”

上週門診,臨近中午的時間,一位無精打采的媽媽來到了我的診室。


她雙眼黯淡、面容憔悴,有氣無力地跟我說:“主任,自從生了孩子,我都不知道睡整宿覺是什麼滋味兒了。”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非常理解這種感受,看著她的黑眼圈,我差點脫口而出的「當了媽你還想睡整宿覺啊」,也沒忍心說出來。


門診故事 |“自從生了孩子,我都沒睡過整宿覺...”

我繼續聽她訴苦,瞭解到她家兩個月寶寶的睡覺問題已經成了全家人的心頭大患。從出生開始,孩子不光入睡困難,每次要想盡各種辦法才能把她哄睡,而且一旦周圍環境有一點兒聲響,她就會馬上驚醒並放聲大哭。特別是每次孩子哭鬧時,都必須要奶水安撫,對於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而言就更是一種折磨。


我見這位媽媽一直在描述孩子睡覺的問題,想分散一下她的注意力,就轉移了話題問起了孩子的發育情況。“寶寶除了睡覺以外,精神反應怎麼樣?能不能逗笑?”說到這些,這位媽媽臉上終於出現了輕鬆的表情,對我說:“除了不睡覺,其他都沒問題,發育很好。”


門診故事 |“自從生了孩子,我都沒睡過整宿覺...”

這是個好消息。只要孩子的體格發育正常,精神反應好,運動和智力發育各方面都正常,就說明孩子的睡眠問題並沒有影響她的發育。


我剛想安慰幾句,沒想到這位媽媽突然和我說:“主任您幫我想想辦法吧,我實在不行了,要不然給她開點安眠藥,讓她好好睡一宿,我也能安穩睡個覺。”


雖然很理解這位媽媽的痛苦,但聽到這裡我還是忍不住打斷她,半調侃半批評地說:“你是和孩子有仇還是怎麼著?這安眠藥能隨便吃嗎?”


門診故事 |“自從生了孩子,我都沒睡過整宿覺...”

這位媽媽家的寶貝就是標準的「小睡渣」。入睡困難、入睡時間長、睡眠時間短、失眠、容易驚醒,睡眠時哭鬧和睡眠中體位頻繁變化等,都是「睡渣」的表現。


這樣的孩子大多是高需求和高敏感的孩子,所謂高需求,是對周圍環境、心裡安撫,以及他自身發育,的需求都非常高;高敏感是指對外界的各種刺激,包括溫度、聲、光、餵養方式的刺激反應都非常強烈,稍有變化,就會情緒不好。


對於這樣的孩子,睡眠毫無規律是最常見的問題。我們不必在三個月以內強求孩子建立晝夜規律,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及時給予安撫即可。


門診故事 |“自從生了孩子,我都沒睡過整宿覺...”

哄睡的時候可以多抱多安撫,但是一旦寶寶進入睡眠狀態,就要及時放下,不要抱睡,可以採取用包被裹住寶寶上肢的方式來減少睡眠中的驚跳。


在寶寶自身的晝夜規律形成之前,我們要為孩子營造正常的環境,包括聲音和光線。可以在入睡前的哄睡階段,在周圍環境中製造一些適度的噪音,並且一直伴隨到寶寶入睡。而寶寶在睡眠過程中出現驚醒哭鬧的情況,我們也不必要過於焦慮,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正常的現象。


門診故事 |“自從生了孩子,我都沒睡過整宿覺...”

最後一定一定要強調,絕對不能給孩子喂任何類型的安眠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