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犯人经常“流放宁古塔”,为什么是宁古塔?

清宫戏中,宁古塔,是一个出现频次很高的地名。

宁古塔,全称为宁古塔将军辖区,是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管辖的行政区域。

宁古塔虽然名字中有”塔“,但是并不是真正的塔。这个词语实际上是满语“宁公特”的讹传,翻译成汉语,其实是“六居址”的意思。

清朝的犯人经常“流放宁古塔”,为什么是宁古塔?

宁古塔,一直是东北的重镇。明朝末年,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称“汗”,定国号为“金”,建元“天命”,定都兴京,也就是现在的辽宁新宾。后来,随着建州女真实力逐步作大,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定名盛京。与此同时,派兵到宁古塔驻守。顺治二年,清廷定文武官员的品级,镇守宁古塔总管为三品。

八年之后,清廷再次下发命令,将盛京昂邦章京所辖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黑龙江上游的石勒喀河流域和库页岛在内的海中诸岛,划为单独的行政区,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至此,宁古塔昂邦章京与盛京昂邦章京并列为特别新争取。宁古塔昂邦章京驻守宁古塔成,即现在的牡丹江海林。

康熙元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改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因宁古塔城常遭水患和为抗击沙俄用兵需要,康熙五年,宁古塔将军衙门移驻宁古塔新城,也就是现在的今宁安县城。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衙门移驻船厂后,由将军主持修筑吉林乌拉城,竖木为墙,史称“吉林木城”。

宁古塔将军辖区,范围广阔。据《大清一统志》记载:“东滨大海,西接边墙,南峙白山,北逾黑水”。即东至大海3000余里,指北起鄂霍次克海,南至日本海的海面;西至柳条边590余里,至盛京威远堡开原界;南至长白山南图们江、鸭绿江1300余里,与朝鲜分界;北逾黑龙江至外兴安岭。

清朝的犯人经常“流放宁古塔”,为什么是宁古塔?

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被沙俄割占,吉林将军辖区进一步缩减,即东至乌苏里江、松阿察河与俄罗斯分界;南至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分界;西至威远堡边门开原界;北至松花江达黑龙江将军辖区界。在辖区内分地筑城,先后设置吉林、三姓、阿勒楚喀、伯都讷、珲春副都统镇守。

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决定,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设置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

虽然宁古塔位置很重要,但是环境却非常恶劣。因此,在清朝,这里经常被作为流放犯人之地。发配到宁古塔的罪人,要在宁古塔地区当奴隶,服劳役,开荒、种田、修桥、修路等等,生活可谓非常艰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