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讀書的時候,他是學霸,在北大就學期間他曾獲得過世界特種機器人大賽特等獎。

剛畢業的時候,他直接進入了當時就已經是頂級公司的騰訊,並任職其核心部門的產品經理。

入行之後,他更是僅用了4年多時間就把自己管理產品的規模從2000萬增長到了200多億,並廣受投資者好評和權威機構認可。

這位被我稱為“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的金牛名將基金經理,就是中歐基金的周應波

照例先來看些綜合自網絡的基金經理公開信息。

從工作履歷來看,周應波,北京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碩士。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任平安證券行業研究員,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任華夏基金行業研究員。2014年10月加入中歐基金,曾任研究員、投資經理助理、投資經理。2015年11月起開始擔任公募基金經理,有10年的證券從業經驗和近5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經驗。

現任中歐基金現任成長策略組組長、投資總監,以及中歐時代先鋒股票基金、中歐明睿新常態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

從投資理念和投資風格上來看,周應波可以說是一位非常“特別”的基金經理,和其他基金經理不同,我甚至無法用一兩句話來概括他,我能想到的最合適的標籤大概是這八個字:

持續進化,不斷成長。

比如從持股風格上來看,雖然整體他是中盤成長的風格,但是他的持倉早已從最初的中小盤成長風格逐漸進化成中盤甚至大盤成長風格。

比如從行業覆蓋上來看,他從最初關注少數行業擴展到現在的全行業選股。

比如從選股的邏輯上來看,他從最初的行業輪動逐漸進化成自下而上的精選個股。

比如從大的投資理念上來看,他從早期更關注行業景氣度逐漸進化成更關注企業家精神。

可以說他的整個基金管理階段就一直在進化和成長,現階段的他從投資框架上來看注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

投資風格偏向於中盤成長風格,厭惡風險。

同時他還非常注重將產品收益和投資者收益相匹配,重視用戶體驗甚至超過了追求高收益。
最為關鍵的是,他依然還在不斷的進化和成長之中,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真正常勝不倒的投資理念就是學習。

對他有了些許概念之後,我們再來看下他管理的基金的情況。

我以他管理的最為典型的兩隻基金為例來說明,這兩隻基金分別是中歐時代先鋒中歐明睿新常態

我們先來看下第一隻的中歐時代先鋒(001938)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中歐時代先鋒成立於2015年11月3日,是周應波管理的第一隻基金,同時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這隻基金還是一隻發起式基金,在當時整個市場萬馬齊喑的背景下發行,募集的資金規模僅為2200萬,其中的700多萬還是作為新人的基金經理自掏腰包買的,當時佔比高達32.39%(2016年一季報數據)。

後面的事情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了:

從收益率的角度,這隻基金在周應波管理的近5年時間內(2015年11月3日至2020年9月16日),總收益率為220.16%,摺合年化收益率為26.97%。妥妥的十年十倍年化收益率,關鍵現在依然還不是牛市頂點。

從回撤的角度來講,這隻基金在他管理期間的最大回撤“僅”為-21.79%,這個最大回撤就發生在幾乎全年下跌的2018年。

這個最大回撤我估計再沒“眼力見”的小夥伴也看出來厲害了,再疊加其十年十倍加的年化收益率,整個市場都要為之沸騰了:

這隻基金的規模從最初的2200萬,一年上好幾個臺階,三年不到就突破百億,最新一期的季報顯示其規模已經高達152.82億元,這還不包括22億+的C類份額。

我們再來看下這隻基金在各種市場行情下的具體表現: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上圖數據的時間跨度為2015年11月3日至2020年9月16日,忽略基金剛成立時候的幾個月。

從圖中大致可以看出滬深300指數在這段時期內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2016年初到2018年初的震盪上行行情,2018年初到2019年初的震盪下跌行情,2019年初至今的震盪上行行情。

我們來對照看下:

第一階段的白馬藍籌價值股行情下,滬深300的漲幅為49.81%,投資風格並不在風口的中歐時代先鋒同期的漲幅為90.26%。

第二階段全市場下跌行情下,滬深300的跌幅為32.46%,偏成長風格的中歐時代先鋒同期的跌幅“僅”為17.29%;

第三階段市場成長風略起的行情下,滬深300的漲幅為57.09%,投資風格相對契合的中歐時代先鋒同期的漲幅為112.42%。

上面的三階段對比可以說充分體現了周應波的一些投資特點:

我們可以發現周應波管理的這隻偏成長風格的基金竟然在所有的三個風格並不完全相同的時段都跑贏了指數,這一點在我寫了這麼多厲害的基金經理之後都是極其少見的。

我以兩個具體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從獲取收益的能力上來看,如果說第三階段在近兩年來的偏成長風格之下,偏成長風格的中歐時代先鋒因為相對順風漲幅遠勝指數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在第一階段的白馬藍籌幾隻行情下,理論上逆風的中歐時代先鋒漲幅竟然還是遠勝指數就有點令人驚訝了。

我特意查看了一下這個時段他的持倉情況,對照他的投資特點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

在他管理基金的初期因為基金規模不大,因此他行業輪動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最初他在自己熟悉和擅長的機械,電力設備,新能源以及週期股等行業輪動,在規模慢慢變大的情況下逐漸補強消費、醫藥甚至金融地產的認知,行業輪動在這一時期為基金提供了不少的正向貢獻,以至於出現了第一階段那種投資風格不在風口但基金依然取得好業績的情況。

從風險控制的能力來看,在2018年的市場整體大跌並且對成長風格特別不友好的一整年,但是中歐時代先鋒以-17.29%的跌幅比同時期滬深300的-32.46%的跌幅足足少了15個百分點。

我同樣仔細研究了這兩段時期的基金情況,同樣對照他的投資特點來看他是如何控制回撤的。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上圖表格是中歐時代先鋒在2018年四個季度的前十大重倉情況,從表格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這些股票基本都是TMT行業的。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可能也都知道這些都是2018年表現比較差的行業(可以回憶一下2018年的創業板跌得有多慘)。

更具體的去看的話就會發現,周應波選的這些較差行業的個股表現其實並不差,不少重倉股在2018年甚至還是上漲的,也就是說這一階段中歐時代先鋒的超額收益已經進化成了主要來自精選個股

接著上面的對比圖我再放一個基於年份的對比圖: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這是一隻標準的連續四年跑贏滬深300指數的主動基金,而且連續第五年跑贏滬深300指數也是指日可待。

我專門花了點時間找了數據畫了個圖,給大家看看中歐時代先鋒在全市場所有主動偏股型基金中的“地位”: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上圖的數據時段我截選了2015年11月3日至2020年9月16日這個周應波管理中歐時代先鋒的時段,另一個隱含條件則是所有基金的成立時間和基金經理任職一隻基金的時間至少要覆蓋這個時段。

圖中紅色圓點所代表的就是中歐時代先鋒的年化收益率和期間最大回撤情況,一目瞭然到無需我再錦上添花了。

這麼厲害的基金其實還有一隻,那就是周應波管理的另一隻基金中歐明睿新常態(001811)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中歐明睿新常態是一隻混合型基金,成立於2016年3月3日,周應波於2016年12月1日開始獨立管理這隻基金至今。

從收益率的角度,這隻基金在周應波管理近4年時間裡(2016年12月1日至2020年9月16日)的總收益率為139.17%,摺合年化收益率為25.84%;從風險控制的角度,這隻基金在這段時期內的最大回撤為-21.71%。

這隻基金我就不展開了,簡單看個圖就行: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因為業績突出,周應波管理的這兩隻產品可以說是屢獲重量級大獎:

中歐時代先鋒曾經榮獲中證報2019年度“三年開放式股票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證券時報2018年度“三年持續回報股票型明星基金獎”以及證券時報2016年度“一年股票型明星基金獎”。

中歐明睿新常態曾經榮獲中證報2019年度“三年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證券時報2017年度“一年積極混合型明星基金獎”。

五年六獲基金大獎,並且還有市場稀缺的重量級的三年期“雙料”金牛獎,被市場追捧是毫無疑問了: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上圖來自2020年半年報,展示了中歐時代先鋒最新的期末基金份額持有人戶數情況。

截至2020年6月30日,僅僅只是這單隻基金總的持有人戶數就達到了驚人的171萬+,足見用戶對基金以及基金經理的高度認可。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上圖則是中歐明睿新常態的投資人結構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早在2017年下半年,機構佔比就已經超過了60%,後續在份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機構佔比長期保持在80%以上的高位,最新一期(2020年半年報)的機構佔比為81.71%,足見機構對基金以及基金經理的高度認可。

本來講到這裡是差不多可以結束的,不過我知道大家一定還關心一個問題,就是他管理基金的規模問題,就這一點我想簡單來討論一下。

首先這一點他自己一直是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並且還非常實誠地寫在一季報裡面: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其次正如他自己所言,事實上他在幾乎整個投資管理的過程中都持續面臨著基金規模增長特別是快速增長帶來的挑戰。

上一次他碰到較大困難的時候是在基金規模四五十億元的時候,在經過“一個痛苦的探索”終於逐漸建立起新的交易框架,並放開規模到一百四五十億。

現在只不過又到了一個相對困難期,但我相信他依然能像以前一樣經過又“一個痛苦的探索”之後建立起新的交易框架(從二季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應該快要找到解決辦法了),我們只需要等著他放開規模的時點就行了。

中歐基金周應波:不是產品經理的學霸不是好基金經理

眾所周知規模是業績的天敵,規模大了對業績肯定有影響。我相信不管是周應波還是其他大佬都會遇到這方面的瓶頸,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佬之所以被稱為大佬,就是因為他們的業績並不會因為規模變大而出現嚴重的下滑,可能會因為靈活性的原因略微有下滑,但他們的業績放到全市場依然是優秀的。

我自己一般不會簡單的因為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規模變大了就拋棄他,更多還是去看他是不是依然在堅守自己的能力圈,是不是依然在真正的為投資人盡職盡責,更不要說像周應波這樣足夠自謙和自省,並且依然還在不斷進化成長的潛力無窮的中生代基金經理了。
講到這裡就差不多可以結束了。

最後找了一段周應波關於如何控制基金回撤的觀點總結,分享給大家並結束本文:

“一方面我們在行業上會比較重視不同行業上的搭配,分散集中風險,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在整個投資過程中保持耐心。在選股這個環節投入80-95%的精力,選到比較靠譜並且長期能夠創造價值的上市公司。因為只要一年比一年創造的價值更多,即使你買的價格略微的高了一些,它也是能夠通過創造價值把這個溝給填平,但是如果你本身創造價值是一個負的,或者是一個比較低的情況,那時間就不是你的朋友,越到最後價值就會損失的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