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的陷阱1——警惕“皇帝的新衣”

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建模,人工智能預測……但凡職場人士,這些詞你一定或多或少聽過。吹了近10年的大數據風,從一開始大家爭先恐後的嘗試,哪怕賣個煎餅果子都要加上“大數據”的概念,到互聯網企業、金融行業真金白銀的“信息化轉數字化”,到現在大批人唱衰“大數據”,說它就是燒錢的面子工程。究竟哪個才是“大數據”的真面目?

數據的陷阱1——警惕“皇帝的新衣”


本文是《數據的陷阱》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寫這個系列文章的契機,其實是因為作者本人要轉行了。作者本人在一家世界五百強的綜合服務企業的信息化部門任職,今年,公司喊了多年的數字化轉型即將動工,而作者則剛好被抽調去參與即將成立的“數科中心”的籌備工作。從北京疫情稍稍解禁至今,大概半年的時間內,我們這個籌備小組一路學習、訪談、調研、彙報……經歷了無數次的“山窮水盡,柳暗花明”,彎路沒少走,心得也略有一些。我深深感到,即便“大數據”的風已經吹了十年,即便有無數“巨人的肩膀”可以供我們參考,一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是一個需要深度思考的“量體裁衣”的過程。工作還在繼續,希望我這個類似於工作筆記的文章集合,能成為我工作上一路走來的見證,也能給作為讀者的你帶去一點的價值。

言歸正傳,“皇帝的新衣”這個詞來形容這幾年不少企業的大數據項目太貼切不過。這個比喻出自王漢生先生的《數據思維》一書(這本書很有意思,深入淺出的講數據和商業價值的關係,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找來看一看)。

數據圈裡一直有個笑談,說“大數據”這三個字,在投資圈裡是個高大上的詞,但凡跟它沾上邊,估值能高5%,(此處無冒犯任何投資圈人士的意思,來自作者的求生欲),但在IT眼裡這是個極其繁瑣的苦活累活,在盈利部門眼裡,這個東西和算命先生差不多,充滿了一切可能性。於是這幾個信息差彙總到了企業老闆那裡,組成了一件“皇帝的新衣”。

數據的陷阱1——警惕“皇帝的新衣”


故事是這樣的:老闆聽了各種論壇峰會,投行大佬的演講,覺得這是個好東西,回來吩咐各個業務線的副總裁,你們好好合計合計,公司要搞“大數據”。怎麼做?誰都不知道,但這不是問題,請家諮詢公司回來替我們規劃。諮詢公司來了,一通調研,告訴你,大數據之所以叫大數據,首先你得“大”!企業內外所有信息化系統裡的數據,不管有沒有用,統統先抽到“數據湖”裡。湖裡有啥不重要,大就完了!數據煙囪,不可以!這一步就夠IT部門忙上一陣了。數據有了,你總得歸置吧?這活兒CTO一個人可幹不了,於是拉上了其他幾個CXO,“數據乾不乾淨我不懂,你們說了算。”忙乎忙乎又是一陣子,數據也差不多了。此刻老闆也有些急了,你們忙乎這麼久了,那個神奇的預測分析在哪兒呢?幾個CXO一合計,乾脆咱們給老闆做報表、大屏、看版!老闆一看,這理想和現實差距有點大啊?

但CTO解釋了:“老闆你看這個數據,它不是普通的數據,它是湖裡的數據,特別新鮮水靈。”

其餘CXO說:“老闆你看這個指標,它不是普通的指標,他是集所有業務人員之力提煉出來萬里挑一的指標,特別的精準刁鑽”

老闆一看,好像很有道理卻又好像哪裡不對,但這一波一波錢都砸進去了,總不能讓別人看了笑話,於是對外宣佈,本司企業“大數據”一期成果顯著,未來我們還要做第二期,第三期……圍觀群眾紛紛感嘆,上億的“大數據”工程就是香,別的有財力的老闆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入坑。

直到有一天,一個一線銷售人員說:“大數據是厲害,可是為啥我的銷售額還是一點提升都沒有?難道是大數據這朵仙雲飄得太高,沒法顧及到我這等地表低等生物?”

數據的陷阱1——警惕“皇帝的新衣”


故事到這裡,所有人各司其職,他們做錯了嗎?諮詢公司的策略錯了嗎?但這麼重金打造的“大數據”最後成了一件既費錢又飄渺的“皇帝新裝”,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作者認為問題根本,是因為大家只顧著關注“數據”本身,而忘了我要從數據得到什麼。這個“得到”可不是一句口號,一個戰略,一個美好而飄渺的願景。而是實打實的要算清楚的帳。企業究其根本是要盈利的,我要如何通過“大數據”在具體的時間裡達到具體的利潤提升,這才是“企業大數據”的究極命題。但凡無法把這個命題清晰而具象的,用實打實的KPI解釋清楚,作者還是勸你先不要動手。至於該如何將這個命題一步一步剖析清楚,咱們下篇文章再討論啦。

數據的陷阱1——警惕“皇帝的新衣”

王老闆就很務實,定一個小目標先


最後,歡迎大家收藏點贊,更期待大家各抒己見,發表不同觀點。希望大家能在碰撞的過程中,對如何“做數據”都能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