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安的老街道丨城·載

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古城西安上榜全國十大熱門目的地,吸引廣大遊客前來打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安,或是秦皇的兵馬俑,或是漢唐的長安城,小招君心中的西安是那裡詩意的生活。

作為招商蛇口的品牌口號,“美好生活承載者”飽含了我們對時代、對城市、對人的尊重與責任。為發現和探討更多美好的內涵和意義,小招君專門開設了《城·載》專欄,第六期我們邀請了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衛東,帶領大家走進西安,感受西安的古城新韻。

新西安的老街道丨城·載

答應了小招君寫西安,我才意識到走出校門南下深圳,已經二十八個年頭。這之前,我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西安這座古城中度過。即便多年以後,我的工作也和西安保持著聯繫,大西安新中心新軸線、中央文化商務區、西鹹新區、灃渭新區、空港新城等規劃項目中,讓我在中國最年輕和最古老的兩個城市之間穿梭。

每回有朋友要去西安,向我打聽哪裡好玩,我會一口氣報上兵馬俑、華清池、明城牆、鐘鼓樓、北院門、碑林、陝西曆史博物館、大雁塔、小雁塔、興善寺、大明宮、未央宮、終南山等等等,都是這座老都城的好去處。歷史一久遠,打卡的人文風景就多。


新西安的老街道丨城·載

◎西安很古老,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西安,又很時尚,是一座足以讓人愛上的城市。


我還會翻看西安的地圖,從南向北、自東向西讀著這些熟悉的街巷名稱,貢院門、書院門、竹笆市、琉璃市、炭市街、灑金橋、麥莧街、車家巷、粉巷、油巷……每一條街道都講述著古老的故事。我的記憶也慢慢被打開,完整雄偉的明城牆、護城河上高大的吊板橋、鐘鼓樓樓下黝黑髮亮的青石門墩、北院門坊上的美食和叫賣聲、磨剪子來戧菜刀的吆喝聲、秦腔票友吊嗓子的粗獷豪放聲、清越悠長的空竹聲、風箏線上孩子的笑聲、象棋攤邊老大爺的爭執聲……都漸漸清晰起來。


說起西安的街道,得先說隋唐長安城。隋代大匠宇文愷建造的大興城是一個棋盤的格局,遵循嚴格的等級體系,主要的幹道連接宮殿和城池出入口,供皇家、貴族和軍隊使用,不對老百姓開放的。道路兩側用圍牆圍合成坊,城市生活主要發生在坊內部。長安城生髮至唐代,已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佈局上從正北向南向外分宮城、皇城和外郭。白居易說長安城“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真是橫平豎直,經緯分明。棋盤被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環繞,形成了“八水繞長安”的盛大格局。


新西安的老街道丨城·載

◎隋唐長安城橫平豎直、經緯分明,街道形成網格空間佈局,這也是西安特有的城市魅力。

十一條南北大街和十四條東西大街把外郭整齊地切分成108坊,形成網格空間佈局。每個坊都有圍牆和坊門。白天坊門打開,人們通過守門的官員查檢方可出入自由活動,晚上坊門就關閉,人員不得自由進出,夜裡不能在街上活動。所以唐長安城的街道上基本沒有什麼夜生活的。坊與坊之間嚴格的空間隔離,在當時的確有利於社會管制,當然也留下了後來西安城的街道空間。其實,即使在唐代,對外破牆開洞私設商鋪就時有發生,坊內的世俗生活也隨之向外蔓延,比如擺攤、婚嫁等等等。政府屢禁不止,只好開始對商鋪收租,於是原來坊與

坊之間隔離出的街道,漸漸生長出城市公共生活,呈現出人間煙火氣。隨著城市功能的轉變,街坊的功能已發生變化,但大部分的街坊和街道名稱都保留下來了,成為歷史和文化記憶的載體。正是這種歷史的錯位感,讓西安的街道僅聽名字就感覺很有故事。


新西安的老街道丨城·載

◎坊與坊之間隔離出的街道,漸漸生長出城市公共生活,呈現出人間煙火氣。


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就在唐長安城皇城內,每天行走於這些古老街巷,歷史的時空穿越,讓我對西安的街道生活總是充滿美好的記憶。


小學離家很近,都在青年路上,也就兩三百米的路程。七米來寬的馬路兩旁有二米多寬的人行道,栽著高大的土槐。這條街上有抗日名將楊虎城將軍的公館,我家後窗外就是公館的花園,印象裡總一片濃濃的綠意。我常在街邊樹蔭下觀察螞蟻大戰,玩弄從樹上垂絲下來的“吊死鬼”,或是盯著靜靜歇腳的拉車馬,盯著它的眼睛看,馬會“害羞”的。或在小人書攤邊,和囊中羞澀的小朋友一起圍觀別人正租看的《三國演義》《隋唐》,要麼在街角享受片刻烤紅薯出爐時四溢的濃香……幾分鐘到家的放學路,往往一走就是半個多鐘頭。


中學讀的是西七路上的西安中學。街道兩旁種的是核桃樹。從春天核桃樹吐出嫩芽,到初夏結出花絮,再一點點地長大。每天上下學,一路走過滿心盼著核桃能早點成熟。西七路西頭接著北大街,向南望去,你能望見鐘樓,這一路你能聽到和平電影院散場後人們講述的屏幕悲喜,還有五四劇院門前興奮而驕傲的持票觀眾,他們穿著特別乾淨,說話的聲音也格外的響亮,那個年月舞臺演出是最高級的文藝奢侈品……再向南就到了青年路口,有新華書店,那時候裡面是安靜的讀書人。冬天大雪過後,街道兩邊踩踏過的人行道結了一層厚厚的冰,三兩個同學一組,輪換著拉著或推著對方在冰上滑行,街上充盈著孩子們的歡笑聲。


新西安的老街道丨城·載

◎行走於西安這些古老街巷,歷史的時空穿越,讓人們對西安的街道生活總是充滿美好的記憶。


雅各布斯在《偉大的街道》中強調,一條偉大的街道能夠促進人們的交誼與互動,共同實現那些他們不能獨自實現的目標;一條偉大的街道在物理環境上應該是舒適與安全的;一條偉大的街道會鼓勵大眾共同參與,能夠深深印在人們的腦海。讀到雅各布斯的這些話,我自然會想起青年路、西七路和北大街,它們是我認識西安街道的原點,也是我觀察城市、認識和體驗場所空間的啟蒙老師。這種生動的場所體驗對我從事城市規劃設計產生很大的影響。


街道聯繫和切分各種城市功能、空間和社會生活,形成連續的空間網絡、社會秩序和文化脈絡,是組織城市功能和交通的空間載體,更是人與人社會交往的公共空間。和中國其他城市一樣,西安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曲江、滻灞、西鹹等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給這座城市樹立了越來越多新的名片。但是新城的樓越來越高,路越修越寬,街道的交通功能越來越強,街道生活越來越少,公共空間的屬性越來越弱了。


然而,即便在水泥森林空間大規模生產的當下,西安的老街區也在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傳統元素融合現代消費觀念和文化模式,街巷的社會生活網絡和公共空間的場所感依然存在,且煥發時代特徵。橋梓口賈永信臘羊肉、北廣濟街的老童家臘牛羊肉、西大街的德懋恭、端履門的老孫家牛羊肉泡饃、 北院門的賈三灌湯包子、南院門的春發生葫蘆頭、竹笆市街樊記臘汁肉夾饃、鐘鼓樓廣場的德髮長餃子宴,歷百年而不衰,與咖啡廳、酒吧交相輝映,東方和西方,傳統與時尚,在西安的街道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新西安的老街道丨城·載

◎街道西安的老街區,琳琅滿目的商鋪和川流不息的人群,傳統元素融合現代消費觀念和文化模式,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西安老街道的生活體驗,讓我明白一個的道理——城因人生,城為人造。城市規劃必須基於“人民城市”的城市價值觀,圍繞“人”來啟動空間研究和供給。推動公共價值導向的城市空間供給方式,是城市規劃響應“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任務。

以人為本的公共空間創造和公共產品提供是激活城市價值和提升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傳統公共空間的基礎之上,我們進一步提出了“廣義公共空間”的城市規劃範式,強調以公共服務和交往需求為基本導向,通過建立“網絡+節點”式的廣義公共空間體系,來構建或優化城市空間組織模式,探索促進新時期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徑,踐行公共價值引導城市發展的價值觀。


新西安的老街道丨城·載

◎作為今年上半年西安網紅盤之一,招商城市主場定位“時尚潮流青年棲息地“,根據新青年需求研磨產品,搭配擼貓館、咖啡館、烘培店等新青年心享定製全配套,成為西安新青年置業首選。


新西安的老街道丨城·載

◎在一切規劃中,人總是最核心的主角。正如招商臻觀府,將高新都市美學與現代建築美學相融合,讓城市精英階層從喧囂、繁瑣中解脫出來,使其迴歸簡單、從容、本真的生活。


新西安的老街道丨城·載

◎城因人生,城為人造。毗鄰2021年9月15日第十四屆全運會會址,總投資約100億元的招商局絲路中心項目落戶國際港務區,將建設“絲路之門”超高層地標性建築,構建區域門戶新形象。


正如賈平凹所言:“現代的西安當然不僅僅是個保留著過去的城,它有著同其他城市所具有的最現代的東西,但是,它區別於別的城市的,是無言的上帝把中國文化的大印放置在西安,西安永遠是中國文化魂魄的所在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