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你讀書的樣子,真棒!

國慶旅行結束,乘上海至太原復興號高鐵返程。車廂裡大多是返程的人們。經過鄭州、石家莊兩個大站後,車上的人明顯減少,原先嗓雜的車廂也安靜了許多。時至黃昏,暮色四合,加上昏黃的燈光,疲憊的人們懶得說話,要麼各自看手機,要麼昏昏欲睡。

忽然,車廂左前方一角,傳來清脆的童音,在朗讀。聽聲音判斷,孩子估計是六、七歲,他在讀《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當小男孩響亮的聲音傳來,整個車廂都安靜啦。孩子吐字清晰,字正腔圓,停頓有序,讀出了詩經的韻味。這朗朗讀書聲,猶如一股清流,滌盪心扉。這朗朗讀書聲,彷彿一陣清風,吹走疲憊。聽孩子這麼一讀,不免為之一振。好奇地站起來,看到一位紅衣少年,邊上是媽媽在讀書。周圍人也不由得豎起耳朵,悉聽下文。

不出所料,孩子韻感十足地接下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孩子遇到不懂的字詞時,邊上的媽媽上線了,耐心解釋,一應一答,這母子,成了車廂裡的唯美。

聽他們一字一句地讀 ,看他們一俯一仰地和,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想象古人筆下的蒼茫景象,體會古人用詞精緻,不由讚歎。

第一,讚歎古代詩人。這裡形容蒹葭茂盛用“蒼蒼、萋萋、采采”;而白露呢?也有不同的狀態“為霜、未晞、未已”;形容道路曲折艱難,用“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連水邊、岸邊也用“在水一方、水之湄、水之涘;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不同的表達。

仔細想想,也真不簡單。古人用寥寥數語就描述出這麼個唯美場景,儘管現實很骨感,道路曲折漫長,也要努力讓理想豐滿,努力追求心中的美好。

第二,讚歎當今少年。人常說,自古英雄出少年,這位小小少年,還沒上小學,能靜下心來在火車上背誦詩經,這得有多自律!還有這麼一位媽媽,能這麼耐心透徹地講詩經,這麼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發展將會有多大的影響。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後浪,我們國家的復興,是不是更有希望?!

小小少年,你讀書的樣子,真棒!從你身上我看到了祖國復興的希望!

小小少年,你讀書的樣子,真棒!
小小少年,你讀書的樣子,真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