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墨刑,和現代刺青,有什麼不同?

古代墨刑,和現代刺青,有什麼不同?

古代墨刑,很多人以為就是文身,用根針,在臉上刺出記號,輕攏慢捻抹復挑,最後抹點墨汁。真是如此嗎?沒那麼簡單。

1、墨刑很古老。《尚書大傳》說“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純;中刑,雜屨;下刑,墨幪。以居州里而民恥之。”意思說,堯舜時代,讓受刑者穿特別圖案的衣服,代替肉刑,叫做象刑。其中,墨刑者,蒙黑頭巾,讓他沒臉見人。不要以為蒙黑頭巾很容易,你蒙一輩子試試?

2、漢代《白虎通疏證》,對古代象刑做進一步解釋:“犯墨者蒙巾,犯劓者以赭著其衣,犯臏者以墨蒙其臏處而畫之,犯官者履雜扉,犯大辟者布衣無領。”意思說墨刑者用布蒙臉,割鼻子刑者穿囚衣,挖膝蓋骨刑者用墨塗膝蓋骨,閹割刑者穿草鞋,砍腦袋刑者穿沒領子的衣服。這些都不是真刑罰,而是用不同的裝飾,作為刑罰替代。上古時代,管理手段比較仁慈。

3、後來,開始玩真的了。《周禮.秋官.司刑》說“墨刑五百”,意思說墨刑有500種犯罪類型。註釋家鄭玄詳細說明:“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言刻額為瘡,墨窒瘡孔,令變色也。”“先刻其面”已顯示作為刑罰文身的特點,要雕刻到臉上,再用墨塗抹。墨不是現代墨汁,基本用鍋底灰替代。

4、《國語.魯語》臧文仲對魯僖公說:“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薄刑用鞭撲,以威民也。“鑽笮就是鑽鑿。魯語是魯國記事,該國有位著名木匠叫魯班,免不了用雕刻鑽鑿工具,魯國司法部門可以直接借鑑。

5、儘管墨刑要鑽鑿雕刻,但是比起五刑的其它,劓是不要鼻子、刖是不要走路、宮是不要生娃、闢是不要腦袋,墨刑僅僅不要臉,已經輕鬆了很多。

6、奇怪的是,墨刑僅適用古代中原地區,主要是河南河北山東山西,而當時的少數民族,根本不拿墨刑當回事。《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左傳·哀公七年》也說到,“太伯……斷髮文身,裸以為飾。”南方地區的吳越等國,文身竟是一種裝飾,還要裸出來顯擺。由此可見,文化差異,古今都有。當然,可以推測的是,作為裝飾的文身,應該不會殘忍地使用鑽鑿。

#寒川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