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 (程派)自學自練之:發現共鳴腔,讓唱段更美妙

京劇 (程派)自學自練之:發現共鳴腔,讓唱段更美妙


在京劇自我學習的過程中,總有那麼若干個日子,是祖師爺為你稍微打開一條門縫的日子,是給你一線微光,讓你得窺一點點堂奧的日子。

雖然這條門縫很快就關閉了,這道微光也轉瞬即逝了,但確是祖師爺給你的一點甜頭,是天道酬勤,而得到的額外獎勵。

是咱們學唱京劇,有了一些進步的日子,是開心的日子。

這樣的日子,我最近遇到過兩次。


京劇 (程派)自學自練之:發現共鳴腔,讓唱段更美妙

張火丁 《荒山淚》


第一次在9月28日。

那天我練習 張火丁 教授的《荒山淚》。 第一句"譙樓上二更鼓"的第一個字"譙",這個字我聽火丁教授的原唱,開口是有共鳴音的,聲音圓潤又流暢,但是一直以來,我就是唱不出來那種效果。我試唱很多次,發出來的聲音又狹窄又幹癟,非常難聽。

那天的練習過程中,偶然開口發聲的位置靠後了一些,"譙"字的聲音,從後顎直接到了頭腔,突然就發出了圓潤又有共鳴的音色,我突然就頓悟了,我發現我明白了一個唱戲發聲的基本道理.

就是,所謂的共鳴腔,其實是一條直線,以你的後顎為基準,垂直向上到頭腔,垂直向下到胸腔、丹田。所以你的聲音發出的時候,氣息從丹田到胸腔到口腔到頭腔,是直上直下的。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突然又意識到了,我的聲帶在哪裡!

準確地說,我感受到了聲帶的位置!氣息和聲帶,在這個垂直的共鳴腔裡,互相發生作用,才有了我們唱戲需要的共鳴音,然後以氣託聲,才能行腔,才能產生我們聽到的專家大腕們那些飽滿的,圓潤的,輕重緩急,收放自如的優美的聲腔。

明白這個道理,給我帶來的最大的好處是,開嗓變得容易了,時間也縮短了,原來自己瞎練,半小時嗓子也打不開,現在有十分鐘,嗓子就開得差不多了。其次,在練唱的過程中,嗓子不那麼容易疲勞了.

其實說白了,這就是發聲的科學道理。如果你有專業的老師,恐怕在教學的第一天,就會指點給你這些道理。這就是專業學習的好處。

明白了這個道理,讓我開心了好幾天。這麼基礎又原始的道理,我自己花了三年的時間才瞎子摸象一般地摸索出來,真是又好笑又可憐。


京劇 (程派)自學自練之:發現共鳴腔,讓唱段更美妙

張火丁 《春閨夢》


第二次在 10月5號,也是一個好日子。也是得到獎賞的日子。

長久以來,總是覺得我學唱的唱段,聲音含糊不清,發音也不清晰,歸韻也不到位。我一直以為是基本功的問題,是咬字啊,歸韻啊,基本功差的原因。

今天練習張火丁教授的《春閨夢》"被糾纏"一段,唱著唱著,忽然覺得鼻孔氣息特別的通暢。似乎鼻腔通往後顎的通道打開了。這種鼻腔和口腔氣息通暢的感覺特別奇妙。它帶來的直接改變,是歸韻時候,聲音從口腔到頭腔暢通了,咬字,歸韻的效果變得比原來清晰了。

這是我近期悟到的第二個道理,就是鼻腔和口腔的通道必須打開,你的咬字發音才能清晰而響亮,如果鼻腔的這個通道沒打開,聲音會含糊不清,象是嘴裡塞著棉花一樣。


程派唱腔比較多腦後音、鼻音,韻腳也重,鼻腔和口腔的正確使用,對程派唱腔的韻味還是挺重要的。

明白這個道理,今天練唱了幾段,感覺咬字歸韻的清晰程度,比原來好些了。我自己覺得特別高興。

雖然這都是唱戲發聲的基本道理,但是沒人指點,還真不容易得到這些道理,能在反覆的練習中,有這些領悟,可見天道酬勤是有道理的,除了勤學苦練,哪有什麼捷徑好走。

對專業演員如此,對業餘愛好者來說,更是真理。


聲明:本文為筆者 原創首發

注:筆者為京劇程派愛好者,是業餘愛好者,筆者創作內容為自我練習的體驗,如有和專業知識相違背者,請以專業知識為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