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隱性虐待》:有一種人和關係,再親也要遠離


《治癒隱性虐待》:有一種人和關係,再親也要遠離

01.謊言:以愛的名義傷害所愛之人

12歲的男孩小然,被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全身發紫,氣息奄奄。他的父母呼天搶地,好不容易才說清楚,原來孩子是在家裡服了毒,主要是一瓶安眠藥加上一杯白酒。在烈酒的催動下,安眠藥迅速發揮作用,小男孩陷入昏迷之中。幸虧送來及時,不然後果不堪設想,經過醫生5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和一週的精心護理,小男孩才醒過來。

讓主治醫生特別意外的是,原以為尋死覓活的孩子一定是內心特別叛逆,肯定不愛學習,沒想到這個小男孩卻多才多藝,鋼琴,吉他,繪畫,滑冰等都玩得非常好,甚至已經有了專業水準,而他的成績更是拔尖。一直屬於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讓大家更加想不到的是,就因為這孩子成績好,父母一方面飄飄欲仙,一方面卻加強了對孩子的管控,要求他放棄所有除學習之外的愛好。出事那天,小然因為和朋友一塊出去滑冰,晚一點回家,結果父母得知後,根本不聽他的解釋,抬手就是重重的一巴掌,還規定他以後不許再出去玩。小然回房間後,當即吞下安眠藥和烈酒,結果就出現了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醫生問小然,你這樣做,有沒有感覺害怕,小然說,沒有,我只想讓爸媽聽到我的聲音。

多麼卑微的要求呀!看完案例,我陷入深思——推著小然去尋死的,並不是那瓶安眠藥和一杯烈酒,而是以愛的名義操控他,讓他無法呼吸、甚至斷絕求生慾望的父母。

人們常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而這就是一句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最大謊言。

《治癒隱性虐待》:有一種人和關係,再親也要遠離

02.傷痛:遭遇心理虐待,人生跌入谷底

美國作家香農·托馬斯寫的《治癒隱形虐待》這本書,為我們破解了其中的謎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陷入被傷害的痛苦沼澤之中無法自拔,因為他們遇到了“有毒的人”,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施虐者”。

施虐者是一個什麼角色呢?她在書中這樣寫道:施虐者喜歡把每個人每件事都控制住。分析一下:第一,他們肯定是受害者身邊親近的人,能夠影響到受害者;第二,他們都有強烈的控制慾或者施虐慾望,導致身邊的人陷入痛苦。

這樣的情況離我們並不遠,有一些你能看到和察覺,有一些可能因為施虐形式非常隱秘,所以你可能沒有及時察覺到。本書中,作者就給我們總結了心理虐待的幾種方式:

一是言語暴力:包括各種辱罵詆譭、人身攻擊。這種不要說,很多人可能都遭遇過,比如前幾天剛發生的男孩跳樓事件,因為在校打撲克牌,被媽媽當眾狠扇兩耳光,沉默兩分鐘後,男孩竟選擇跳下了五樓。後果真是讓人不能承受生命之輕。

很多女性結婚後遇到有暴力傾向的愛人,常常被打得鼻青臉腫。我有一個同學的媽媽就這樣,隱忍了十多年,最後在孩子的支持下解除了婚姻,才算是得到了解脫。

二是精神暴力:洗腦、糾纏、汙衊、貶低、控制等行為。這種情況現實中也經常遇到。

在《三十而已》中扮演鍾曉芹的毛曉彤,外表看起來青春靚麗,事業上也非常努力,但卻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爸爸。這個人不僅曾經威脅要和她斷絕父女關係,更是向她索要5000萬養老金。不給錢就一直騷擾,干預她工作,干擾她談戀愛,逼得毛曉彤痛苦不堪。

《治癒隱性虐待》:有一種人和關係,再親也要遠離

三是情緒暴力:無視、孤立、擺臉色、拒絕溝通等冷暴力,以及威脅、恐嚇、砸壞物品等激進行為的熱暴力。這種情況生活中更是常見,有的夫妻倆一吵架,強勢的那方就砸東西、擺臉色,反正就是要弄得對方不舒服,不開心。

通過一首《隱性的翅膀》走紅樂壇的歌手張韶涵,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從小就拼命工作,結果不幸累到生了病,而媽媽在她治病期間居然悄悄轉走她一億多資產,並將她掃地出門。當她想要收回自己的資金管理權時,不依不饒的家人居然四處誣衊詆譭,生生將她從事業高峰推入人生谷底。

還有諸如限制社交、實施經濟管控、限制行動自由等幾種比較隱蔽的行為,也屬於隱性施虐。


《治癒隱性虐待》:有一種人和關係,再親也要遠離

03.止損:有一種人和關係,再親也要遠離

我的閨蜜西元,在聊起婚後生活時,無意間觸及原生家庭的痛,說著說著,竟不自覺流下了眼淚。原來,西元生兩個寶寶的整個過程,自己媽媽都沒來看她和寶寶一眼。“一直到現在,二寶已經快兩歲了,爸爸媽媽依然沒來看過我。他們從來沒有愛過我。”西元傷心地說。這種疏離讓她感覺到了痛苦,不正切合書中所說的“冷漠、孤立、無視”的冷戰嗎?

每一個人都知道,最早的家是我們最珍視的心靈歸屬地,從小陪伴自己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往往,現實中傷害自己最深的,也常常是這些被我們看得最重的人。再好的關係再親密的人,如果喪失了道德人倫的底線,如果失去了最依賴的親情,成了那個有毒的施虐者,那麼持續忍受下去,只能讓自己進一步受傷。

所以,當真的不幸遇到以上所說的幾種人該怎麼辦?書裡給了我們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關鍵一點是覺察。如果你即使被欺負了也樂此不疲或麻木不仁,那就比較難辦了,因為內心的覺醒是止損的最重要驅動。

按照香農的研究,覺察之後會有一個逐步療愈的過程:

第一階段是絕望:因不知自己曾遭受過虐待或者無法擺脫虐待而感到絕望,往往處於情感混亂、焦慮、抑鬱或想要自殺的狀態。此時,最重要的是保證倖存者的生命安全,感受他們的絕望究竟是怎麼樣的,注意要抵制急欲治癒的衝動,一小步一小步前進。

第二階是學習:學習和了解心理虐待的施虐者常用的虐待他人的方法。

以下這些就是施虐者常用的方法:

煤氣燈操控:通過現在被稱為“煤氣燈操縱”的洗腦術,來摧毀倖存者的世界觀及其對自己的信心。

惡意宣傳:一方面施虐者有意隔離倖存者,讓其職能向自己求助;另一面證明施虐者在“治療”倖存者的過程中的的行為是合理的。

飛猴:來自《綠野仙蹤》,壞女巫利用飛來飛去的猴子幫助自己做邪惡的是。類似“借刀殺人”。

自戀攻擊:指自戀者、反社會者和精神病態者對無辜的人做了錯誤的事,並完全推卸自己的責任。

間歇性強化:也叫“操作性條件反射”,施虐者運用條件反射訓練倖存者焦慮地預測施虐者何時會短暫地加強他們之間的聯繫。

關係理想化:從施虐者和目標第一次見面開始

貶值:發生在倖存者完全上鉤之後

拋棄:施虐者開始拒絕目標,嚴重問題在於倖存者的人格也被操控和撕裂。

《治癒隱性虐待》:有一種人和關係,再親也要遠離

第三階段是清醒:此時憤怒情緒逐漸到來,頓悟時刻會出現。

第四階段是界限:倖存者開始設立界限,這是倖存者選擇脫離接觸或斷絕往來的好時刻。

這裡包括兩個方面的“斷舍離”:

(1)脫離接觸:不僅指倖存者限制自己與施虐者接觸的時間,更指其內心的一種姿態。

(2)斷絕往來:指切斷和施虐者的所有關聯。

第五階段是恢復:倖存者逐漸恢復正常生活,找回在遭受虐待時被偷走的重要生活事件、穩定的經濟狀況、健康的身體和心靈。希望是此階段的主題,核心在於所有新鮮事物的到來。

第六階段是維持:指倖存者徹底過上康復後的生活,並且有自信和相應的技能保護自己以後再也不會受到心理虐待。

還記得電視劇《歡樂頌》裡那個五美之一的樊勝美嗎?誰也想不到她高傲的表象後面隱藏著一顆千瘡百孔的心,重男輕女的親生父母就如同吸血鬼,赤裸裸侵蝕著她奮鬥的每一分存款。直到她最後戰勝家人,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筆存款,那樣由衷的幸福和微笑,就是經歷了與施虐者鬥智鬥勇後獲得的新生。

讀懂這本《治癒隱形虐待》,才能真正明白“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的真諦,只有真正走出過去的陰霾,才能迎來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生活。


《治癒隱性虐待》:有一種人和關係,再親也要遠離

寶寶創意社:提倡終身閱讀和學習,致力於和萬千媽媽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