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日本明星相繼離世:選擇自殺的人,要結束的是痛苦而非生命

早上打開電腦,又一條噩耗傳來:日本著名女演員竹內結子去世,疑是自殺。


短短2個月裡,已經有四位日本知名演員先後在家自殺。加上去年年底選擇“離開”的兩位韓國明星,我們已經聽聞了太多的噩耗。


即便你對這些明星並不瞭解,甚至從未聽過他們的名字,但是頻繁通過網絡得知世界上有這麼多自殺案件發生,這種衝擊無疑是巨大的。


在大多數人看來,明星無疑是光鮮亮麗、收入不菲的一個群體。他們本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為什麼還一心求死,不惜用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


自殺,真的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案嗎?


四位日本明星相繼離世:選擇自殺的人,要結束的是痛苦而非生命


01.

我們離自殺究竟有多遠?


“微笑憂鬱”是當下社會越來越常見到的案例,他們不一定會將負面的那一面表現出來,但當一個人獨處時,這些負面情緒很可能會將他們淹沒。


在有輕生想法前,會有長期的抑鬱情緒,例如:易怒、對生活失去希望、飲食和睡眠習慣有劇烈改變、專注力和記憶力變差等等。


若以上症狀持續長達兩個星期以上,沒有適當排解或察覺,再加上外在和內在因素的壓力,有極大的可能會演變成輕生的結果。


很多人會被想死的念頭嚇到,覺得自己是不是瘋了,會不會沒救了?其實,輕生的想法代表痛苦已不堪負荷,強度有輕有重,危險性也各有不同,我們在這裡列舉5個階段:


1 我活得很累

這是第一階段,個人的痛苦導致身心耗竭,生活成為一種折磨。


2 我好想死掉

出現對死的渴望是第二階段,雖然沒有主動結束生命的打算,腦中會浮現“希望睡著了就一覺不醒”或“希望明天在路上被車撞死”。


3 我好想自殺

自殺意念又分為很多程度,從一個模糊的打算到一種具體的方法,個人的意志也會反覆不定,求死意志與對世間的牽掛不斷拉扯。有人會開始做一些告別人世的準備,例如探訪親友,交代事務等。此時多半也會開始查詢自殺的方法。


4 想自殺卻沒勇氣

結束生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膽怯,罪惡感,信仰或牽掛都會讓人產生“我想自殺,但我知道自己做不到”的挫折感。有些人會轉而採用殘害健康的方式求死,例如有病不治,大量喝酒等。


5 我打算自殺

當一個人下定決心要自殺,會開始進行各種規劃。他們會準備所需物品,選擇不易獲救的地點與時間,完成遺願,寫遺書。由於心意已決,心情可能反而變得輕鬆,有些人還會製造自己已經好轉的假象,讓周遭的親友警覺性鬆懈,來提高自殺的成功率。


四位日本明星相繼離世:選擇自殺的人,要結束的是痛苦而非生命


其實,許多人在自殺前會出現自殘或自傷的行為,例如割腕,撞頭等。這些行為也是極度通苦的表現,但目的不一定是結束生命,可能是宣洩情緒。


然而,曾經自殘過的人往後自殺的機率將大為提高。此外,有些自傷行為也是一種溝通手段,是為了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痛苦,或改變對方的想法。


02.

一直想死並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大腦功能失常的結果


有些人把想死跟懦弱、逃避、意志力不足等人格特質畫上等號,這是非常不恰當的。不但是對受苦者的汙名化,更可能將他們推向絕路。


求生是人的本能,求死者的大腦或心理功能多半有異常。


人的情緒是因為大腦和其他器官分泌各種神經傳導物質而產生,當負面情緒不斷冒出來時,代表大腦和其他精神系統出了問題,沒辦法正常運作。


臨床研究指出,嘗試自殺者高達90%處於精神疾病的發作狀態,最可能的就是抑鬱症,酒精成癮和躁鬱症也是常見因素。


自殺者與抑鬱症或其他精神病患者有許多類似的生理特徵,例如體內血清素不足,大腦中掌管自我觀感的神經迴路功能異常等。


四位日本明星相繼離世:選擇自殺的人,要結束的是痛苦而非生命


生病的大腦會改變一個人的思考與感覺,從而導致輕生念頭。


即使沒有精神疾病,許多負面經驗也會造成身體與心理功能失調,從而產生長期的厭世想法。


例如遭受家暴的兒童,大腦的恐懼中樞過度活化,壓力長期居高不下,加上缺乏安全感與生存意義,許多人從青少年開始死亡意念變揮之不去。


現今的腦科學研究一致指出,體質因素與生命經驗的交互作用,造成大腦功能失調,是多數心理問題的成因。面對輕生意念,我們需要的不是逃避、隱匿或責備,而是面對、理解與治療。


03.

出現想死的念頭該怎麼辦?


毫無疑問,有這樣念頭應該儘快到醫院就醫,由醫師評價其自我傷害的危險程度,並安排適當的治療。


醫師進行的是危機處理,整理清楚讓患者感到痛苦絕望的因素,調動可用的資源保護他們,並積極治療其心理症狀。


對於想自殺的人來說,如果有信任的親友,確定他們接得住輕生者想死的念頭,不會批評指責、也不會驚慌失措,當然可以向他們求助。


具體來說,可以邀請親友擔任輕生者的“自殺守門員”,當自殺念頭強烈時,第一時間就撥打給他們。


親友的陪伴可以帶來強大的支持與保護,如果實在不忍心打擾,就請他們帶領輕生者去醫院就醫,這也是對他們最大的體貼。


四位日本明星相繼離世:選擇自殺的人,要結束的是痛苦而非生命


04.

當家人朋友想自殺,我們該怎麼辦?


如果身邊的親友向你透露想死的信息,至少代表你是他信任的對象,要怎麼提供即時的協助呢?


一個人說出想死的念頭時,背後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因此在聽到的當下切記“三不三要”原則


“不驚慌,不評斷,不說教”

“要傾聽,要陪伴,要就醫”


親友的自殺念頭確實會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陪伴負面想法的人需要耗費非常大的心力。


有時他們說出的話會讓你覺得像是情緒勒索,或是對你的關心視如敝履,不肯接受您的陪伴。


所以請先穩住自己,不要急著開導對方,你的焦急會讓對方更焦慮,更有罪惡感。


相反的,我們應該仔細聆聽他的痛苦,瞭解他之所以這麼絕望的來龍去脈,不要認為自己能夠承接住他所有的負面情緒並理解他的痛苦。


勉強自己時刻守護並陪伴對方,反而會造成自己的心理壓力,使原本健康的心理也受到影響。


完整的醫療系統才是轉化那些痛苦最好的方法,你只要負責守門人的角色即可,勸導他接受專業協助,並定時關心他的狀況,就是我們所能提供最好的支持。


四位日本明星相繼離世:選擇自殺的人,要結束的是痛苦而非生命


生活是一場需要慢慢好起來的病,痛苦橫亙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你可能找不到活著的意義,或者沒有辦法再去感受所有快樂和悲傷,我們的大腦對這個世界關起了一扇窗,外面世界模糊不清,唯一清楚的只有孤零零的自己。


自殺或許不是此刻最好的選擇,在我們知道為什麼痛苦之前,試試看去尋找活著的理由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