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 你就是自己的故鄉

想起了社交網絡上那個段子,估計最後一波“Kelvin”和“Rachel”也已奔回被喚作”狗剩”和“二丫”的家鄉途中。

布魯克林 你就是自己的故鄉

故鄉之遙遠,自比不上電影《布魯克林》裡描繪得那樣重洋遠隔,但京滬廣深的你我,何嘗不是第一次少小離家,就把故鄉永遠拋在身後,自此後,每次“回家”就是一趟越行行越遠的征途。

布魯克林 你就是自己的故鄉

《布魯克林》故事其實並不複雜,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偏居愛爾蘭恩尼斯科西小鎮的少女愛麗絲要去美國生活,她告別了母親和姐姐,來到了布魯克林區,擠進了一家少女公寓,以百貨收營員身份開始了新生活,思鄉的苦悶被新鮮的生活填滿沖淡,舞會遇上移民自意大利的小夥兒,戀愛憧憬美好未來。如果不是姐姐病故的消息不期而至,她彷彿永遠不會面臨返鄉和留下的選擇:故鄉依舊,而布魯克林的愛麗絲已不是當年的恩尼斯科西少女。

布魯克林 你就是自己的故鄉

“她回布魯克林了“,愛麗絲知道,多年後,這句話會對聽到它的人意義越來越淺,對她卻越來越重。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是最美好的。愛麗絲歪頭靠在牆邊,迎接馬路對面的託尼,不遠處就是託尼給他們許下的大房子——現在還是一塊空地,將來就是他們的王國。未來之所以讓人期待,不是因為必然美好,而是充滿未知的希望,而這就是讓我們奮不顧身地一次次從狗剩、二丫的家門走出,志氣滿滿變身Kelvin和Rachel的原因。

布魯克林 你就是自己的故鄉

布魯克林,你就是自己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