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棕熊”不是森林之王?攻守兼備還能打敗老虎,究竟輸哪了

說起棕熊,記憶裡全是憨憨模樣,因為在筆者的生長環境中,除了動物園就是隻能通過影視作品去感受,而無論是動物園還是影視作品(比如熊出沒),管理員或是創作者似乎都習慣將它們馴化或是刻畫成溫順模樣,以便討人喜歡。

然而,這被人工“干預”的棕熊,在筆者看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森林霸主,在森林中野蠻生長的熊,它們應該是這樣的:

為什麼“棕熊”不是森林之王?攻守兼備還能打敗老虎,究竟輸哪了

三分憨態,七分漫不經心,昂首闊步,威武霸氣,方圓數十里內全無野獸膽敢靠近。

為什麼“棕熊”不是森林之王?攻守兼備還能打敗老虎,究竟輸哪了

行動靈活,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行動敏捷,攻守兼備,戰鬥力超群。

身寬體胖,行動卻不遲緩,力量巨大的同時還擁有強大的防禦力、看似憨態可掬實則深諳生存之道,唯獨令筆者不解的是,這樣強大的生物為何風頭蓋不過霸佔森林王之位許久的老虎?

我們都知道,在野外動物們遵循的是弱肉強食的原則,體型大小是動物們評判對手好不好惹的一大標準,顯然棕熊是在這個標準中的頭部玩家,特別是在食肉目中是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其中科迪亞克棕熊體長可達三米高,體重甚至有達到一噸,比之咱們的森林之王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什麼“棕熊”不是森林之王?攻守兼備還能打敗老虎,究竟輸哪了

當然體型巨大就能稱王的話,那陸地上的大象,海里的鯨魚就能直接封王了,所以森林之王的位置徒有其表還不夠,體型越大通常意味著,行動緩慢,不夠靈活,但棕熊卻並不遲緩,追捕獵物的時速可達60公里/小時而老虎的時速也只有54公里/小時關鍵是棕熊耐力還好,輕易跑個幾公里都不是事,而善於埋伏偷襲的老虎,顯然是比不過的。

為什麼“棕熊”不是森林之王?攻守兼備還能打敗老虎,究竟輸哪了

在咬合力方面棕熊確實略遜老虎一籌,但也差不太多,是位列前三的狠角色,第一還是它的遠房親戚北極熊,前十中熊類佔其七,可見整個熊家族都不是好惹的角色。

熊的生存信念——“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獵人中常有”寧打三虎,不傷一熊“的說法,可見熊在森林裡的地位,具體原因是,熊的性格平日裡遇上大型動物,為了避免重傷它是會繞道走的,秉承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生存理念,可以一旦惹怒了它,他就會不死不休的和你拼命,舌頭上的倒刺可以連肉帶骨舔掉你的半張臉,撲到後,半噸的體重能將你的鋼筋鐵骨壓得粉碎。

為什麼“棕熊”不是森林之王?攻守兼備還能打敗老虎,究竟輸哪了

尤其是假如一槍沒能將熊擊斃,他便會立馬化身為狂戰士,眼珠子爆了就按回去追你,腸子被打出來了,摁回去再添把草堵住追你,腿斷了拖著瘸腿照樣跑的比你快,不將你攆上、撲倒、舔殘、坐死,不完成這一套完整的程序,它是不算完的。

因此,熊族成了人類都要忌憚三分的森林霸主,但你不招惹它,它也不會傷害你,像是逃跑一樣遠離你,顯得有點膽小怕事,因此和老虎這種擅於偷襲的勇士相比,見人就撲就相當顯得勇猛的多,或許就是這個原因,使得熊類無法登上森林之王的寶座。

為什麼“棕熊”不是森林之王?攻守兼備還能打敗老虎,究竟輸哪了

科學的方面介紹熊,它是兇猛難纏的,但在文學作品裡,說一個人勇猛肯定說他打虎,比如名著《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而熊由於不愛惹是生非,被稱為狗熊,多是形容膽小怕事的人,打虎成了勇猛之舉,打狗熊又有了欺軟怕硬之嫌。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來了,棕熊打得過老虎嗎?

為什麼“棕熊”不是森林之王?攻守兼備還能打敗老虎,究竟輸哪了

因為在野外,兩個霸主需要保證自己不受傷,所以不會輕易動手,一般情況聞到對方身上的味道就繞道走了,但美國兩個好奇的專家,老虎專家和熊專家,分別按照老虎和熊的各種數據科學計算,模擬了一場熊虎大戰。

為什麼“棕熊”不是森林之王?攻守兼備還能打敗老虎,究竟輸哪了

在這場大戰中,老虎的靈活和速度完全失去了作用,在強大的力量面前一切這些都是浮雲,老虎的攻擊只能傷到熊的皮毛,但熊一巴掌過去,老虎就骨折了,可見要真打起來,還是棕熊更勝一籌!

看到這裡,不知道熊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有沒有發生微妙的變化,歡迎留言分享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為什麼“棕熊”不是森林之王?攻守兼備還能打敗老虎,究竟輸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